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有意反应

(2020-02-08 19:13:23) 百科综合
有意反应

有意反应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意反应是描述婴儿形成的行为的意向性和随意性,是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早期体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有意反应
  • 所属学科:发展心理学
Lev Vygotsky指出,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高级心理机能包含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有意反应是儿童发展起来的随意反应,伴随着随意动作而出现。
在Piaget(1977)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中指出,感知运动阶段伴随着无条件反射动作的发生和发展,最先出现的是吮吸、抓握、鼓掌和对兴趣物体的眨眼反射。在6个星期以后,这些反射性动作发展为随意动作,例如,抓握或鼓掌反射发展为有意的鼓掌。
在感知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6周到4个月),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primary circular reaction)形成,同时,在此过程中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作用下,婴儿形成了被动反应(passive reaction)。
随着习惯化进程,婴儿二级循环反应出现(4-8个月)。这个阶段的婴儿更加关注对象,能有意重複活动以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有意反应也在此阶段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为:婴儿发展出的对渴求物的有意抓握反应。
随着视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协同发展,婴儿逐渐形成了有意的定向反射,即对图式的意向性行为(8-12个月)。此阶段是婴儿简单逻辑和因果关係建立的关键时期,被认为是目标定向(goal orientation)形成的开端,也是对物体有意关注的开始。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