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一丝不苟(汉语成语)

(2019-11-05 09:36:46) 百科综合
一丝不苟(汉语成语)

一丝不苟(汉语成语)

一丝不苟,读音yī sī bù gǒu,是一个成语。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丝:计量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丝不苟
  • 外文名:meticulous
  • 出处:《儒林外史》
  • 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
  • 结构:主谓式
  • 拼音:yī sī bù gǒu
  • 近义词:小心翼翼, 矜持不苟,一板一眼
  • 反义词: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近义词:小心翼翼, 矜持不苟,一板一眼
反义词:马马虎虎;随随便便
一丝不苟

成语例句

我们在学习上,应有~的精神。

成语辨析

近义词:小心谨慎、小心翼翼、不苟言笑
反义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做事认真
成语故事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个信奉回教的乡绅为了能够吃上牛肉,就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贿赂知县汤奉。汤奉也是个回教徒,他也十分想吃这牛肉,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禁令。
这时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正来府中拜访。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鬆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万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回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间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罈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奉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上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把一面大枷给他带上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贴出一张告示,说明他大胆妄为,知法犯法,让他游街示众。如果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幺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奉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由清朝吴敬梓编着。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儒林”中一群人的丑恶现象,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即将崩溃的趋势。本书极富独创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巨大的社会价值。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