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低成本生活

(2020-07-09 04:45:47) 百科综合
低成本生活

低成本生活

低成本生活,是指在CPI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一路走高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满足自己的购物慾望及生活需求。具体方式有:先计画再消费,减少逛街次数;步行或者骑脚踏车上下班;儘量在家吃饭,减少外出就餐次数等都是省钱的好办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低成本生活
  • 低成本生活:简介
  • 发展现状:零欧元生存”已经成为时尚
  • 省钱秘笈:以北京为例

内容

低成本生活,随着物价不断上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怎样省钱而不降低生活质量成了市民们热议的话题。不少市民有这种感觉,一旦上街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购物慾,看到什幺喜欢的,总想买下来拥有它,特别是打折的商品,结果一时冲动就买下来了。低成本生活的本质,是节俭,拒绝浪费;是简朴,拒绝奢侈。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低品质。在降低生活成本的过程中维持生活品质,这正是“巧妇之道”。

发展现状

1、在法国,“零欧元生存”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廉价商店门口泊着越来越多的高档车;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简朴生活”的信徒;在中国大陆,一个便当一年之内就贵了三四元钱的情景下,市民进入高校食堂进餐悭钱一时成风;在台湾,政府力推“节能减碳”,主妇们降低生活成本,少吃肉,多骑车,网上购物,二手货当道。
2、比如在法国,不少中产阶级家庭成员加入“淘垃圾族”,他们并非出于生存压力,而是出于一种个性选择。25岁的Triskel是反对浪费的“免费素食主义者”(Freegans)成员,建立了网站,鼓吹“零消费”,向新入门者介绍“完美淘垃圾方案”。对于超市肆意浪费的做法,他十分不满。“他们把什幺都扔进了食物粉碎机”。
3、正如同城市中一次偶然的停电突然让家庭成员们远离电视,促膝长谈,唤回那田园牧歌时代的家庭温情一样,这次因物价飞涨引发的“低成本生活”,让世人感受到了简朴生活的好处,并反省曾被“消费主义”挟持的饕餮岁月。
4、一位在美国一家超大型石油公司工作的职员最终选择了辞职,回到了他的老家俄克拉荷玛州,找一块土地安家,这不是法律上的“安家”,而是种植小麦,放养牲畜,创造新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谋生。在消费主义当道的时代,整个世界都好像坐在一列飞速下坡、不断加速的火车上,虽然许多人为自己所走的方向感到惊愕,但他们又似乎找不到安全跳车的方法。

省钱秘笈

以北京为例,许多上班族改坐计程车上下班,因为停车费交不起,而且油价一直在涨。以前,人均一百元能吃到很好的大餐,而现在,人均两百元还不含酒水,才是请客的预算。
低成本生活
至于生活品质的另外几个因素,比如住,几乎成了一代人的心病;比如时尚消费,则是永远追赶不上的美学法则。而大城市的环境污染、恶劣交通、无良食品则令人担扰。这一点,在熟人社会的二、三线城市,则要缓解许多,那里,人们的幸福指数显然要高很多,而生活成本,则显得不那幺高企。

可能性

1、许多人错把高欲望和高消费当成高品质生活。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得用钱去换,那当你都用钱去换的时候,你用什幺去换钱?若用理想、原则、闲暇、自我、爱好、自由、家庭去换,你换回来的钱也买不到生活品质和幸福。
2、而低成本生活的关键字不是消费,是四个字:宅、绿、闲、乐。回归家庭,享受亲情;节能减排,亲近自然;保全自我,拥有闲暇;节制攀比之心,享受日常乐趣。
3、我们占有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指“南”,指向的是生活,不是欲望。一种低成本生活的价值观,生活在低处,幸福需要谦卑态,生活需要低姿态。“低成本、中收入、高品质”是一种崭新的生活价值观,它不会让你步入“上流社会”,但至少可以让你不至于坠入“下流社会”。
4、艺术不是更高更快更强,不是体育竞赛,而是每个人独特的气息的体现。歌手李健这样描述他的“艺术观”,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反省我们此时此地的“生活”——像古龙所说“骑最烈的马、喝最名贵的酒、交最难征服的女人”才是生活的意义吗?答案似乎不该是这样,但现代人却演之愈烈。成功者的标準模板是:高收入、大房子、全私享。

生活需要

低成本生活
买东西前先在网上查询价格或者找优惠券
1、幸福需要谦卑态,生活需要低姿态。一旦生活进入更低、更慢、更轻的状态,便会有自由而轻盈的状态,不再受到工作、社会的压力和束缚。而这正是由低成本生活的选择所带来的——面对生活,你应该孜孜不倦、斤斤计较。
2、当下的难堪是,你努力工作,积极表现,发现收入并未增加,时间去失去了。生活必需品与生活奢选品之间的界线被有意模糊,大量的时尚和广告使人们时刻处于亢奋和永不满足的状态。而“传统消费者”则是消费社会的“公敌”,因为他们只在必需品上作出选择。
3、正是过度的“消费”奴役了人们,使之成为“新穷人”。月光族、卡奴、房奴,维持体面生活所必须付出的一切,使得“新穷人”必须努力投入工作才能获得想像中的生活方式。而一旦他们支付不起这种生活时,便堕入日本学者三浦展所描述的“下流社会”:收入低,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也都全盘降低,对于生活的热情低下,收入难以提高,独身比例则增高。显然低成本生活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则提出了一种自我救赎的道路:重振生活积极价值,树立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与工作的“性价比”。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