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
作者:周长城
出版时间:2001-12
页数:304
开本:32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一书是国家计画委员会社会发展司2001年的重点课题,由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长城等担纲编着。
周长城,武汉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生,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社会学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曾多次赴欧美国家讲学、访问,主要从事经济和社会学研究,研究兴趣集中在经济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劳资关係、经济组织、劳动力市场、企业家、生活质量指标等方面。
本书除引言外有十三章内容。从对生活质量的意义分析入手,廓清了生活质量研究的诸多範畴,并在国际视野的生活质量研究背景下,着重探讨了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幸福、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消费、环境等领域的相关联繫,概括出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框架。
随着从纯粹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向全面的社会发展的演变,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以人为本"的科技新世纪的时代要求,因而,详细了解、分析国民的生活质量状况,并以此为根据作出科学的决策,便成为学术界与政府有关部门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而目前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正如书中所言,其概念极其广阔、层次、体系、结构极其複杂,又因各种具体因素不同而呈现各种现象。国外的研究成果并不十分切合中国的现实状况,而国内的许多研究仅止于主观上的个案调查分析。本书则较为详细地从理论上对中国的生活质量相关因素作了翔实的论述。作为国家发展计画委员会的重点课题,本书一方面为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科学的发展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数据分析素材;另一方面为学术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开闢新的视角。较适合政府部门决策者与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者阅读。
全书论述通俗易懂,占有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融学术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是社会学领域内一部现实性着作。
目录信息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生活质量的意义
一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与政治稳定
二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互动推进
三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作用及现实取向
第二章 生活质量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论
二 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三 市场经济理论
四 系统工程理论
五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社会生活质量研究的範畴
一 生活质量研究範畴的演变
二 生活质量的定义
第四章 生活质量研究的国际视野
一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历史渊源
二 国外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概况
三 国外主要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简介
第五章 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
一 经济发展
二 生活质量
三 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
第六章 幸福与生活质量
一 生活质量研究模式
二 古典社会学的幸福思想
三 幸福与生活质量:经验研究及运用
四 幸福成因与主观生活质量
第七章 健康与生活质量
一 健康概念的理论解释
二 社会生活中的健康问题
第八章 教育与生活质量
一 教育与生活质量紧密相联
二 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 改善教育生活质量的对策
第九章 社会保障与生活质量
一 社会保障的内涵、外延、历史发展和基本模式
二 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质量的关係
三 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分析
第十章 社会公平与生活质量
一 生活质量及其指标
二 社会公平的内涵
三 社会公平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四 收入分配公平是现阶段社会公平的主要内涵
第十一章 消费与生活质量
一 不同视野下的消费与生活质量
二 消费指标及其设定
三 中国消费结构的现状
第十二章 环境与生活质量
一 环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环境对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三 改善未来环境生活质量的对策
第十三章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一 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二 人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