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2019-08-13 10:09:32) 百科综合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着图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 装帧:平装
  • 定价:CNY 125.00
  • 作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1-1
  • ISBN:9787040392333

编辑推荐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套装共2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上册》目录: ​
01 哲学
0101 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202 套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3 法学
0301 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302 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303 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304 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306 公安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4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402 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403 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5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502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503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6 历史学
0601 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602 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603 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 理学
0701 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02 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03 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04 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05 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06 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07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08 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09 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10 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11 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12 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13 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714 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 工学
0801 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02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03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06 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08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3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4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5 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19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0823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
《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下册》

文摘

6.计量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套用
计量学包括计量的概念、计量理论、计量体系和计量法规等。运用上述概念、理论、体系和法规等,针对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国际交流等需求,建立科学的计量单位制、量值溯源与传递方法和体系以及计量基準装置和计量标準装置等。计量学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主要解决在全国範围内和国际範围内测量单位的统一与量值的準确一致等问题。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1)以追求科学真理,崇尚科学精神为己任。热爱科技事业,尊重科学规律,重视科学实验,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学术问题和处理科技工作;提倡学术争鸣;通过学术质疑和学术讨论的方式发现和解决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以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对科学规律认识的嚮往去探索学术问题,探究知识的本质。
(2)坚持自主创新和实验验证的科研理念。力争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测量方法与完成相应的实验验证装置或原理样机;或提出并完成具有创新性的测量方法与完成相应的实验验证装置或原理样机;或提出并完成具有创新性的仪器核心技术单元的新原理构成并完成相应的装置;具备长期坚持和系统、深入地完成某一科学技术问题或某一研究方向研究的科研理念。
(3)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善于发现、提出和提炼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具备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资质、能力和责任心;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努力藉助于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借鉴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交叉融合,独闢蹊径,独立完成一项创新性科研成果。
(4)具有远大的科学志向和理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藉助于本学科知识服务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2.学术道德
恪守学术道德规範,尊重他人的着作权和智慧财产权;不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不贬低他人研究成果,客观评价本人成果,避免各种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踏实刻苦,实事求是,学风严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道德规範。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