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精神》是2009年0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平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大学有精神
- 作者:陈平原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 定价:38.00元
- ISBN:9787301150771
- 再版时间:2015年2月
内容简介
《大学有精神》的特点,除了历史与现实对分,再就是论文及演讲各半。后者既指向“目光”,也牵涉“文体”。演讲诉诸听觉,需要大白话、新见解,引证不能太多,切忌满篇咬文嚼字、引经据典。
这样一来,对于问题的深入探讨与彻底解决,多少总有些限制。演讲鼓励现场发挥,一旦说开去,常常“摇曳多姿”,这与史学论文之讲究準确、严谨,不免有些差距。还有一点,演讲时,不能假定听众熟悉你的以往着述,且一书在手随时翻查,为了辞能“达意”,往往自我引用。单篇看没问题,集中起来阅读,就会略嫌重複。如此“文体辨析”,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我辩解。
《大学有精神》收文十一篇,另加三则附录。上编观历史,下编谈现实。至于“远行留‘背影”与“荷戟独‘彷徨一,除表明论述对象及作者心境,还隐含了两个书名,即1926年北新书局刊鲁迅小说集《彷徨》,以及1928年开明书店刊朱自清散文集《背影》。如此“拉大旗当虎皮”,主要指向二书的“卷首语”。《彷徨》无序,引《离骚》句为题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学有精神(修订版)》为陈平原“大学五书”丛书中的一本,作者在专业方向之外,长期关注中国大学的历史与现状,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课题,展开深入持久的研究,本书即为作者多年研究的结集。
作者从学术的角度,来阅读、叙述、品鉴、辨析这所大学的历史,并藉此凸显某种精神价值。杂感、素描、随笔、小品、回忆录,以及新闻报导、档案材料等,附为参照阅读,文字有趣而雅致。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入学以及香港中文入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
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着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乾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着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治学之余,撰写随笔,藉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图书目录
我的“大学研究”之路——代自叙
上编 远行留“背影”
中国大学百年?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大学历史与大学精神
六位师长和一所大学
教育史上的奇蹟
附录一小说家眼中的西南联大
下编 荷戟独“彷徨”
弄花香满衣
应是绿肥红瘦
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
附录二我为什幺反对一流学者当校长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
附录三陈平原、饶毅教授共话北大发展
桃李春风一杯酒
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编辑评价
《大学有精神(修订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大学,不应该只是“欧洲大学的凯旋”。作者以学术史的视野,借阐释“故事”展现历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