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河池话

(2020-01-11 02:50:47) 百科综合
河池话

河池话

河池话是北方方言中桂柳话的分支,属西南汉语,与贵州话、云南话和四川话很相似,基本可以相互听懂。与桂林话相比,河池话听上去更硬,发音决不拖带,跟柳州话更相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池话
  • 属于:北方方言
  • 类型:西南汉语
  • 特点:有更多粤语的辞彙

基本信息

河池话与桂林话相比,河池话里有更多粤语的辞彙,而桂林话则有更多北方方言的元素。
可以说河池话是桂林话与粤语的过渡阶段,也是桂林话和柳州话的综合。

河池话的形成原因

人口迁移的影响

历史上北方人民南迁有三次高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南宋时期。尤其在唐宋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南迁打大背景下,北方汉族移民迁入赣、闽、粤交界地区,改变了南方人口分布状况。并以其人数的优势和经济、文化的优势同化了当地原住居民,又吸收了原住居民固有文化中的一些成分,形成了新的文化载体--客家民系。同时,迁移的北方汉族人民将北方方言带到了南方,与当地语言以及客家话语言融合,形成了南方地区的北方方言。这也是南方地区与北方一南一北,方言区却属于北方方言的缘故。
柳州话属于桂柳话的一支,是西南官话(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中的一种。因此北方移民的到来对柳州话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行政区划的影响

河池历史悠久,先秦属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黔中郡;汉属郁林郡、牂牁郡;隋属始安郡;宋朝设“庆远府”;元朝设“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明清属“庆远府、思恩府和柳州府”;民国属“庆远、武鸣、百色行政督察区”。 河池市是汉、壮、瑶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土着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聚点,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宜州河池本属百越之地,秦始皇开设南三郡后,开挖灵渠,中国西南端这块“南蛮地区”开始得到重视,城市的发展也随之开始。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使用着某一种语言。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河池的政治、经济、语言有了很大变化。河池本地的语言也受到了北方方言、客家方言、粤语方言的影响。

河池话的特点

音调

柳州话音调与粤语及国语比较
首先是一张声调图,播音专业一定要接触到的。1为最低音调,5为最高。粤语九声六调,九声包括了入声,但入声音调还是六调之中的。
柳州话系统声调只有4个声调(有少量外借的入声词),无意中就出现了很低沉的声音。网上的所谓柳州话歌其实都是rap,一和调就可能不伦不类。

省音、连读

?以“我”字为例,国语为u口型滑向o口型,但柳州话只为ngo音。又如上面列举的“飞”字例,很多双元音被/ei/连读和e音替代;而诸如“讲giang3”,“量liang2”,“学hio2”,由于口型小的缘故,很难区分出双元音。例如liang音被演化成只有一个开口,而giang更是创造了国语中没有的音节。
香港年轻人流行懒音,即消灭ng音,ngo发o音。虽然宜州河池话中ng只做声母,但一旦连读就很容易被省。例如ten音,为他们的省音,演变过程为“ta'men”→“ta'ng”→“ten”。又如nai(没有i口型),为“哪凯”(哪里)的省音,演变过程为“na'kai”→“naai”→“nai”。而men音,代表“没曾”(未曾)的意思,由mei'cen发展而来。这里又出现一个现象。大家知道日文是音拍语言,一个音一个拍子,其实也应该与上古汉语有关。粤语也保留了这点,例如“大daai”,“街gaai”,“鞋haai”,较为圆润,而柳州话一律省音为dai,gai,hai。
也因为这种原因,宜州话(河池话)语速相对较快。

地方口音

河池话中南丹口音相对来说较嗲,尤其女生在撒娇的时候。金城江、宜州口音较像,例如“回克”是“肥克”,如果是壮族河池人可能就会因壮话的习惯而说不準河池话,这就是桂柳人常说的“夹壮”。

河池话的现状

有时河池话中出现髒字的频率较高,一小部分人即使会讲河池话也不说,而改说国语。但是这种倾向并不是主流。
主流的倾向是河池话渐渐被国语侵蚀。尤其是00后小孩开始,父母不重视方言教育,但是自己国语也说不标準,导致儿童操持的河池话渐渐变味,国语也说不好,传统说法都被“国语化”。同时一批老词也渐渐被国语词语替代,如“游水”变“游泳”,“lang(囊)衣”变“毛衣”,“打边炉”变“吃火锅”;还有一部分传统词语,越来越多人不知道是什幺意思。
另外,在网上,包括网柳、红豆、百度河池贴吧,以及各箇中学的贴吧等以及QQ聊天,日常简讯中,年轻人们还是用河池话进行交流,同时也创造出一批常用“河池话字”,例如“诺”(谁),“乃”(哪里),“了北”(语气词),“骚夹”(蟑螂),“妈拐”(青蛙),“克”(去),“奏”(做),“门”(还没)之类,而且还因为套用而源源不断用拼音和近音字创造新的“河池话书面语”,让人对河池话的套用前景颇为乐观。有时报纸为了还愿原汁原味也会使用这种词。
网上还流传着自己製作或翻录的“河池话歌”。但其实由于河池话的语音条件限制,河池话并不能像国语,粤语,闽南语这样能真正“唱”,最多也就是和着音乐和节奏rap而已。
另外,“河普”(河池国语)也流行开来。原指由于河池话口音而造成的平调,无翘舌和后鼻音的国语,后变成一种恶搞形式,甚至故意加入河池话辞彙,如“我帮你yao(舀)饭”“克没克啦”“你好癫的北”等,在年轻人和酒桌饭局上流行,有时还故意加入壮语口音。然而很多老一辈人为了教育小孩,即使自己国语不标準也要说国语,这种“河普”对小孩子的影响就是非常不好的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