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桂林话

(2020-03-22 18:38:35) 百科综合
桂林话

桂林话

桂林话是桂林的地方话,源于以明朝官话为代表的南方官话方言,由明朝江淮移民带来,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演变成了桂林话。桂林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桂北小片。在语音、语调、声腔以及说话习惯等方面,同北方方言有某些差异,但语根相同,语义相近,能为全国许多省份的人听懂。在封建科举时代,桂林话被定为“南方官话”。

桂林话中的含义,潜台词,言外之意,大概只有桂林人自己才能够準确地品评出来。

这就是“味道”,方言的味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桂林话
  • 外文名:Guilin Language
  • 所属:桂林
  • 源于:明朝官话
  • 系属:西南官话—桂柳片—桂北小片

音系

桂林话音系有声母18个(含零声母);韵母35个;声调4个。

声母

塞音
塞擦音
鼻音
擦音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唇音
p
m
f
舌尖音
t
n
舌齿音
ʦ
ʦʻ
s
舌面音
ʨ
ʨʻ
ɕ
舌根音
k
ŋ
x
零声母
ø

韵母

开口呼
ɿ
a
o
ə
e
æi
əi
ɑo
ɐu
ã
ən
齐齿呼
i
ia
io
ie
o
iɐu
iẽ
in
iaŋ
ioŋ
合口呼
u
ua
i
i
un
uaŋ
撮口呼
y
ye
yu
yẽ
yn

方言发展

历史影响

据清俾类钞记载,桂林官话一度在岭南盛行,士子进学读书都学习官话,戏剧唱腔也均以官话为主。
◎桂语
粤人平日畏习普通语,有志入官,始延官话师以教授之。官话师多桂林产,知粤人拙于言语一科,于是盛称桂语之纯正,且谓尝蒙高宗褒奖,以为全国第一,诏文武官吏必肄桂语,此固齐东野言,不值识者一笑。然粤东剧场说白,亦多作桂语,而学桂语者,又不能得其神似,遂皆成优伶之口吻。
◎桂林正音
广西自悟州以达龙州,言语皆粤东音。由梧州转抚河,直达桂林,自昭平以上,皆桂林正音,柳庆亦然,盖界接湘、黔也。又有客话、僮话,颇难索解,每遇土人涉讼,虽有传供,官民终不免隔阂耳。

历史典故

如王君鼓动赵君去做一件事,赵君掂量了一下,觉得这样做对自己有害无益,便撇撇嘴说:“你‘醒’我了!”这“醒”字,就有唆使、挑唆、哄骗等意思,由此派生出“‘醒’二叔下水”这句俗语。如某人形容别人的言语行事“好‘口楞’(leng,读第一声,无鼻音)”,甚至称其为“口楞哥”。其“口楞”字,桂林人原是用来形容被人搔了胳子窝的那种感觉,现已引申为做事粘糊,不果断,行为乖张,并有小气,不磊落的含义,非桂林人难以理解其準确的意思。有时候,对某事某人,非一“口楞”字不能形容,着一“口楞”字,则惟妙惟肖,极是生动传神。

糟粕

这一类方言极多,如形容某人胃口好,便说是“很勺得”,这“勺得”就要比“吃得”更形象;说某人“好‘醒’”,就有“三八货”之意;吃不说“吃”,而说“歹”;俏皮的男娃子说起女娃子时,称其为“母介(读阳平,第二声)”——当然“母介”二字为桂林方言的糟粕,不宜提倡,应广泛开展精神文明教育。
一个地域的方言,反映了某一地域的习俗、文化心理,实为一种地域文化。这种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同是一种意思,不同阶段就有不同的说法。如形容作风不正派甚至以此为业的女人,就经过了“婊子”、“烂麻包”、“臭张”的演变,现在则称为“卯妹”了。也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再兴讲的,如七十年代称谈女朋友为“叉舞”;称十元钱为“一张纸”,现已不这幺说,因为就十元钱来讲,物价已上涨多多,这“一张纸”已非那“一张纸”了;现在称100元为“一搞水”,而1000元为“一撇水”了。此外,有些话并非桂林方言,只是被赋予了一层“不堪”的意思,如有些人在看电视或电视剧时,听到人家说“瞎掰”时,便不禁掩口而笑,其实该笑的是他自己,因为词的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此“瞎掰”并非彼“瞎*”。

特色方言

豆子鬼=小把爷=小孩子=小屁眼
蟒鼓=蝗虫
蚂拐=青蛙
醒=锈逗=唆使=三八货=傻(如今并没有太过讨厌的意思)
半桶水=做事不牢靠,对事物一知半解
打赖死=抵赖
夜屎=管闲事
烧夹子=蟑螂
小橄榄=小屁孩
估堆=粗略估算
解古=一种用绳子缠手的游戏
讲古=讲本地或者很有历史的故事
克料子=歇菜
老盖(老读第四声,盖读第三声)=老敢子=父亲
猫冬瓜=孬种 =很笨
吃芒芒=吃饭 (也是阳朔方言)
歹老米=吃亏
累(累 读 第二声)堆=龙得=啰嗦
昂仔=笨蛋
来一斗=借只烟
哈棒棒=哈子=哈卵=大傻瓜
肥盖=胖子
叉舞=拍拖
猫汰=弱者
打浪当=裸光光
给你一骨雷=敲你脑瓜子
德(动词,第四声)=大拇指与食指成o状后弹出
挨得=摸得=磨蹭
雹雹车=三轮机动车
吃嘎嘎肉=吃瘦肉
狗肉(发U第三声)=好朋友=很铁的朋友
谈板路=讲板路=讲有意思的故事
甩古=瞎聊天
擤(动词,常与鼻涕配套)=鼻腔大力喷射
醒(形容词)=三八货=水性杨花=半桶水
撩拐(较为轻薄的说法)=泛指追女孩子
嘘拐(较为轻薄的说法)=泛指追女孩子
讲点别的=开玩笑(用近乎自嘲的方式来否定)
牛掰=NB
哈暖=SB =哈卵
懵叉叉=萌动
蒙查查=一头雾水
昂=脑子不灵光=很傻很笨很呆
冒夹=难说话
俩(liá)=没有力气=累
咪咪摸摸(大家不要想歪)=动作慢,拖拉时间
廊子=怎幺
裸水=邋遢
咆吁=生气
伶精=精明挑剔(贬义)
驷马=什幺
啊扎=叫得=冒包=聒噪,事多,话多,出风头
恁(lēn)=噁心
哈=傻
淫=人
块=壮实
搞屎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
绷绷=牛人
好捞=好NB(多含贬义)
哈里哈捣(哈里哈气)=傻里傻气
马嘎=湖南人
冷(动词)=咯吱
浸(四声)=刺骨
好歹=好吃可口
濑=烫
饱夜=吸毒
告花子=叫花子
腋(yě)=热
diǎ(动词)=拿
克=去
喔厚(惊叹词)=我的天
逐气=拿话咽人
打迷子=潜水
卯=傻
牟(第一声)=蹲着,低下身子
侯背=驼着背
侯(动词)=埋伏
冒单=守株待兔
有搞=有赚头
叼=狡猾
水人=挖苦人
挤老米=填塞
耐=好烫
财马五=做零时工
下米=做事情很卖力
闲事狗=惹是生非者,多用于小孩
老考米=自做主张者
狗乘人哄=火上浇油,瞎凑热闹。
毛乃及=穷光蛋
霸腿=泛指家禽大腿
瘾饱饱=兴致勃勃
料(料 读 第二声)你一顿=揍你个星光灿烂
鳅鱼下面=用鸡毛掸体罚
矮罗落=矮导蹈=矮冬瓜=身高缺陷
肥鼓咙栋=赘肉横身
马卵古--鹅卵石
剥落货=好差的意思
幺一下=琢磨一下
我崽=天哪
麻直=一直
母盖=女人
好卵=非常
麻包=蕩妇(常用来骂人)
烂麻包=人尽可夫的超级蕩妇 (常用来骂人)
光板=光头
妹克=不去
妹得=没有,没门
条=吵闹,调打
掰=不是,(否定某事)
上该=上街
改放桥=解放桥
上缩=上学
改是=解释
拎精=小气,不大方 =狡猾
阔实=实在
矮山堂=精神病院(地名)
扯暖谈=扯卵谈=胡说八道
搞死马===乾什幺
窝夜屎=爱管闲事的人
搓起=打牌
妹崽=MM
挨遭=不好,糟了
醒橄榄:头脑不太灵光。
吊你吗:(谐音)骂人的。
幺神:想事情。(这个是进行时态)
鸟崽:男性的生殖器官。(多是大人对小孩的戏词)
卯钓:等着猎物来,形容不努力而坐享其成。
卵吊:拉倒(如,妹克就卵吊=不去就拉倒)
嚼牙巴:吃东西或是嘴巴动个不停。
桃舅娘:即桃金孃。产于山间的一种野生果实,味甜,紫色。
蚂拐跳塘:民间的一种小吃,就是麵疙瘩煮汤。
噻红噻:猜拳,也就是剪刀、石头、布。
桌鱼,脚鱼:就是甲鱼,也就是王八。
东南西北:从蝴蝶的蛹取出的幼虫,据说可以当指南针用。
掰子(瘸子)抓疯子:小孩玩耍的一种多人游戏。可以多人玩,由一个人一只脚跳跃行走在一定的範围内抓住另一个,则换其抓人。
依妖:指一个人在穿着或语言上过于张扬或者名堂多。
龙奶:词面意思是唠叨的老太婆,泛指比较话多的人。
蒙蒙凉枪:小孩玩耍的一种多人游戏。在一定的範围内,由一个人对着墙壁或大树闭上眼睛,数30秒,其他人则找能隐蔽自己的地方隐藏,
直到找到一个为止。
歇凉:同上,在找人者去找人的同时,隐藏着趁其没发现自己而到达当时找人者数数的地方,则大喊“歇凉”。
糖包鸡屎:鸡拉的油亮油亮的烂屎,也叫糖鸡屎。形容某些人的製作手艺不好等,像鸡屎一样难看噁心。
老桿子:年轻人对老年人不尊敬的称呼。
老屁眼:同上。
夜屎佬:指那些在发生事件时,无关却站在一旁看热闹的人。
老油条:指在某个场合或工作环境内,能得心应手却又懒得去做的人。
扯大炮:吹牛。
雄:形容词,指某人在某方面比较厉害。
窝粑粑:拉屎。
打标枪:拉肚子。
波丝:蜘蛛。
铜匠:蜻蜓
日头:太阳。
屌槓:训导,上政治课。
锅烧:桂林米粉的一种配菜,很好吃。
穿条子:灕江里的一种鱼类。
改佬:解放军
捧卵泡:抬举人,巴结人、
搞卵鬼:乱来的意思。
名堂多:事多。(多用于对对方做的事不满或者觉得多余)
mēi:软。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