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装备软体质量和可靠性管理

(2020-07-04 05:00:22) 百科综合
装备软体质量和可靠性管理

装备软体质量和可靠性管理

《装备软体质量和可靠性管理》是2006年1月1日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阮镰、陆民燕、韩峰岩。

基本介绍

  • 书名:装备软体质量和可靠性管理
  • 作者:阮镰、陆民燕、韩峰岩
  • ISBN:9787118042351
  • 页数:274
  • 定价:40.0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年1月1日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阐述了航空装备软体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原理、方法和规程,并给出了一个现代软体质量管理的三维模型:从时间维——对软体生存期的全过程控制:空间维——对软体开发质量的全方位管理:组织维——为软体开发构建三位一体的层次管理体系:从而从时间、空间和组织等诸方面对软体质量进行控制。
本书还对软体可靠性的概念、方法和管理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与一般只面向软体开发者的书籍不同,本书同时还面向软体的使用者,对使用方在装备软体开发过程中的监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本书虽然主要介绍装备软体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但书中阐述的原理、方法和规程对其他军用与民用软体的开发和管理均可适用。
本书可供从事各种军、民用软体开发与管理人员作为工作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软体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以及部队和民用企业软体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培训班的教材。

图书目录

第1章 软体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概述
1.1 软体质量和可靠性管理的发展历程
1.2 软体质量的基本概念
1.2.1 软体质量、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1.2.2 软体的质量特性
1.2.3 软体的质量模型
1.2.4 软体可靠性工程模型
1.2.5 软体质量的Pareto原理
1.3 软体质量与软体工程化
1.3.1 软体的工程化开发
1.3.2 软体的工程化管理
1.4 软体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现代软体开发与管理的三维模型
1.4.1 时间维——对软体生存期的全过程控制
1.4.2 空间维——软体质量的全方位管理
1.4.3 组织维——构建多层次的软体开发和管理模式
第2章 软体生存期各阶段的过程控制
2.1 软体生存期的阶段划分
2.1.1 软体开发过程
2.1.2 软体生存期各阶段
2.2 软体生存期模型
2.2.1 瀑布模型
2.2.2 螺旋模型
2.2.3 V型模型
2.3 软体生存期各阶段的过程控制
2.3.1 系统分析与软体定义阶段
2.3.2 软体需求分析阶段
2.3.3 软体设计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2.3.4 软体实现(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
2.3.5 软体测试阶段(软体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2.3.6 软体验收与交付工作
2.3.7 软体使用与维护阶段
第3章 软体开发质量的全方位管理一
3.1 软体的分级管理一
3.1.1 软体分级方法一
3.1.2 软体分级管理一
3.2 软体文档管理一
3.2.1 软体文档的作用一
3.2.2 软体文档种类一
3.2.3 软体文档产生时间一
3.2.4 文档格式一
3.2.5 剪裁考虑一
3.3 软体需求管理一
3.3.1 需求管理的作用一
3.3.2 需求变更的控制一
3.3.3 跟蹤需求的状态变化一
3.4 软体评审管理
3.4.1 软体评审的作用一
3.4.2 软体评审方式一
3.4.3 软体评审点的设定一
3.4.4 软体开发各阶段的评审一
3.4.5 提高软体评审效果的方法一
3.5 软体配置管理一
3.5.1 软体配置管理的作用一
3.5.2 软体配置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一
3.5.3 软体配置管理计画一
3.5.4 软体配置管理活动一
3.5.5 软体配置管理状态的记录与报告一
3.5.6 软体配置管理审核一
3.5.7 软体配置管理工具,一
3.6 软体测试管理一
3.6.1 软体测试的作用一
3.6.2 软体测试工作流程一
3.6.3 软体测试技术一
3.6.4 软体第三方独立测试一
3.7 建立软体的失效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SFRACAS)
3.7.1 SFRACAS的作用 --
3.7.2 软体问题报告_l
3.7.3 软体问题影响分析Il
3.7.4 软体纠正措施_l
3.7.5 软体失效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报告一
3.8 对分承制单位的管理
第4章 多层次的软体开发管理模式
4.1 三位一体的软体开发管理模式
4.2 软体开发者的自我管理——个体软体过程
4.2.1 个体软体过程的框架
4.2.2 程式规模估计
4.2.3 测量引入缺陷个数
4.2.4 度量排除的缺陷个数一
4.3 软体开发者的团队管理——小组软体过程一
4.3.1 TSP的简单框架
4.3.2 小组及其角色的管理目标与度量评价
4.3.3 建立TSP标準的质量评价準则
4.4 软体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4.4.1 CMM的概念
4.4.2 CMM的特徵及其关键过程域
4.4.3 各级CMM的渐进过程
第5章 软体可靠性工程
5.1 概述
5.1.1 软体可靠性的重要作用
5.1.2 软体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内涵
5.1.3 软体可靠性基本概念及术语
5.2 软体可靠性参数选取与指标的确定
5.2.1 一般的软体可靠性参数
5.2.2 结合武器装备特点的软体可靠性参数
5.2.3 软体可靠性参数的选取
5.2.4 软体可靠性指标确定依据一
5.3 软体可靠性设计
5.3.1 基本策略
5.3.2 避错设计
5.3.3 查错和改错设计一
5.3.4 容错设计
5.4 软体可靠性分析{
5.4.1 软体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SFMEA)
5.4.2 软体故障树分析(SFTA)
5.5 软体可靠性测试
5.5.1 软体可靠性测试基本概念
5.5.2 软体可靠性增长测试
5.5.3 软体可靠性验证测试
5.5.4 软体操作剖面及其构造
5.6 软体可靠性增长预计
5.6.1 软体可靠性增长预计方法
5.6.2 软体可靠性增长模型
5.6.3 失效数据的趋势分析
5.6.4 软体可靠性预计质量分析方法
5.6.5 提高软体可靠性预计质量的方法
5.7 软体可靠性管理
5.7.1 需求阶段的软体可靠性工程活动
5.7.2 设计和实现阶段的软体可靠性工程活动
5.7.3 测试阶段的软体可靠性工程活动
5.7.4 交付后和使用维护阶段的软体可靠性工程活动
第6章 使用方型号软体质量与可靠性管理
6.1 使用方在型号软体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中的作用
6.1.1 质量与可靠性要求论证
6.1.2 过程监督控制
6.1.3 定型和鉴定
6.2 使用方软体质量管理职责
6.2.1 使用方职责
6.2.2 型号办公室职责
6.2.3 定型管理机构职责
6.2.4 使用方代表职责
6.3 使用方在型号软体开发过程中的控制手段
6.3.1 政策法规及标準规範控制
6.3.2 报告和审批制度
6.3.3 审签档案
6.3.4 技术审查与评审
6.3.5 质量体系二方审核
6.4 使用方代表软体质量管理具体要求
6.4.1 系统分析阶段
6.4.2 需求分析阶段
6.4.3 设计阶段
6.4.4 实现阶段
6.4.5 测试阶段
6.4.6 定型阶段
6.4.7 生产阶段
6.4.8 使用维护阶段
附录1 航空装备软体需求规格说明编写指南
附录2 航空装备软体设计文档编写指南
附录3 航空装备软体测试文档编写指南
参考文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