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是2014年6月1日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小方、谢义。
基本介绍
- 书名: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页数:400页
- 开本:16开
- 品牌:国防工业出版社
- 作者:刘小方、谢义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18096507
内容简介
《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在对装备质量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军方管理的角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内所涉及的质量管理工作内容、方法及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装备质量技术基础,装备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监督,装备论证、研製、生产、使用与维修阶段质量管理与监督的任务、要求和工作内容,装备质量信息管理,装备质量经济性等。《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融学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力求全面反映当前军方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方法。
《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可供从事武器装备管理、採办工作人员阅读和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有关装备管理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军事装备学研究生教材,以及装备管理干部任职培训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
图书目录
第1章概述
1.1质量管理与及其发展过程
1.1.1 质量及质量特性
1.1.2质量管理
1.1.3质量管理髮展
1.2装备质量管理
1.2.1 装备质量管理有关概念
1.2.2装备质量管理地位与任务
1.2.3装备质量管理髮展概况
1.3装备质量管理特点
第2章装备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
2.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1.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与特点
2.1.2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理念
2.1.3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程式
2.2 6盯管理理论
2.2.1 6盯管理由来与发展
2.2.2 6盯管理基本理论
2.2.3 实施6仃管理的条件及準备工作
2.2.4实施6盯管理方法步骤
2.3卓越绩效管理理论
2.3.1 卓越绩效模式产生的背景
2.3.2 卓越绩效模式的特点
2.3.3核心价值观
2.3.4评价準则的内容
2.4质量链管理理论
2.4.1质量链管理概念
2.4.2质量链管理特徵
2.4.3质量链管理运行模式
2.5质量波动理论和常态分配特性
2.5.1 质量波动理论
2.5.2 常态分配的分布特性及其参数
2.6定性质量统计技术与方法
2.6.1 因果分析图
2.6.2对策表
2.6.3分层法
2.6.4关係图
2.6.5统计分析表
2.6.6 KJ法
2.6.7 系统图
2.7定量质量统计技术与方法
2.7.1 排列图
2.7.2 相关图
2.7.3 直方图
2.7.4 控制图
2.7.5工序能力指数
2.7.6矩阵图
2.7.7矩阵数据分析
2.7.8 PDPC
2.7.9箭条图
2.8质量统计抽样检验技术与方法
2.8.1统计抽样检验
2.8.2抽样检验
2.8.3抽样特性
2.8.4计数标準型一次抽样检查
2.8.5计量标準型一次抽样检查
第3章装备质量技术基础
3.1装备标準化
3.1.1标準与标準化
3.1.2标準化工作与质量管理的关係
3.1.3 装备通用化、系列化与组合化
3.1.4装备寿命周期标準化工作
3.2装备计量
3.2.1计量及计量工作
3.2.2 计量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3.2.3 装备寿命周期计量工作
3.3可信性工程
3.3.1 可信性工程概念
3.3.2可信性要求与分析
3.3.3 可信性验证与确认
3.3.4 装备寿命周期可信性工作
3.4环境适应性
3.4.1 环境适应性概念
3.4.2 环境适应性对装备的影响
3.4.3 装备寿命周期环境适应性工作
第4章装备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4.1装备质量法规建设
4.1.1 质量法规重要性
4.1.2质量法规体系
4.1.3 质量法规建设措施
4.2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
4.2.1 审查意义与特点
4.2.2审查要求与内容
4.2.3审查程式
4.3军方质量监督
4.3.1 质量监督概述
4.3.2 军方质量监督体系建立
4.3.3 军方质量监督原则与方式方法
4.4装备质量教育
4.4.1 全面质量管理的普及教育
4.4.2技术业务教育与培训
4.5装备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4.5.1 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4.5.2质量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4.5.3 培养质量人才的措施
4.6装备质量文化
4.6.1 质量文化概述
4.6.2装备质量文化内涵
4.6.3 装备质量文化建设
第5章装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监督
5.1概述
5.2 GJB 90018质量管理体系标準
5.2.1产生背景
5.2.2 编制的原则、方法和重点
5.3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5.4基于过程的管理模式
5.4.1 过程方法定义
5.4.2 过程方法模式的理解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5.4.3 过程方法质量管理应把握的要点
5.5质量目标策划
5.5.1质量目标
5.5.2质量策划内容和作用
5·5.3 策划质量目标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5.5.4展开质量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5.6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认证
5.6.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5.6.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5.7质量管理体系监督
5.7.1 质量管理体系档案的审查
5.7.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督的一般形式
5.8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价
5.8.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基本概念
5.8.2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方审核认定
5.8.3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5.8.4质量管理体系複评
第6章装备论证质量管理198
6.1装备论证工作概述 198
6.1.1装备论证计画策划 198
6.1.2装备论证需求输入 198
6.1.3确定装备论证内容要求 199
6.1.4形成装备论证报告 199
6.1.5装备论证结果评审、验证和确认 199
6.2论证质量管理任务与要求 200
6.2.1论证质量管理任务 200
6.2.2论证质量管理要求 200
6.3论证质量管理内容 203
6.3.1需求论证管理 203
6.3.2作战使用性能论证管理 204
6.3.3方案综合论证管理 207
6.3.4指标论证管理 208
6.3.5风险控制 210
6.3.6论证方案优选 211
6.3.7论证结果评审 212
第7章装备研製质量监督214
7.1装备研製工作概述 214
7.1.1装备研製分类 214
7.1.2装备研製过程与程式 214
7.1.3装备研製工作特点 216
7.2装备研製质量管理与监督 217
7.2.1承制方研製质量管理 217
7.2.2装备研製军方质量监督概述 218
7.3研製招投标与契约质量管理 226
7.3.1招标质量管理 226
7.3.2研製契约质量要求 227
7.4方案阶段质量监督 231
7.4.1方案阶段主要任务 231
7.4.2方案阶段工作主要成果 231
7.4.3方案阶段质量监督工作任务 232
7.5工程研製阶段质量监督 233
7.5.1工程研製阶段主要任务 233
7.5.2工程研製阶段工作主要成果 234
7.5.3工程研製阶段质量监督任务 234
7.6设计定型阶段质量监督 238
7.6.1设计定型阶段主要任务 238
7.6.2设计定型阶段工作主要成果 242
7.6.3设计定型阶段质量监督任务 242
7.7生产定型阶段质量监督 243
7.7.1生产定型阶段主要任务 243
7.7.2生产定型阶段工作主要成果 246
7.7.3生产定型阶段质量监督任务 246
7.8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 247
7.8.1技术状态管理概述 247
7.8.2技术状态标识与监督 248
7.8.3技术状态控制与监督 251
7.8.4技术状态纪实与监督 256
7.8.5技术状态审核与监督 257
7.8.6技术状态管理计画监督 259
7.9装备软体质量监督 259
7.9.1装备软体研製特点及其质量特性 260
7.9.2软体质量监督目的、内容与方式 263
7.9.3软体研製阶段质量监督 264
7.9.4软体质量监督与管理关键环节 265
第8章装备生产质量监督269
8.1装备生产过程及其质量管理 269
8.1.1生产过程概述 269
8.1.2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270
8.2装备生产质量监督概述 272
8.2.1生产质量监督概念与作用 272
8.2.2生产质量监督任务 273
8.2.3生产质量监督要求 273
8.2.4生产质量监督基本程式 273
8.2.5生产质量监督常用方法 275
8.3装备採购契约质量管理 278
8.4质量保证大纲监督 278
8.5生产準备状态监督 279
8.5.1生产準备状态检查主要内容 279
8.5.2生产準备状态检查监督方法 280
8.6外购外包质量监督 280
8.6.1外购器材控制基本要求 281
8.6.2对外购器材控制监督方法 283
8.6.3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基本要求和监督方法 283
8.7工序质量监督 284
8.7.1工序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284
8.7.2工序质量监督方法 287
8.8计量测试监督 287
8.8.1计量测试管理内容 287
8.8.2计量测试管理监督方法 288
8.9产品标识与质量记录监督 288
8.9.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监督 288
8.9.2质量记录监督 290
8.10技术状态管理监督 290
8.10.1技术状态管理内容 290
8.10.2技术状态管理监督方法 290
8.10.3技术状态管理监督实施 291
8.11质量检验与监督 291
8.11.1质量检验管理主要内容 292
8.11.2质量检验监督方法 292
8.11.3三类重点产品检验 293
8.12不合格品管理监督 297
8.12.1不合格品概念 297
8.12.2不合格品管理工作内容 297
8.12.3不合格品管理监督方法 299
8.13产品储存与搬运监督 300
8.13.1产品储存与搬运管理主要内容 300
8.13.2产品储存与搬运监督方法 300
8.14试验与交付监督 301
8.14.1试验质量监督 301
8.14.2产品交付监督 302
8.15统计技术套用监督 303
第9章装备使用与维修质量管理304
9.1概述 304
9.1.1相关概念 304
9.1.2使用与维修质量管理目的和作用 305
9.1.3使用与维修质量管理任务与要求 306
9.2接收质量管理 308
9.3日常质量管理 309
9.3.1正确动用使用 309
9.3.2及时维护保养 310
9.3.3妥善封存保管 310
9.3.4严格计量定检 312
9.3.5重视质量信息 313
9.3.6定期评估定级 315
9.4维修质量管理 316
9.4.1维修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316
9.4.2影响维修质量因素 317
9.4.3维修质量管理主要工作 317
9.5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 319
9.5.1售后技术服务及其质量监督概述 319
9.5.2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内容 319
9.6重大任务质量管理 324
9.6.1重大任务装备管理重难点 324
9.6.2重大任务质量管理措施 325
9.7延寿改进与退役报废的质量管理 326
9.7.1延寿改进质量管理 326
9.7.2退役报废质量管理 328
第10章装备质量信息管理332
10.1质量信息概念与分类 332
10.1.1概念 332
10.1.2质量信息分类 332
10.1.3质量信息特性 334
10.1.4质量信息作用 335
10.2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336
10.2.1质量信息管理要求与任务 336
10.2.2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构成 337
10.2.3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338
10.3质量信息需求管理 339
10.3.1信息需求提出 339
10.3.2信息需求分析 339
10.4质量信息管理流程 339
10.4.1信息收集 340
10.4.2信息处理 342
10.4.3信息储存 344
10.4.4信息反馈与交换 345
10.4.5信息分类与编码 346
10.5质量问题处理 348
10.5.1质量问题处理概念 348
10.5.2质量问题分类 349
10.5.3质量问题处理许可权 349
10.5.4质量问题处理工作程式与内容 350
10.5.5质量问题处理“双归零”準则 353
10.6质量评估与分析 356
10.6.1概念 356
10.6.2质量评估与分析作用和基本要求 356
10.6.3质量评估信息收集与统计 357
10.6.4质量评估方法 358
10.6.5质量分析方法 358
第11章装备质量经济性360
11.1质量经济性管理 360
11.1.1相关概念与发展历程 360
11.1.2质量经济分析内容 360
11.1.3质量经济性管理方法 361
11.1.4我军质量经济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364
11.2质量成本管理 364
11.2.1质量成本概念及其构成 365
11.2.2质量成本构成比例及特性曲线 367
11.2.3质量成本预测和计画 371
11.2.4质量成本分析和报告 372
11.2.5质量成本控制与考核 375
11.3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377
11.3.1寿命周期费用概述及其要求 377
11.3.2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程式与估算方法 379
11.3.3寿命周期费用控制措施 386
11.4装备价值工程分析 390
11.4.1价值工程产生与发展 390
11.4.2装备价值工程分析概念 390
11.4.3装备价值工程分析基本方法 393
11.5提高装备质量经济性措施 397
参考文献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