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环境理念与环保知识

(2020-02-29 15:51:34) 百科综合
环境理念与环保知识

环境理念与环保知识

《环境理念与环保知识》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生环境素养的考察,有针对性地从当代大学生环境保护知识应知应会的内容入手,系统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内涵、概念及我国环境保护的制度、政策、法律、标準、党和国家的战略思想(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减排等)。《环境理念与环保知识》可作高等院校环境类系列教材,也可供环保系统的广大干部、具有中学以上阅读能力的社会青年、关注环境保护的公务员、企业人员以及农村、城市的社区工作者阅读。

基本介绍

  • 书名:环境理念与环保知识
  •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页数:208页
  • 开本:16
  • 定价:30.00
  • 作者:刘铁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11100074, 9787511100078
  • 品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环境理念与环保知识》是刘铁编写的,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保护历程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保护的内涵
第二节 人类环境保护髮展的历史轨迹
第三节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 环境保护理念
第一节 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环境伦理思想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技术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第三节 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
第五节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第五章 环境标準与监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境标準体系
第三节 环境监测体系

第六章 环境管理与制度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二节 环境法律与制度
第三节 环境执法与程式
第四节 环境标誌与认证
第五节 环境经济政策

第七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示範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第四节 生态示範区建设
第五节 生态型城市建设
第六节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两型社会示範区建设
第七节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第八章 大学生环境责任与行为
第一节 公民环境权与公众参与
第二节 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素质特徵
第三节 大学生环境保护行为养成与持续发扬
参考文献

文摘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保护历程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保护的内涵
一、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从哲学角度讲,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即组织的外部存在。或者说,相对于某一主体的周围客体因空间分布、相互联繫而构成的系统,即相对该主体的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生物科学和生态学通常所称的环境是以生物为主体,环境就是围绕着生物有机体的周围的一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蹟、人文遗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这是我国对环境的法律定义。它是指自然因素,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并不包括心理、精神方面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其他相关的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中,有时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对象或环境要素等称为环境,但环境不只限于这些内容。
环境是一个非常複杂的体系,也是个很大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一般是按照下述原则来分类的,即按照环境的主体、环境的範围、环境的要素和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分类。

序言

青年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环境保护涉及经济、社会、民生和国际政治,而大学生所学专业又都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的有机的结合点,环境保护需要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措施,从生产、消费、服务等多种途径合力推进。我国优秀青年集中在大学,大学应当成为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应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最积极的力量。大学普遍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不仅是当前高校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也是国际教育界的共识。1990年4月,来自世界各地22所大学校长在法国召开会议,并发表了《泰洛伊里斯宣言》,号召全世界将绿色教育列入大学教学课程,开展大学绿色运动。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创新的平台。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事业。2008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北海道出席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时,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採取的各项措施。强调,中国政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表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世界实现和谐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2005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2l世纪论坛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讲:“坚持推进经济成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环保型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形成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以“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为题发表演讲,阐述未来属于青年一代。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舞台,为国家为民族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宝贵人才。当代大学生更是祖国21世纪的希望。在科学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我们的大学生应当带着科学的环境保护理念和人类发展的最新思维去报效祖国。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