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创建于1959年,是我国北方唯一一所以培养船舶工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办学水平 “优秀等级”院校。
2014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範性骨干高职院校”。
学院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侧,校园占地面积728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97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42.5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多人。
现有教职工6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0人,副高级职称21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8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以上专家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1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比例超过90%。
拥有51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个,辽宁省示範专业3个、辽宁省品牌专业7个。
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课程10门。
校内建有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工程技术中心、141个实训室。校外建有11个教学型实训基地。
形成了以船舶行业为特色、多行业并举、全国沿海沿江地区为主就业的格局,与船舶、机械、电子、冶金行业300多家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建立了120余个毕业生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6%以上,企业对毕业生评价满意率达95%以上。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辽宁省兴城市
- 主管部门:辽宁省教育厅、葫芦岛市政府
- 学校官网:http://www.bhcy.cn
- 中文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 英文名: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
- 简称:渤海船院
- 创办时间:2001年2月9日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属性:省市共建
- 现任校长:高文良
- 校训:厚德笃学 知行合一
- 校歌:船院,我永远的殿堂
- 主要院系:船舶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材料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科学系、师範教育系
- 学校地址:辽宁省兴城市龙兴路29号
- 学校代码:12931
- 主要奖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辽宁省教育科学先进集体
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 - 兴城公交:11路
- 葫芦岛公交:28、29、K3路
历史沿革
1959年,渤海造船厂工人技术学校定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渤海造船厂船舶製造学校,开始面向社会招生
1962年9月,学校更名为渤海船舶工业学校,由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局领导。
1966年至1979年,渤海船校在文革动荡中办学。
1980年5月16日,原第六机械工业部下文恢复渤海船舶工业学校,隶属于渤海造船厂。
1985年1月1日,渤海船舶工业学校从工厂划出,成立独立的地市级单位。
1991年,在锦西市教育的领导和支持下,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锦西分校成立。
1994年更名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葫芦岛分校。
1997年,葫芦岛师範学校成立,隶属于葫芦岛市教育委员会。
2001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渤海船舶工业学校与葫芦岛广播电视大学、师範学校合併组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划归地方,实行省市共建。
2014年,学校搬迁新址至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滨海温泉新城区龙兴路29号。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王庆洲 院长 高文良 党委副书记 费厚第
副院长 董树刚 副院长 郑海涛 副院长 丛培亭
副院长 李福生 工会主席 蔡丽平
学院简介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渤海船舶工业学校,徐向前元帅、杨成武将军曾先后为学院题写校名,先后隶属于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国防科工委,2001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与葫芦岛师範学校、葫芦岛广播电视大学合併组建而成,目前是我国北方唯一一所以培养船舶工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办学水平 “优秀等级”院校。2014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範性骨干高职院校”。
学院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侧,占地面积728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97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42.5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多人。
专业设定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面向船舶工业、军工行业、机械行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师範教育等开设了51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辽宁省示範专业3个、辽宁省品牌专业7个,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动力装置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五大专业群,均属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範围。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课程10门。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54门优质核心课程标準,开发建设了54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了与岗位核心能力配套的54个教学软体包(包括课件、课程仿真软体、网路课程、习题系统、考试考核系统、课程评价系统),合作编印出版了专业教材61部,开发网路课程82门。
办学条件
学院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新校园建设,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完善了学院软硬体建设,建成了虚拟化数据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数位化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系统;现有11个虚拟仿真实训室、293个多媒体教室、3个录播教室、7个电脑型语音室、5个数位化教室以及数字图书馆和数位化学习中心,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2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0人,副高级职称20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82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以上专家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1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比例超过90%。
校企合作
学院依託“校企合作董事会”“葫芦岛区域政校企校企合作理事会”“环渤海船舶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三个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构建了“三结合、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建有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工程技术中心、141个实训室。校外建有11个教学型实训基地。拥有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级船舶动力装置实训基地”、“国家交通部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範基地”、“辽宁省船舶建造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基地”、“辽宁省产业集群与高校合作对接研究基地”、“中国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基地”、 “葫芦岛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葫芦岛市职业培训定点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所。
招生就业
学院面向国家和地方建设需要培养人才,几十年来为国家的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国防军工输送了数万名合格的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不断开发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形成了以船舶行业为特色、多行业并举、全国沿海沿江地区为主就业的格局,打造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就业率高的船院品牌。学院与大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江南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广船国际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瀋阳工具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瀋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船舶、机械、电子、冶金行业300多家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建立了120余个毕业生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6%以上,企业对毕业生评价满意率达95%以上。
办学成果
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10年来荣获全国模範职工之家、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先进集体等30多个荣誉称号。学院被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和“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连续多年被中国教育报、腾讯网等媒体评选为全国知名高职院校十大就业典範、全国综合实力十强高职院校、全国十大最具特色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
院系设定
学院现有八系四部,船舶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材料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科学系、师範教育系
院系 | 开设专业 |
船舶工程系 | 船舶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技术、船舶涂装工程技术、游艇设计与製造、海洋工程技术、船舶检验 |
动力工程系 |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製冷与空调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管系) |
电气工程系 |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通信与导航、智慧型控制技术 |
机电工程系 | 船舶机械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製造、模具设计与製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 |
材料工程系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
信息工程系 | 软体技术、数字媒体套用技术、移动网际网路套用技术、通信技术 |
管理科学系 | 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会计、市场行销、酒店管理、物流管理 |
师範教育系 | 国小教育、学前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 |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立项时间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主要) |
2010 | 船舶CAD/CAM | 彭辉 |
省级精品课程
立项时间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主要) |
2006 | 船舶柴油机 | 聂云超 |
焊接结构 | 邓洪军 | |
2007 | 金属学与热处理 | 王学武 |
高职英语 | 付虹彩 | |
2008 | 工程力学 | 张向阳 |
机械製图 | 朱凤艳 | |
2009 | 模拟电子技术 | 李妍 |
2010 | 船舶辅机 | 许宝森 |
数控编程与加工 | 张丽华 |
特色专业
船舶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3个专业为省级示範专业。
船舶工程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建筑工程技术(钢结构製造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製造(船机製造与维修技术)、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焊接质量检测技术)7个专业为辽宁省品牌专业。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
成人教育
渤海船院成教部成立于2002年,2003年开始招生办学,2004年开始先后与江苏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联合办学。成教部常年面向社会招生,现有专科层次七个专业,专科升本科层次三个专业,在校生1500余人。在2008年通过辽宁省教育厅成人高校办学水平评估。
●常年开设专业:
本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科: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
院系介绍
船舶工程系
自1999年建系招收首届高职学生以来,一直是我国船舶工业高职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下设船舶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技术、船舶涂装工程技术、游艇设计製造、海洋工程技术、船舶检验8个高职专业,其中"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品牌示範专业"及"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开设有船舶CAD/CAM与生产设计、船舶识图与製图、船舶建造工艺、船舶舾装工程等多门船舶类专业课程;具备优秀的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包括:船舶CAD/CAM实验室、船舶建造综合实训车间、结构製作实训间、放样实训室、造船检测实验室等。
本系在学生就业方面历年来在全院名列前茅,就业率高达95%以上。毕业生签约国内知名造船企业,如:渤海船舶重工、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船务、山海关船舶重工、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新河船舶重工、青岛武船、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武船船舶重工、上海中远船务、南通中远船务、舟山中远船务、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江南船厂集团、浙江造船、福州马尾造船、广船国际、黄埔造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各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下属各船厂等。
学生毕业后可适应的岗位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员、造船生产设计员、修造船工艺制定及现场工艺指导工艺员、监造、安检、质检员、船体装配工、冷作工等,学生的再发展方向为:验船师、设计工程师、船东代表、修造船生产主管等。
动力工程系
动力工程系是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主干系之一,共设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製冷与空调技术、製冷与空调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和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管系)5个专业,在校学生1400余人。其中船舶动力工程技术是辽宁省示範专业,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动力工程系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5%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5%以上,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几年来,共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6项,交通教育研究教学成果10余项,辽宁省精品课程4门。动力工程系设有专业实训室15个,教学实训设备总值超过1500万元。拥有国防科技工业实训基地、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海船船员培训基地、辽宁省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考试基地。动力工程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主要就业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造船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电气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是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五大主干系之一, 是国家骨干校央财支持重点建设完成的系部之一, 共设四个专业, 目前在校学生人数为 1358 人。 电气工程系创立于 1959 年, 是交通教职委“船舶电气技术” 主任委员单位。 船舶电气技术专业为辽宁省教改试点专业、辽宁省示範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船舶电气技术专业均为辽宁省品牌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被评为对接产业集群省级示範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 36 人( 教授 9 人,副教授及高工 15 人,讲师 11 人),双师型比例教师高达97%, 还建有 70 多人的校外企事业技术专家兼职教师库, 船舶电气技术教学团队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近几年,系教学团队主编出版高职高专教材 15 部,发表论文 180 多篇, 同时依託船海工程技术套用研发中心平台,承接了大连船舶研究公司捕虾船电站模组设计、渤船重工 5.8 万吨及 20.3万吨散货船强弱电模组设计等技术服务 10 多项。 近三年累计完成技术服务到款额 364.4 万元, 先后有 16 人次在省市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竞赛中获奖。
电气工程系实训中心,建筑面积 8120 平,设备总值 2175 万元。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 国防科工委船舶电气实训基地、 辽宁省产业集群对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示範基地、 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船舶舱室智慧型化”和“船舶工业控制及电气控制” 示範基地,以及渤海电器设备厂、 PLC 一体化实训室、 船舶电站实训室、 电气自动化自主学习室等技能培训场所 34 个。 在校外设有“企业教学工作站” 2 个,顶岗实习基地 60 多个。
电气工程系特别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连续七届蝉联葫芦岛市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毕业生质量一直得到社会好评,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以上,就业层次高,毕业生遍布沿海大中城市。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是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系部之一,也是学院在国家骨干校建设及辽宁省示範校建设中的重点建设系部之一。
机电工程系下设有船舶机械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製造、模具设计与製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设备套用与维护九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辽宁省品牌专业2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教材1本。
机电工程系现有教职员工43人,其中专职教师21人,教授5人,副教授13人,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繫实际、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优良传统,将教学工作作为全系的中心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到核心位置,形成了“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教风。
机电工程系拥有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防科工委实训基地、省首批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设备总资产1000余万元。2008年以来各专业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中国製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及学院“十三五规划”布局,为机电工程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工匠精神的培养引领系部教风、学风、系风建设,着重培养学生“专注、严谨、细腻、精準”的职业素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院党委的领导和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机电工程系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材料工程系
材料工程系下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材料成形与控制技术(铸造方向)、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四个专业。其中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机械行业特色专业、辽宁省品牌专业、辽宁省示範专业、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专业为辽宁省品牌专业。
材料工程系培养具备现代先进焊接技术理论和套用技能,具有一专多能、良好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能从事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质量检验和焊接生产管理、质量检测、铸造、金属材料和零部件常规热处理生产操作、工艺开发、力学性能检测及金相分析、热处理设备使用及维护、生产管理与组织的高职层次的技能型套用型人才。
材料工程系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质量好,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单位有天津航天长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瀋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船机重工有限公司、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中交博迈科海洋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
材料工程系坚持产、学、研结合,形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对企业适应性强、工作上手快的鲜明特色,均持“三证”(毕业证、工种上岗证和技术等级证)毕业,并以吃苦耐劳、有理论、会操作、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信息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专业、师资、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条件与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系内现有计算机网路、计算机套用、软体技术、动漫製作技术、数字媒体套用设计、软体与信息服务、通信技术、移动互联套用技术八个专业。教职工2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硕士学位15人。建有高标準、软硬体一流的专业机房、开发式网际网路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
2008年开始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知名IT企业实施专业共建,共同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採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方式,培养“零适应期”毕业生。已在北京、瀋阳、大连、秦皇岛等区域建立起了10余个稳定的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基地,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高。
2016年信息工程系与中软国际、东软睿道、中兴通讯三家企业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并于2017年正式招生。
2015年开始,积极与境内外院校开展“校校”及“校校企”联合办学项目,与日本和台湾地区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定。学生大三时可到合作院校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对方院校本科以上毕业证书,实现境外留学提升学历和高质量就业。2015年首批项目学生已赴日本开始留学和工作。
2011年以来,由信息工程系教师指导的学生,连续多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套用能力与素养大赛(IC3)”、“蓝桥杯软体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网际网路+”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连续多年代表大陆高校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计算机套用能力大赛总决赛”,参赛学生均获“亚军”、参赛教师获“特等奖”,展示了深厚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学院的发展增光添彩,赢得了殊荣。
管理科学系
管理科学系创办于2001年5月,现有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会计、市场行销、酒店管理、物流管理、服装工艺技术7个专业;商务谈判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等15个实验室。现有学生657人;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具有硕士学位16人,双师型教师23人。
管理科学系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兼顾船舶行业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培养套用型高技能人才。经过几年艰难探索,形成了明确的就业,思路,走出了一条“以技能服务企业,以实习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新路子。
目前,管理科学系已经成功的与省内外十几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协定。实习就业单位既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私营企业;也有管理严谨、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到目前为止,我们先后与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九旺网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商帮科技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北京海湾半山温泉酒店、北京瑞海姆田园度假村、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苏宁易购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工商银行研发中心、北京中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大连海创科技交流中心、瀋阳链家宝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等3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係。几年来,毕业生供需比例达到了1:3以上,毕业生签约率连续五年均达到了95%以上。
师範教育系
师範教育系前身葫芦岛市师範学校,成立于1997年,2001年与渤海船舶工业学校和葫芦岛广播电视大学合併成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葫芦岛市师範学校变为学院的师範教育系。师範教育系拥有一批素质高、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5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25名,讲师16名。
现开设的专业有国中起点五年制和高中起点三年制两种办学形式,现在校生近600人。开设专业有国小教育(三年)、国小教育(五年)、学前教育(三年)、学前教育(五年)、艺术设计、电信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七个专业,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各种满足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实习场所:现有琴房37个,三角钢琴1架,钢琴53架;41架电子钢琴教室1个;舞蹈教室1个;多功能厅1个;音乐教室2个;微格教室4个;画室4个;理化生实验室4个;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1个;幼稚园模拟教室1个;环境创设实训室4个;陶艺工作室1个;心理实验室1个;老年服务与管理实验室3个;艺术设计与电信服务实验室1个;管乐队乐件100余件。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多处。
高中起点三年制学生在校学习期满,各项成绩合格可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及国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并可参加同年的“专升本”考试,升入理想的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国中起点五年制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可参加“三升本”考试,升入师範类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也可在五年学习期满后参加同年的“专升本”考试,升入理想的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基本功训练,并实行“多证制”,毕业时每名毕业生都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同时,开展心理谘询师、育婴师等培训考证,以拓宽就业领域,并採取多种形式,广开就业渠道,我系已与省内外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合作关係,实行定向培养,每年可推荐优秀毕业生优先就业,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十几年来,共培养了2000余名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都已逐渐成为中国小、幼稚园教学和管理的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