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020-03-16 21:50:09) 百科综合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简称“重电”,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建高校,是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由重庆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于2005年合併组建而成。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川南工业管理学校,创建于1965年;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前身为重庆无线电技工学校,创建于1977年,1999年,升格为重庆市第一所独立设定的高职学院。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1365亩,固定资产15亿元,校舍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亿元,教职工1023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馆藏图书122万余册;下设11个二级学院(学部),开办专科专业58个;2018年起,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文理学院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市
  • 主管部门:重庆市 
  • 学校官网:http://www.cqcet.edu.cn
  • 中文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英文名: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简称:重电(CQCEE) 
  • 创办时间:1965年 
  • 类别:公办高职院校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属性: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入选) 
    市属全日制高职院校
    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现任校长:聂强
  • 知名校友:龚兵、孙亚龙、张维翰
  • 校训:厚德强能、求实创新
  • 校歌:《超越梦想》 
  • 主要院系:人工智慧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智慧型製造与汽车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等
  •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76号 
  • 学校代码:12609 
  •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2014年) 
    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年)
  • 邮政编码:401331 

历史沿革

文脉溯源

  •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1977年,重庆无线电技工学校创建于重庆市巴南区小泉。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1986年,重庆电子工业学校创建。
1999年,重庆电子工业学校升格为重庆第一所独立设定的高职学院。
2001年,重庆电子工业学校、西南航天职工大学合併组建为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重庆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东院,原重庆电子工业学校部分)分建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
1965年,川南工业管理学校创建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
1970年,川南工业管理学校撤消。
1975年,川南工业管理学校复校。
1985年,川南工业管理学校更名为西南工业管理学校。
2001年,西南工业管理学校升格为西南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西南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

世纪腾飞

2007年,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南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北区)合併组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009年,学校一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1年,学校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範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4年,学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双平台、双核心、双情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5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同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8年起,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文理学院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学校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兼顾机电、汽车、财经、管理、建筑及传媒艺术等专业群建设。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建有人工智慧与大数据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智慧型製造与汽车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建筑与材料学院、智慧健康学院、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国防教学部11个二级学院(学部),着力建设人工智慧与大数据、电子与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汽车与智慧型製造、电商物流为主要特色的五大专业群,开办专科专业58个;2018年起,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文理学院联合开办“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本科专业。
2019年“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项目”对应本科院校及本科专业
试点本科学校前三年专科段专业名称后两年本科段专业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
计算机网路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体技术
软体工程
重庆科技学院
物联网工程技术
物联网工程
电子商务
市场行销
重庆文理学院
工业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工程
专科专业设定
二级学院专科专业名称
人工智慧与大数据学院
信息安全与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套用、云计算技术与套用、移动网际网路技术、移动套用开发、计算机网路技术、软体技术、软体与信息服务
电子与物联网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套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套用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显示技术、电子产品行销与服务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管理
智慧型製造与汽车学院
汽车製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智慧型技术、汽车行销与服务、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计与製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工程技术、无人机套用技术
财经管理学院
会计、会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行销、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工程技术、资产评估与管理、证券与期货、保险、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数字媒体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广告设计与製作、影视动画、广播影视节目製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套用技术
建筑与材料学院
材料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智慧型化工程技术
智慧健康学院
嵌入式技术与套用、酒店管理、旅游管理
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与国防教学部
-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校教职工1023人,其中博士在读博士72人、教授79人(二级教授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3人。有4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位专家被聘为教育部一级行指委委员。产生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中国国家队教练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人等多名国家级荣誉获得者。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团队培育,现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766人,校内专业带头人66人。同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领军作用,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
学校国家级及省级教学团伫列表
级 别
团队名称
批准年度
带头人
国家级
网路与信息安全教学团队
2010
龚小勇
省级
通信技术教学团队
2008
谭中华
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团队
2009
彭克发
嵌入式与机器人技术创新教学团队
2011
陈卫
机电一体化创新教学团队
2012
谢光辉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2012
范珍
部分优秀教师列表
姓名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年份
刘良华
重庆市优秀教师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4
谢光辉
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
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
2014.6
陈良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教育部办公厅
2013.11
重庆市杰出技能人才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2.3
政府特殊津贴教授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
孙卫平
政府特殊津贴教授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
龚小勇
重庆市名师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12.9
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
2009.9
聂强
首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师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2009.6
李雪松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08.8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9个,市级重点专业27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7门、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範实训基地2个。
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5项。学校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9个,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重大重点教改项目35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94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48项,获国家专利885项,其中发明专利109项。出版第一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1本,发表SCI和EI等高水平论文1390篇。学生省部级及以上竞赛获奖675项(国家级569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8项,多个团体、个人奖项代表重庆实现重大突破。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6项、总计18人次,在教育部统计“获得一等奖数量最多高职学校”中位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学校重点(特色)专业列表
级别重点(特色)专业名称
国家级
国家示範院校项目建设专业(3个)
微电子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
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专业(3个)
套用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楼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
国家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
物联网套用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国家教改试点专业(1个)
电子声像技术
省级
示範专业(4个)
通信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汽车製造与装配技术、物流管理
特色专业(2个)
会计电算化、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改试点专业(4个)
数控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套用电子技术、行销与策划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专业(2个)
数控技术、图形图像製作
学校部分精品课程列表
级别课程名称所属单位获批年份
国家级
TD-SCDMA基站系统开局与维护
通信工程系
2010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
通信工程系
2010
数据备份与恢复
计算机套用系
2010
网路安全运行与维护
计算机套用系
2010
省级
交换设备运行与维护
通信工程系
2011
SDH光传输设备开局与维护
通信工程系
2010
  • 教学成果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0项。
教学成果 
奖项级别
获奖年份
“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改革”
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双平台、双核心、双情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
“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以能力标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
  • 学生成绩
根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生省部级及以上竞赛获奖675项(国家级569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8项。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6项、总计18人次,在教育部统计“获得一等奖数量最多高职学校”中位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选中,该校杨成兴同学喜获十大“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奖,成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学子同获此殊荣的唯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校学生会还当选第二十六届全国学联主席团单位,成为历届唯一入选全国学联主席团单位的高职院校。
  • 学校荣誉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是重庆市高等教育管理先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大中专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信息产业部先进学校。学校是“中澳(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院校,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承担“软体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任务的院校,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产业部授予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信息产业部授予的“全国信息技术套用人才培养示範基地”和“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範基地”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範中心”双示範院校,重庆市高校仅有一所。

学术研究

科研团队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有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1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套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传媒技术开发与研究中心
电子套用技术研究所
财务管理与证券投资研究所
经济管理谘询与研究中心
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
网路与信息安全套用技术研究所
工程机械设备研究所
机电工程套用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软体套用技术研究所
物联网套用技术研究所
汽车套用技术研究所

科研成果

  • 论文发表
出版第一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1本,发表SCI和EI等高水平论文1390篇。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3810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论文1259篇,在EI、SCI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51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58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教材专着类成果361项,学校教师获专利188项(发明专利26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6部。
2015年度,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总计1049篇,其中普刊589篇,中文核心376篇,CSCD、CSSCI类18篇,SCI、EI会议论文45篇,SCI、EI源刊21篇。
据中国知识产权局网查询结果,2015年,学校新成功申请专利194件,其中发明公布17件,发明授权6件,实用新型171件。比2014年的78项增加17项。
  • 项目承担
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重大重点教改项目35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94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48项,获国家专利885项,其中发明专利109项。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成功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项,主持省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27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149项;主持重庆市重大、重点教改项目52项。“工业机器人众创空间”项目获重庆市科委立项,获得50万元建设资金;“既有公共建筑节能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套用”和“基于物联网的三峡库区柑橘产业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套用示範”获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课题,分别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拨经费20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
项目名称负责人级别立项年度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孙卫平
国家级
2011年
西部企业和谐劳动关係研究
郭心毅
国家级
2013年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122余万册,报纸360余种、各类刊物1120余种;有电子文献100余万册、CNKI、万方、维普等期刊论文资料库,软体通计算机自助学习视频库、超星名师讲坛、随书光碟资料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KOCD)、维普在考试系统等数字资源 38.4TB,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种高性能套用伺服器、资料库伺服器8台、虚拟机伺服器10余台,形成了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学校办学特色、满足读者需求的以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专业门类为主的文献资源系统。
  • 学术期刊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ISSN:1674-5787CN:50-1196/Z)创刊于2002年,于2009年1月正式更为现名,为双月刊,已陆续出版91期,每期发行和赠阅量达到1000份。刊物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主办,是中国国内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刊物。该刊以刊登教育教学领域的信息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等方面的理论方法、现代教学套用等为主。

合作交流

  • 对外交流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教育机构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中心共建、技术移民、境外实习、合作办学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係。中外合作共建有:中澳(重庆)职业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中澳技术(移民就业)技能鉴定中心和职场健康安全培训与研究中心、中德(重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英重庆·威尔斯职教联盟。学校开展教师出国境外培训访学300余人次,承办了“中英学生职业技能交流赛”和中英、中德、中澳职教论坛等多项国际交流活动。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
  • 校企合作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重庆微电园、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兴通讯、长安集团等企业逐步建立起“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四合四共”园校互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开展了订单培养、员工培训、顶岗实习、技术研发等合作内容。
合作交流 签约仪式合作交流 签约仪式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校企合作共建有:西永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产学研中心、长安集团员工培训与技术服务中心、重电-中兴NC学院、欧日软体服务外包学院、富士康SMT教学工厂、中维办公设备维修实训基地、重电传媒无极视线实训基地,并开办了富士康班、中兴班、华为班、长安班、中维班等众多订单特色班级。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徽
释义:校徽体现了学校继往开来,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突出特色、积极向上、
全校一心争创一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宗旨和目标。
学校校徽学校校徽
(1)主体图案“e”及色调体现了学校的“电子信息”类办学及专业特色;
(2)艺术化的“e”包含了“C”和“D”两字母,即“重电”的拼音首字母,“e”字尾端的圆形意为学校要争做电子信息类院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3)“e”字的背景是一个倒立的正三角形,象徵着稳定和力量,同时从下往上看具有透视感,象徵着学校远大无尽的发展空间;
(4)“1965”标示了学校建校年代;
(5)正三角形的三角等分线,向中心“e”字彙聚象徵着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及教辅人员团结一致,全校一心,共谋发展;由“e”字向外看三条线,象徵着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光发热作贡献。同时,三条线又使背景的三角形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三棱维,而“e”字位于顶端,象徵着学校积极向上、永攀高峰、争创一流的目标和决心。
  • 校旗
学校校旗为蓝色长方形旗帜。校旗中央印有学校徽志、中文校名以及英文校名的标準组合。
  • 校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名由重庆直辖后第三任市长王鸿举题写,寄託了重庆市领导对学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期望。
校名校名

校园文化

  • 校训
厚德强能、求实创新

现任领导

职 务姓名
党委书记
孙卫平
校长、党委副书记
聂强
党委副书记
唐玉林
副校长
王平、幸崑仑、谢义华、龚小勇、刘成俊、冉学农
纪委书记
陈丽

知名校友

姓名职务/成绩
孙亚龙
职业游戏玩家、WCG地下城与勇士中国区团队赛冠军
孙健军
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任副县长
刘云贵
东方希望集团农业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倪松涛
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党总支书记
夏华健
贵州南风鑫源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