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东海村JCO临界事故

(2020-05-27 04:59:27) 百科综合

东海村JCO临界事故

东海村JCO临界事故(日语:东海村JCO临界事故)是指发生在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JCO核燃料製备厂(住友金属矿山的子公司)的一起核辐射事故。有666人被辐射污染,2名工作人员死亡。

事故介绍

东海村JCO临界事故(日语:东海村JCO临界事故)是指发生在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JCO核燃料製备厂(住友金属矿山的子公司)的一起核辐射事故。有666人被辐射污染,2名工作人员死亡。

事件经过

1999年9月30日,在JCO的核燃料加工设施中,向核燃料回收开发机构的高速增殖实验炉中添加燃料的时候,把富集度18.8%的铀溶液(相当于含16公斤铀)直接倒入沉澱槽中。沉澱槽容纳的最大操作量限定为2.4公斤,其临界质量为5.5公斤。
铀溶液因为达到临界状态(能够发生核裂变的条件)——铀量超过其临界质量的2.9倍而发生了核裂变连锁反应,当即产生蓝色辉光,现场产生了γ和中子辐射,γ监测器开始报警,链式反应持续了约20小时。因此,在近距离工作的工作人员3人中有2人,因为受到达到致死量的中子射线的辐射而死亡。事故是在铀溶液(硝酸铀醯)均质化过程的作业中发生的。本来,这项作业是使溶液中的中子易于放出而使其变成细长的形状(均质化过程)。但是,在沉澱槽中,变成了粗短的形状,之后又使用了装置将周围的冷却水密封,其中产生的中子发生反应的比例增高,到达了临界状态。

紧急应变措施

上午10点35分,转换实验楼的警报响起,11点15分,JOC向科学技术厅提交了发生临界事故的可能性的第一次报告。之后,11点52分国立水户医院出动了救护车,将被辐射的3位工作人员送到医院。12点半,东海村发出了在房屋内躲避辐射的通告。被评级位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4级,政府要求周边居民紧急避难。在电视上,当时的首相,小渕恵三要求周围的居民不要外出。强烈要求距离事发地半径350米内,40户居民避难,劝告500米以内居民避难,10公里以内的10万户居民(约31万人)在室内避难,停止换气装置。关闭现场周围的县道、国道、常磐自动车道,停运JR东日本的常磐线(水户站——日立站)、水郡线(水户站——常陆大子/常陆太田)。之后还派遣陆上自卫队协助控制,并在晚上10点半发布10公里内室内避难通告。隔天下午4点解除。

总结报告

东海村JCO临界事故事故检讨
东海村JCO临界事故东海村JCO临界事故
1999年10月5日小渊首相在记者会上表示“这次事故来自于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人为失误,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首先要彻底查明事故原因,儘快建立防範机制,并且立刻针对其他核燃料工厂进行稽查。至于政府之危机处理,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记取教训,以求过程更为完善”。
核设施现场操作员永远是核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即使管制法令再严谨,也不能确保百分之一百不会发生核子事件,因此第一线之核设施现场操作员必须兼负起此一重责大任。同时核设施经营业者除了营利之外,必须确保核能安全,因此必须(1)要求核设施经营业者,藉由类似ISO9000之方法来建立有效之内部稽核系统。(2)彻底执行员工安全教育,建立考核或证照制度提升操作员技能。(3)建立核能安全相关档案档案,并由专业人员专人专责执行管理审核。(4)以合理适当的经费购买核子安全必须之设备与仪器,以利第一线操作员掌控状况。(5)由政府建立一套资讯系统,提供第一线操作员提出并分享各项核能安全相关资讯与心得,藉以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文化。
JCO所在之东海村,是一个核能村,村内拥有15个包括原子力研究所、核燃料开发机构、日本原子力发电(株)等核能相关单位,村内的核能专家能够在事故发生之际,在最短时间内迅速集结到现场,对于事故的处理提供相当大的协助,尤其是在辐射侦测与临界终止技术两方面,助益最大。另外来自日本国内九个核能电力公司的支援人员也迅速提供必要的协助,估计总共有超过700位以上之专家聚集在东海村为JCO事件贡献心力,这些人士深深获得东海村民的感激。部份人士认为此次事故幸亏发生在拥有许多核能从事人员的核能村,才得以迅速召集这 多专家共同协助事故处理。然而,如何建立一套灾害防治系统,将相关专家及救援人员迅速送达可能发生事故(或已经发生事故)之现场,依旧是个问题。
日本国内有关原子力灾害防治之法令,主要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原子力发电所等周边之防灾对策’以及科技厅制定之‘防灾基本计画’、‘核子灾害紧急应变手册’,但是这些应变计画都是针对核能电厂所发生的事故,无法涵盖铀燃料处理工厂的临界事故。
现今日本县级地方政府之核子灾害防治系统仍以一般天然灾害防治系统处理之,核能相关资讯与专门技术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即使核设施之建造审核也都归中央办理,核设施所在之地方政府根本无从置喙。这次JCO事故就突显出,不仅县政府或核设施所在之市镇,连掌握相关技术与资讯的中央政府都无法掌握灾情。由于事故现场资讯无法确实掌握以及中央政府反应迟钝,使得主持救灾的中央政府无法下达正确而及时之指令与措施,进而延误宣布疏散居民与其他救灾措施之时机。而且事故现场之正确资讯未能及时通知民众,造成谣言四起,人心浮动,尤其是附近居民急于得知自身健康是否受到辐射伤害。JCO工厂本身更是欠缺紧急应变能力,未来势必要建立一套紧急应变系统,清楚告知员工在紧急状况下应如何处置。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日本政府必须修改“原子炉等管制法”部份条文,以便执行燃料处理设施现场稽查、定期考核操作员、查核工厂管理与员工训练等稽查业务。并且加速推动“原子防灾特别措置法”立法工作,于法案中明定(1)情报之适切掌握,(2)情报的流动,(3)中央、地方与相关机构间之联繫与救灾工作之分配,(4)强化中央紧急救灾应变系统,(5)核设施事业者之职责,(6)强化辐射监测系统等等是项。上述“原子炉等管制法”部份条文修正案以及“原子防灾特别措置法”已经在11月25日送交参众议院审议。
JCO事故的发生大大影响茨城县的经济,该地的中小企业与农林水产品产销公司停摆,造成工厂停工、民众失业。中央政府下令通产省,凡茨城县中小企业都可专案申请“灾后复旧贷款”。主要销售至临近大都市(如东京)之农林水产品因此事故而滞销者,请日本原子力产业会议(JAIF)通知组织成员(约760个核能机构),儘量採购当地农林水产品,以减缓灾害损失。JCO本身在10月4日就设立事故受害赔偿申请视窗,10月22日科技厅设立“原子力损害赔偿纷争审查会”负责相关赔偿纷争之调解。另外依据日本“原子力损害赔偿法”规定,核能电厂造成之核子事故赔偿上限为300亿日元(JCO事故发生前,已将核子事故赔偿上限提高为600亿日元,该修正案正在国会审议当中),JCO事故之赔偿上限仅有10亿日元,据了解,目前各界提出之损害赔偿要求已经超出60亿日元,超出10亿日元的部份,将由JCO母公司,也就是住友金属矿山(株)负担。
事故发生后隔周(10月5日)日本原子力产业会议,邀请日本原子力相关会员团体,召开临时会员大会,发表“民间原子力关係者之自己改革方向”宣言,以五项行动来恢复当地居民与全国人民对核能的信心,其中“原子力安全之确保”是最主要的议题,各单位经营方针之设定必须以安全为最大考量。同时由来自法、英、美、日等国铀加工工厂操作员自发性地组成一个铀加工工厂安全检查系统,称之为“世界核燃料加工安全网路”(InternationalNetworkforSafetyAssuranceofFuelManufacturers),藉由世界各国铀加工工厂操作员在安全上的努力,分享经验,相互提携,达成建构世界共通之安全文化为目的。除此之外,另有35个组织团体,包括电气事业者、燃料加工会社、研究机关等组成一个“核安网路”(NuclearSafetyNetwork),藉由安全文化的普及、会员相互考评、安全情报的交换、并以过去事例为基础之教育训练支援,来达成原子力产业全体安全文化之共有,并以日本版的WANO(WorldAssociationofNuclearOperators)自我期许。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