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组、杭州市西湖区商贸旅游局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繫于2010年9月18-19日在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中国旅游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高等旅游本科教育30周年活动”。本次大会发布了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立宣言。发起成立“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的单位是(按学校首字母排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上海师範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旅游管理
- 外文名:Tourism Management
- 开设院校:暨南大学 中山大学 北二外
- 就业方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
-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会展与策划
发展历史
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虽然这门学科的产生,在我国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个新的经济成长点,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管理学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
旅游管理现已成为一门一级学科(经查阅教育部学科目录,此处应该是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与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在学科目录中并列。至于旅游管理研究生专业,仍然在工商管理学科之下)。
研究对象
旅游管理学科的研究範围侧重于研究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行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以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而取得经济收益的经济部门。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业,根据旅游业形势的发展培养拥护党的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套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课程要求
主要课程
《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旅游政策与法规》、《城市旅游》、《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管理》、《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行销》、《旅游英语》、《旅游口语》、《旅游饭店管理》、《旅游会计学》、《旅游社会学》、《酒店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管理学》、《个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旅游可持续发展学》、《旅游生态学》、《旅游地理学》等。
开设学校
旅游管理业内素有“北二外,南中山”之说,北二外、中山大学旅管实力较强。
1981年,国家旅游局和南开大学联合创建旅游学系,在教育部直属院校中第一个开创旅游专业,开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之先河。作为先行者,南开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实力强劲,师资力量雄厚。
另外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着名学府还有暨南大学、陕西师範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师範大学、华侨大学、四川大学、湖北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以及以科研实力着称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範大学等院校的旅游地理。
北京 |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首都师範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北京农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工商大学 | 中国劳动关係学院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联合大学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北京城市学院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
天津 | |||||
南开大学 | 天津师範大学 | 天津财经大学 | 天津商业大学 | 天津外国语大学 | 天津农学院 |
天津体育学院 | |||||
上海 | |||||
上海杉达学院 |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 华东大学 | 复旦大学 | 上海建桥学院 | 上海商学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範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 |
上海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师範大学 | 上海师範大学天华学院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海事大学 | ||||
重庆 | |||||
重庆理工大学 | 西南大学 | 重庆工商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 | 四川外语学院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重庆师範大学 | 重庆教育学院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三峡学院 |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 |
河北 | |||||
燕山大学 | 河北大学 | 河北师範大学 | 河北经贸大学 |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
河南 | |||||
平顶山工学院 | 许昌学院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安阳师範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 郑州师範学院 |
河南师範大学 |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科技大学 | 信阳师範学院 | 南阳职业学院 | 安阳师範学院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南阳师範学院 | 洛阳师範学院 | ||
山东 | |||||
泰山学院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青岛大学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
山东师範大学 | 曲阜师範大学 | 聊城大学 | 烟台师範学院 | 山东女子学院 | |
山东经济学院 | 山东财政学院 | 泰山医学院 | 临沂大学 | 东营职业学院 | |
潍坊学院 | 山东工商学院 | 鲁东大学 | 山东交通学院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 山东农业大学 |
山西 | |||||
山西大学 | 山西师範大学 | 山西财经大学 | 山西大同大学 | 长治学院 | 太原学院 |
太原师範学院 | 运城学院 | 晋中学院 | 忻州师範学院 | ||
安徽 | |||||
黄山学院 | 巢湖学院 | 马鞍山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 合肥工业大学 |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 安徽财经大学 |
安徽大学 | 安徽师範大学 | 安徽农业大学 | 合肥学院 | ||
江西 | |||||
南昌大学 | 江西师範大学 | 江西财经大学 | 江西农业大学 | 南昌工程学院 |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
宜春学院 | 江西科技师範大学 | 江西教育学院 | 井冈山大学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赣南师範学院 |
九江学院 | 上饶师範学院 | ||||
江苏 |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扬州大学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
苏州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範大学 | 徐州师範大学 | 盐城师範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 | 淮阴师範学院 | 常州大学 | 南京财经大学 | 江南大学 | |
浙江 | |||||
浙江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 | 宁波大学 | 浙江师範大学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杭州师範学院 | 浙江林学院 | 浙江海洋大学 | 湖州师範学院 | |
湖北 |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师範大学 | 湖北民族学院 | 湖北经济学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大学 | 三峡大学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湖北文理学院 |
江汉大学 | 武汉轻工业大学 | ||||
湖南 | |||||
湖南师範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吉首大学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湖南女子学院 |
湖南理工学院 | 湖南文理学院 | 衡阳师範学院 | 湖南商学院 | 湘南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城市学院 | 怀化学院 | 湖南工程学院 | |||
广东 |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师範大学 | 广东工业大学 |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
广州大学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韶关学院 | 韩山师範学院 | 广东海洋大学 | 五邑大学 |
肇庆学院 | 广东技术师範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财经大学 | 嘉应学院惠州学院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西 | |||||
广西大学 | 广西师範大学 | 桂林理工大学 | 广西民族大学 | 桂林旅游学院 | |
云南 | |||||
楚雄师範学院 | 云南大学 | 云南师範大学 | 云南民族大学 | 昆明学院 | 玉溪师範学院 |
云南财经大学 | 西南林业大学 | 大理学院 | |||
贵州 | |||||
遵义师範学院 |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贵州大学 | 贵州工业大学 | 贵州财经大学 | 贵州民族学院 |
四川 |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 四川天一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绵阳师範学院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
四川师範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 四川旅游学院 |
西南民族大学 | 四川理工学院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成都体育学院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西昌学院 |
乐山师範学院 | 宜宾学院 | 攀枝花学院 | 四川大学 | ||
陕西 | |||||
西安文理学院 | 西北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範大学 | 西京学院 | 西安翻译学院 |
长安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理工学院 | 宝鸡文理学院 | 西安欧亚学院 | 西安培华学院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西安财经学院 | 延安大学 | |||
青海 | |||||
青海大学 | 青海师範大学 | 青海民族学院 | |||
宁夏 | |||||
北方民族大学 | 宁夏大学 | ||||
黑龙江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师範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哈尔滨学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大庆石油学院 | 佳木斯大学 | 齐齐哈尔大学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牡丹江师範学院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
吉林 | |||||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 吉林大学 | 东北师範大学 | 吉林工商学院 | 吉林农业大学 |
北华大学 | 吉林师範大学 | 长春大学 | 东北电力大学 | 白城师範学院 |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长春师範学院 | 吉林财经大学 | 通化师範学院 | 吉林工程技术师範学院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 延边大学 |
辽宁 | |||||
辽东学院 | 铁岭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 辽宁大学 | 东北财经大学 | 瀋阳师範大学 | 东北财经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瀋阳大学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大连外国语学院 | 辽宁师範大学 |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
渤海大学 | 瀋阳航空航天大学 | 大连民族学院 | 鞍山师範学院 | 大连财经学院 | |
西藏 | |||||
西藏大学 | |||||
新疆 | |||||
新疆农业大学 | 新疆财经学院 | 伊犁师範学院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
内蒙古 |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师範大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内蒙古财经学院 | ||
海南 | |||||
海南大学 | 海南师範大学 | 三亚学院 | 琼州学院 | ||
福建 | |||||
闽江学院 | 莆田学院 | 厦门大学 | 福建农林大学 | 闽南师範大学 | 集美大学 |
福建师範大学 | 华侨大学 | ||||
甘肃 | |||||
兰州大学 | 西北师範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河西学院 | 兰州财经大学 |
港澳台 | |||||
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理工大学 | 澳门大学 | 澳门城市大学 | 澳门科技大学 |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掌握有关旅游业和旅游企业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③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④能够熟练地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和英语语言工具;
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报考条件
1、专科起点本科: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
2、高中起点本科:须具有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年满18周岁;
3、高中起点专科:须具有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年满18周岁;
现场报名:广州天河五山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华园区7楼C704-C706室
学习说明
学位授予
管理学学士
实践教学
包括旅游景区综合考察、专业课程见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总计20周时间。旅游景区综合考察安排在第八学期(4月份);社会调查安排在每年假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7—10月份)。专业课程见习由专业课任课教师自行安排。
素质培养
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进行整合和最佳化,通过大学公共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的合理设定,以及第二课堂的完善建设,使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学习中,增强文化素质修养。具体措施为:
1、开设多学科专题讲座;
2、聘请专家、名家介绍国际及国内学术前沿动态;
3、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开展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
4、举办读书沙龙,交流心得体会;
5、与国外学生建立联繫与交流;
6、利用校园网、文艺刊物、班级墙报等各类载体,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学术争鸣、思想交流的园地。
创新培养
1、加强教师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启发学生分析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介绍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及学术争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术信息和图书资料,注意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科研究方法。指导学生重视论文的撰写,以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锻鍊,并选择一部分高质量的学生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专业技能模拟训练、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旅游规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宣传策划等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在教学计画中设“专家讲座”。聘请区内、国内有影响的专家教授来该校,就旅游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学术发展动态等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接受旅游研究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
毕业条件
标準学制四年,修读年限3-6年。学生修满167.5学分,CCT通过省级一级考试,CET四级达校标,体育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準》。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
相关证书
导游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如下:
(1)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含具有中国公民身份的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在本省工作、学习或者居住),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遵守旅游职业道德,热心为旅游者服务。
(2)无违法和不良行为记录。
(3)应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香港居民须具有中五毕业及以上学历;澳门居民须具有中六毕业及以上学历。
(4)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传染病和其他疾病。
(5)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请参照各省的报考条件与要求。
就业前景
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谘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旅游管理相关书籍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业要通过考取公务员的方式,具体流程包括网上报名、现场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名单公示等环节。就业单位包括各省市地县旅游局及其附属企事业单位,各单位具体职位根据需要而定,可参看当年公务员招生简章。
2、旅行社
旅行社各职能部门分为:业务部、计调部、接待部、导游部、外联部、财务部等。
3、旅游谘询公司
主要业务包括出境旅游谘询、国内旅游谘询、旅游中介、商务考察谘询、移民及留学谘询、代订全国各地酒店、代订旅游(商务)用车、会议会展、旅游顾问、导游培训服务等。
4、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旅游业被认为是对网际网路敏感度最强的产业之一,与金融、软体和网上书店一起被称为最适合在网上经营的四大行业,由此可见,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前景看好。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主要业务範围包括提供旅游信息,预订酒店、机票、旅行线路及商旅实用信息查询检索等,比如,携程旅行网和艺龙旅行网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5、旅游规划策划机构
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策划等业务。至2007年,我国共有甲级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9家,乙级资质旅游规划单位154家,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62家,涵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除此之外,还有若干未有资质的规划策划机构。
6、旅游行销策划企业
新兴的旅游行销策划企业,是从原旅行社的业务部的行销策划工作延展扩大成为独立的的旅游市场的行销策划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从新分工产生的旅游新行业。业务包括旅游景区、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动、旅游线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行销策划;也从事会展的组织行销业务。
7、旅游景区
毕业生可从事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国家旅游局《2005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月,我国已有各类旅游景区2万家左右,其中,A级旅游景区1401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54个,国家森林公园565个,国家地质公园105个,工农业旅游示範点306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遗产31个,旅游景区已经形成我国旅游业的半壁江山,这些景区遍布全国各地,任何一类旅游景区都是一条就业出路,如此众多的旅游景区为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
8、主题公园
毕业生可从事主题公园的经营和管理。主题公园分为乐园型、民俗型、历史型、浓缩景观型、科技型等类型。乐园型的有欢乐谷、海洋世界、冰雪大世界等;民俗型的有民俗文化村、民族文化村等;历史型诸如杭州的宋城、无锡的唐城、三国城;广西的乐满地、世外桃源、愚志乐园等;浓缩景观型诸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科技型诸如恐龙馆、航宇科普中心等。
10、旅游、休闲俱乐部
毕业生可从事诸如高尔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攀岩俱乐部、沙滩浴场、沙漠滑沙俱乐部等行业的经营和管理,除此之外还有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经营和管理。除上述传统的俱乐部外一些大中城市或旅游目的地也出现了中小型的适应当前休闲消费发展的俱乐部、“屋”、“吧”等,如:陶艺俱乐部(陶吧)、蜡染吧、钓鱼俱乐部、烹饪俱乐部等。
11、旅游度假村
旅游度假村是集娱乐、住宿、餐饮、歌舞厅、会议厅、大型停车场于一体的旅游场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度假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度假村的经营和管理。
12、旅游教学工作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基层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各地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或职业中专、中学的旅游班发展较快,从事旅游中职教育也是旅游本科毕业生就业不错的选择。
13、自主创业
各式各样有个性旅游纪念品商店,经济型特色化的旅游小饭店,有文化品味的酒吧与茶馆,风味餐饮、小吃业,前面谈到的陶艺陶吧、蜡染吧,教授种植花草、製作盆景的园艺吧,插花的花吧;摄影的摄吧……城市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与休闲的自主创业可说是万紫千红,从当代人的旅游与休闲消费需求中调查分析可以寻求到许多创业门道。
14、开发乡村旅游
城市化的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加速促进了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发展更为快速。
学科套用
企业管理
旅游企业管理方向从旅游服务企业的特点出发研究旅游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套用,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需求的特点与旅游服务的组合问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饭店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问题;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旅游服务文化与伦理;中外旅游企业管理比较;旅游行业管理的组织体制与产业政策,我国旅游行业管理现状及体制改革;全球化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问题。
市场行销
是通过研究旅游市场供求变化,以满足旅游消费者为中心,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旅游市场经营管理活动。
(一)以交换为中心,以旅游消费者为导向,以此来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力求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通过使游客满意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
(二)旅游市场行销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分析,计画,执行,反馈和控制,这个过程更多地体现旅游经济个体的管理功能,是对行销资源的管理。
(三)旅游市场行销适用範围较广,一方面体现在旅游市场行销的主体广,包括所有旅游经济个体;另一方面旅游市场行销的客体也多,不仅包括对有形实物和无形劳务的行销,还包括由旅游经济个体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行为。
旅游相关
一、旅游文化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促进接待地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进步。可以使人们提高认识,自觉地处理与旅游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关係,促进接待地各方面整体协调发展。
二、旅游法规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问题。
相关书籍

三、旅游经济
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与经济动机。
四、旅游审美学
旅游行为的产生及审美学动机。
五、旅游教育
旅游教育教学规律。
六、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最佳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複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七、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
八、旅游开发
旅游市场开发与旅游市场行销方向包括对旅游企业行销和旅游目的地行销两个领域进行的专门研究。旅游企业行销主要是研究旅游市场规律和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企业行销的理论、方法、战略与策略。旅游目的地行销从现代旅游空间系统角度剖析目的地市场运动规律,结合对目的地管理的总体分析,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旅游行销战略、行销计画以及行销控制方案。
会展管理
会展服务与管理方向包括会展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会议、展览的组织流程,会展实务、会展行销与客户服务、场馆管理,展位设计、工程搭建、展品运输、商务服务、展馆清洁、垃圾处理、餐饮服务,展会行销理念、展会的组织、成本控制、展会服务、定期发布研究数据和报告,会展行销管理、会展服务承包商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后勤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风险管理、会展融资管理、会展预算管理、会展人力资源管理。
相近专业
工商管理,市场行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商品学,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导游,会计,电算化,汽车行销专业
专升本
课程设定
专升本:管理系统计算机套用、中外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酒店投资与管理、旅游市场学、世界旅游地理、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等。
专科:大学语文、计算机套用基础、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地理、导游业务、酒店概论、旅游英语、旅游心理学、公共关係学等。
高升本:(专科课程+专升本课程) 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酒店管理、旅游团队组织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旅行社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
报考条件
凡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均可以报考旅游管理自考专业,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如下分类:
1、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
2、经济管理类非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须加考中国旅游地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管理概论等三门自考课程;
3、其他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须加考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地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管理概论等四门课程。
备注:非直接报考加考课程:旅游经济学、中国旅游地理、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