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题君山(雍陶创作的七言绝句)

(2020-07-14 13:15:05) 百科综合

题君山(雍陶创作的七言绝句)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以逼真地描绘君山倒影入手,笔势凝致,重彩描绘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的倒妙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泼,善于想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在不藉助浓词艳句而竭力形象雕饰的原则下,把事物摹写得维妙维肖,準确表现辜物的形态,蕴藉深刻,达到形神俱备的艺术境界。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题君山
  • 创作年代:晚唐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作者:雍陶

作品原文

版本一

题君山
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版本二

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君山:又叫湘山、洞庭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古代神话传说:这山是舜妃湘君姐妹居住和游玩的地方,所以为君山。
⑵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
⑶翠色:深颜色。碧色:淡颜色。
⑷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
⑸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製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髮髻,这里用髮髻。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⑹烟波:洞庭湖的湖面。

白话译文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诗中写君山,没有用色彩浓丽的词藻作刻画、形容,而只是信手走笔,以极其朴素简练的笔墨操物构景,勾勒出开阔的画面。开首用“烟波”一词别开生面地写君山的倒影以起笔,作者虽写君山之貌,但先避开,没直写,而用平静如镜的湖水来衬托君山气势的凝重。用“影沉沉”来突写君山磅礴之状。“碧”是湖色之浅淡,岌翠”指山色之浓重。此笔抑碧水而扬青山,以湖作背景,突现君山。作者首先描绘的不是偌大的洞庭湖,也不是苍翠的君山,而是用山的照影来写山的气势。这幅深浅各异的山水画,画面上水天相连,有一山的倒影正好列于画屏当中。上面的湖色与影中的山色,山色重于湖色,深翠与浅碧两两对照,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幅写意山水画,勾勒出事物的形态时用的是粗略的笔俗,所着的色彩既淡雅也很单一,自然突出了君山可爱的生趣。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髮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展现出来。

名家点评

《鑒诫录》:刘(禹锡)尚书有《望洞庭》之句,雍使君陶有咏《君山》之诗,其如作者之才,往往暗合。刘《望洞庭》诗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翠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雍咏《君山》诗曰:“烟波不动影沉沉……”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年)进士,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年),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年),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写过不少纪游诗。后辞官闲居,养疴傲世。不知所终。工诗。与王建、贾岛、姚合、章孝标等交往唱和。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寄赠之作,擅长律诗和七绝。《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三十一首,编为一卷。《全唐文》录存其文二篇。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