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传播竞争力模型建构与发展报告》是2012年陕西师範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安中,李宜篷,龙明霞。
基本介绍
- 作者:王安中 / 李宜篷 / 龙明霞 编
- ISBN:9787561359235
- 页数:279
- 定价:40.00元
- 出版社:陕西师範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2-8
- 副标题:城市传播与区域发展的和谐共生
内容介绍
《中国城市传播竞争力模型建构与发展报告:2010-2011年度城市传播与区域发展的和谐共生》是第一部系统阐述城市传播竞争力理论和实践的着作。全书内容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城市传播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效用”部分,可视为探讨城市传播竞争力理论框架建设和实践效用的总论部分。本篇提出了城市传播竞争力的概念、评价模型和关键指标。为深入研究城市传播现象,为科学评价城市传播能力提供了一个科学评价和量化衡量的标準。
中篇“中国城市传播竞争力的年度考察(2010-2011)”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採用内容分析方法详细地分析了2010-2011年度中国城市电视传播力、城市报纸传播力、网路传播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重要媒体作为样本採集框,对中国城市传播作了基本调查,并且对其结果作了归纳分析。通过实证性地考察不同城市在信息传播的能力和信息传播的效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而详细分析了各个城市在信息传播的内容、数量和传播手段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和比较优势,为各个城市在丰富传播内容、增加城市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以客群的信息关注点为导向提高城市传播效果、最终显着提升城市传播竞争力提供了基础性的参照和研究。
下篇“2010-2011年度中国城市传播十大现象盘点”着重分析了2010-2011年度内中国城市传播领域最为突出的十大现象,深入分析了这些现象产生缘由、社会影响以及凸显的核心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路径。
《中国城市传播竞争力模型建构与发展报告:2010-2011年度城市传播与区域发展的和谐共生》适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统计部门以及传媒机构等单位的研究者和业界人士参考使用。
作品目录
上篇 城市传播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效用
No.1 城市传播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其评价指标
No.2 城市传播体系的构建对城市传播的作用
No.3 城市软实力诉求下的城市传播竞争力建构战略
中篇 中国城市传播竞争力的年度考察(2010-2011)
No.4 2010-2011年中国城市电视传播力发展报告
No.5 2010-2011年中国城市报纸传播力发展报告
No.6 2010-2011年中国城市网路传播力发展报告
No.7 2010-2011年中国城市形象与概念研究报告
No.8 2010-2011年中国城市排行榜研究报告
下篇 2010-2011年中国城市传播十大现象盘点
No.9 现象一“中遗”浪潮席捲中国城市
No.10 现象二“城市改名热”的代价和期待
No.11 现象三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利益驱动
No.12 现象四“城市微博”井喷抬升城市传播的“微内容”蓝海战略
No.13 现象五影视行销“飘红中国城市”
No.14 现象六“雷人口号”透视城市对草根的複杂心态
No.15 现象七众口难调凸显政府网站囤事
No.16 现象八拆迁难题“添堵”城市传播
No.17 现象九“过街喊打”描摹中国城管形象
No.18 现象十山寨建筑成为城市形象“克隆”的时代标本
后记
No.1 城市传播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其评价指标
No.2 城市传播体系的构建对城市传播的作用
No.3 城市软实力诉求下的城市传播竞争力建构战略
中篇 中国城市传播竞争力的年度考察(2010-2011)
No.4 2010-2011年中国城市电视传播力发展报告
No.5 2010-2011年中国城市报纸传播力发展报告
No.6 2010-2011年中国城市网路传播力发展报告
No.7 2010-2011年中国城市形象与概念研究报告
No.8 2010-2011年中国城市排行榜研究报告
下篇 2010-2011年中国城市传播十大现象盘点
No.9 现象一“中遗”浪潮席捲中国城市
No.10 现象二“城市改名热”的代价和期待
No.11 现象三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利益驱动
No.12 现象四“城市微博”井喷抬升城市传播的“微内容”蓝海战略
No.13 现象五影视行销“飘红中国城市”
No.14 现象六“雷人口号”透视城市对草根的複杂心态
No.15 现象七众口难调凸显政府网站囤事
No.16 现象八拆迁难题“添堵”城市传播
No.17 现象九“过街喊打”描摹中国城管形象
No.18 现象十山寨建筑成为城市形象“克隆”的时代标本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