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北部新城单元範围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拱墅区区界,西至西湖区区界,北至绕城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26.07平方千米。东侧紧邻京杭运河,西侧为良渚智谷和梦想小镇区块,北侧为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块,南侧为祥符区块和三墩大型居住区。
北部新城将依託运河和良渚遗址保护区的文化优势,布局会展会务以及文化交流中心功能,成为杭州与世界各大城市进行文化交流的城市视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杭州北部新城
- 别名:北部新城
- 所属地区:长江三角洲
- 地理位置:浙江杭州城北
- 面积:26.07平方千米
- 车牌代码:浙A
- 定位:东方文化交流窗、杭州城北副中心、CBD
杭州北部新城,面积约26平方公里,是长三角的枢纽节点,杭州的城北门户。东依京杭运河,南连拱墅区,西接西湖区,北邻绕城高速,是杭州市北部承接产业转移重要平台,杭州都市圈北部商贸物流中心,也是杭州市余杭区重点打造的“五城一基地”产业发展平台之一,是余杭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区块、农副物流中心区块、运河新城商务区块、古墩路两侧区块、金恆德汽车产业区块、勾庄老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区块、勾运路以北预留拓展区块等7大功能区块。中央商务区区块主推高端商务商贸,营造杭州城北重要的CBD;农副物流中心区块进一步提升物流功能,打造现代物流基地;运河新城商务区块以房产居住为主,兼顾楼宇办公、酒店服务等产业;古墩路两侧区块着力建设商务服务、商贸居住的捷运综合体;金恆德汽车产业区块在做大汽配物流的基础上,做好公建配套等设施整合文章;勾庄老工业提升改造区块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都市型工业,打造科创园区。
该区域三面与杭州主城对接,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杭州城北“V”型城市发展走廊的起点和核心,能有效辐射主城及北部地区。同时区域内古墩路、莫乾山路、杭行路等道路与主城路网直接相连,规划的捷运2号、4号、10号线穿越而过并设有站点,形成了较完备的公共运输路网。
根据杭州市和余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要求,杭州北部新城把握机遇、转型创新,提出努力打造成为杭州城北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在城北副中心的目标引领下,杭州北部新城将从空间整合、产业转型、功能提升三大战略目标出发,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市空间结构最佳化、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力争区域形象大变样、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发展大突破、公共配套大提升、城市环境大变化,实现深度城市化的华丽转身,以城北副中心的姿态崛起在杭州北部。
杭州北部新城未来将是产业集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示範区,总部经济、商业金融、高新研发、文化创意的集聚高地,杭州城北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氛围最活跃的多元化城市中心区,将成为杭州城北的商贸物流新平台、主题购物新天地、区域服务新中心、品质生活新家园,成为一个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会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商务新城和繁荣的杭州城北城市副中心。
根据2018年11月公示的《杭州市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显示,北部新城单元範围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拱墅区区界,西至西湖区区界,北至绕城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26.07平方千米。东侧紧邻京杭运河,西侧为良渚智谷和梦想小镇区块,北侧为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块,南侧为祥符区块和三墩大型居住区。
北部新城规划目标是构建杭州北部地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文化交流中心。串联良渚文化区与运河文化带,构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以文化为特色的活力城区。规划定位为(1)东方文化交流窗(2)杭州市北部城市副中(3)杭北产业新高地(4)杭北中央活力区
北部新城将形成“一心、一带、四轴、四区”的空间架构。“一心”即中部商务、文化和公共中心。“一带”即运河文化景观带。“四轴”即勾运路、杭行路构成的城市发展轴,莫乾山路、桥良路构成的交通联络轴。“四区”即城北副中心公共中心区、莫乾山路居住片区、都市生态慢生活片区和北侧商贸居住片区。
规划单元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四级。城市快速路有上塘路、莫乾山路、康良路、东西大道(104国道)。城市主干路构建“七纵六横”主干路网路,“七纵”包括(由西向东)古墩路、莫乾山路地面道路、勾阳路、棕榈路、杭行路、通益路和储运路(南北向),“六横”包括东西大道地面道路—储运路、博园路、康良路地面道路、桥良路、北庄路—勾运路和金昌路。城市次干路构建“三纵三横”次干路网路,“三纵”包括(由西向东)北庄路(沿铁路设定)、西塘路和锦江路,“三横”包括(由北往南)郁宅路、好运路和通运路。城市支路连线主、次干路,完善和发挥城市道路的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