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是2009年2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作者是项俊波。
基本介绍
- 书名: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
- 页数:295页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2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图书信息
ISBN: 9787300102320
条形码: 9787300102320
尺寸: 23.6 x 16.6 x 2.2 cm
重量: 522 g
作者简介
项俊波,重庆市人,l957年1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曾担任国家审计署剐审计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上海总部主任。现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经济、财歧、金融、审计、法律、监督学等方面,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和专着。
内容简介
《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将理论分析、实证分析与政策分析融为一体,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二维平衡”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与整合,创建了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以中国经济结构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结构的演进特徵与失衡状况,首创了经济结构失衡程度的评价体系,对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特点、性质、程度和风险进行了客观的评估,提出了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与政策措施。
目录
第一章 结构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结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结构
二、经济结构
三、结构经济
四、经济结构与结构经济
五、结构经济学
第二节 创建结构经济学的动力与源泉
一、解决经济失衡的现实需要
二、经济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三节 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架构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构经济学的套用
一、问题导向
二、套用价值
三、指导原则
第二章 经济结构的演进理论
第一节 经济结构演进的特徵与影响因素
一、经济结构演进的内涵
二、经济结构演进的特徵
三、经济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
一、技术进步的内涵及其理论发展
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制度创新对经济结构演进的作用机制
一、制度创新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二、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结构演进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经济结构的失衡理论
第一节 经济结构失衡的界定
一、失衡的一般含义
二、经济结构失衡的概念和特点
三、五大经济结构失衡的界定
第二节 经济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一、经济结构失衡的内在逻辑
二、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三、产业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四、金融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五、区域经济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六、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 经济结构演进与资源环境的互动理论
第一节 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关係理论的理论综述
一、古典经济学的资源约束论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调节论
三、现代资源环境的制约论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经济结构演进影响资源环境的理论分析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解释
二、经济结构演进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分析
第三节 资源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係的内在联繫
二、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绿色索洛模型
第五章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徵
一、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显着变化
二、投资消费比总体攀升
三、城乡消费差距不断扩大
四、政府投资比重明显提高
五、房地产投资快速增加
第二节 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程度判断
一、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判断标準
二、基于经济运行指标的判断
三、基于投资效率的判断
四、基于房价收入比的判断
五、基于国际比较的判断
第三节 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投资体制不完善
二、要素市场发展不合理
三、劳动力报酬偏低
四、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第六章 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徵
一、第一产业发展日趋合理
二、第二产业发展呈现波动性
三、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平稳
四、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
五、工业部门的能耗占比明显提高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一、产业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标準
二、基于产业间比例关係协调性的判断
三、基于产业内部比例关係协调性的判断
四、基于产业结构运行效率的判断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投资结构不合理
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偏低
三、技术升级滞后
四、国际分工处于不利地位
第七章 中国金融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中国金融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徵
一、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二、金融资产结构多样化
三、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
四、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提升
第二节 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一、金融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标準
二、基于金融要素结构协调性的判断
三、基于金融结构效率性的综合判断
四、基于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适应性的判断
第三节 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实体经济结构失衡
二、政府主导的金融制度变迁
三、金融市场化改革滞后
四、金融法律制度不完善
第八章 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地区间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一、地区间经济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徵
二、地区间经济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三、地区间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城乡经济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一、城乡经济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徵
二、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三、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第九章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演进与失衡
第一节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徵
一、“双顺差”急剧扩大
二、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三、资本项目差额波动加剧
四、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第二节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
一、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程度的判断标準
二、基于国际收支结构协调性的判断
三、基于国际收支结构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判断
第三节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失衡
二、投资消费比例失调
三、出口导向型发展偏好
四、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
第十章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结构演进的积极效果
一、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二、地区经济梯度发展
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国际经济影响力提升
第二节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程度的测度和分析
一、经济结构失衡测度的意义
二、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测度指标的评分
四、经济结构失衡指数的测度结果
五、经济结构失衡测度的可靠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综合表现及其风险
一、“失衡并增长”现象的综合表现
二、经济结构失衡的潜在风险
第十一章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
第一节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
第二节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
一、低碳经济型结构调整战略
二、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三、市场导向型金融结构调整战略
四、协调发展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五、管理平衡型国际收支结构调整战略
第三节 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一、经济成长动力充足
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
三、农业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四、人力资源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五、社会保障日趋完善
六、巨观调控实力和能力不断增强
七、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
全书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