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2019-11-13 00:11:15) 百科综合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首批985工程名校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9所高校共同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名校”的指导思想和要求而建立,旨在推动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推动校际合作,打造中国教育品牌。研讨会于2003年3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此后每年召开一次,由各校轮流主办。

从2010年开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3所高校受邀参加研讨会,12所高校校长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报告和研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 开始时间:2003年3月
  • 首届举办地:清华大学
  • 成员数量:12所 

简介

研讨会于2003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以后每年召开一次,由各校轮流承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和各大学校长带队出席。九所成员大学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的顶尖大学、常春藤盟校。

成员大学

研讨会的九所成员大学是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首批入选985工程、211工程的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它们的数量占1%,而长江特聘教授占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超过60%,重点实验室约占近50%,年科研经费约占1/3,在校硕士生占20%,博士生占30%。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九校中前七所为教育部直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国防科工委,同时后七所为与所在省市共建高校。

历届会议

2003年4月,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範大学、首都师範大学

200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校长,复旦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书记马德秀、校长谢绳武,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2005年5月,南京大学

江苏省副省长王湛
北京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校长,复旦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2006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张一华,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常务副校长倪明江,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校长朱清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

2007年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

2008年10月,浙江大学

  •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
  •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
  • 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秘书长Michael Gallagher

2009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 南京大学副校长程崇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
2009年10月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经过充分研讨,友好协商,一致同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定书》,共同培养拔尖人才,这标誌着人才培养战略发展中的强强联合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根据协定书,9所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中文简称9校,英文简称C9)将不断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优质办学资源互补优势,发挥人才培养中的示範与引领作用。

2010年10月,复旦大学

10月1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所国内高水平大学的负责人,围绕“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欢迎晚宴并致辞。副市长沈晓明出席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作题为 《以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报告,还邀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部分一流大学的校长参加。研讨会后,国内九所大学和澳大利亚八所高水平大学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定。

2011年8月,北京大学

8月12日,由北京大学承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11”在深圳举行。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副司长贾德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郭新立,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以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出席了本次会议。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o8)主席、昆士兰大学校长保罗·格林菲尔德(Paul Greenfield)也应邀出席会议。

2012年10月,浙江大学

10月8日上午,以“面向2020的协同创新道路”为主题的“2012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开幕。来自C9和Go8、AAU、LERU等中外大学联盟的高校领导相聚浙大,共同交流、探讨协同创新之路和中外大学联盟的发展与合作。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杜玉波,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主持开幕式。

2013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13”今天在合肥举行。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主持开幕式,他对参加会议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各级领导和兄弟院校一直以来对中国科大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期间,中国首批九所“985”大学(C9)校长或校长代表,与美国大学联盟(AAU)、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o8)的负责人,共同签署了旨在阐释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徵与使命的《合肥宣言》。
《合肥宣言》从全面追求卓越、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重大科研工作、源源不断地输出值得尊敬的毕业生、坚持科研诚信和相关道德準则的最高标準、有责任地行使学术自由、支持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国际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十项特质。
通过共同签署本宣言,四个大学组织机构承诺:共同推进和维护这些研究型大学特质;与自身组织内的成员大学合作,以确保这些特性的实现;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中,推进这些特性的核心价值。

2014年10月,清华大学

10月9日,“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14暨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在清华主楼接待厅举行。9所首批获得“985工程”支持的高校和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学校负责人,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流大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先后致辞。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作了特邀报告。
陈旭在致辞中说,从2003年开始,首批得到“985工程”支持的9所大学轮流主办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围绕着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发挥集聚效应,启迪领导智慧,已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交流平台,也对凝聚社会共识、争取各方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如何既承担好社会责任、又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如何确立研究型大学定位、创新发展模式和深化综合改革等,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建设一流大学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大家充分贡献思考和智慧,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更好地引领我国的一流大学建设。
瞿振元表示,十八大以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成为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首批得到“985工程”支持的9所大学是高等学校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在学科建设、人才资源等多方面都具备显着优势,在高等教育面临深刻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新使命和新任务,希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上继续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好一流大学的引领和示範作用。高等教育学会将一如既往的支持9所大学开展各项工作,做好相应服务保障工作。
张杰回顾了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发展历程,表达了对为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奋斗与创新的中国大学校长们的敬意。他表示,大学校长联谊会成立至今,为高校校长分享经验、发展友谊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一流大学建设会取得更大成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将取得长足发展。
特邀报告中,林蕙青表示,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们在这一特定国情和发展阶段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必须深入研究、探索、创造出自己的道路模式。林蕙青围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体考虑、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机制部署,国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对一流大学提出的任务,以及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设、鼓励创新创业文化作了重点阐述。
与会的高校负责人围绕“大学的分类管理与研究型大学定位”、“新高考方案下的社会公平与大学责任”和“创新驱动发展与大学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3个分主题作了专题发言。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题为“大众化阶段的一流大学建设”的发言中指出,我国是第一个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既要注重公平、提高普及率,又要促进竞争、提高质量,这给建设一流大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政府投入模式和大学建设模式,发挥一流大学的领跑作用,带动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围绕大学的分类管理与研究型大学定位,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香港大学副校长谭广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分别作了“深化分类发展改革,构建一流师资队伍”、“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协同与开放时代的研究型大学”的专题报告。大家表示,在新形势在推进一流大学建设,需要重新思考大学分类的重要性,深化分类发展改革,不断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竞争力。同时,研究型大学应更加深入地思考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坚守核心价值,以开放的意识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创新模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在办学过程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和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分别阐述了所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校长们指出,创新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激情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和基本价值取向的综合活动;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及时转变以往单纯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发展创新创业教。同时,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结合复旦大学的思考与实践,作了题为“新高考方案下的社会公平与大学责任”的专题报告,围绕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做了阐述。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