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计画是社会主义国家编制执行的关于国民经济发展为期1年以上10年以下的计画,一般为5年计画。中期计画的内容主要是: 计画期国民经济成长速度和重大比例关係,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科学技术攻关项目,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套用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向和主要产品新增生产能力及大中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水平,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污染的防治,重要的经济、技术政策,以及实现计画的重大措施。
概述
这一时限与科学技术课题从研究到套用,重要的建设或技术改造项目从设计到投入使用,国民经济比例关係的调整及其他社会、经济政策能显示出成果,以及专门人才的培养等所需的时间大体相符。在这段时间里,对各方面的发展,能够作出合理的预见,并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全面目标,也有可能贯彻必要的措施。
内容
中期计画是长期计画的具体化。它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为根据,对长期计画的各项任务,给以一定时间里的数量要求,并规定为达到计画要求的途径和手段。其主要内容有:经济成长速度和重要比例关係,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平衡,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方向、效益,主要产品的新增生产能力,以及大中型建设项目和重要配套项目,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和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套用项目,人口出生率,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环境保护指标,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科学技术政策及重大措施等等。
特点
中期计画的时限不长,不确定因素较少,可以较準确地制定计画期间内的各项目标。中期计画按年度分列基本指标,为年度计画提供依据。这可以减少每年确定计画指标的数量,有助于地方、部门和企业保持活动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因此,中期计画是长期计画和短期计画之间的中介。同长期计画相比,中期计画的目标更为明确、具体,指标和措施较为详尽。每一个中期计画,都是发展经济和解决社会政治任务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是计画体系中的基本形式。
实行计画经济的国家,70年代以后普遍重视中、长期发展计画,特别重视中期计画的作用,并已逐步从年度计画为主过渡到中期计画尤其是五年计画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便编制和完成了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画,其后又陆续提出并执行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五年计画。第六个五年计画(1981~1985)于1985年完成。接着于1986年开始执行第七个五年计画(1986~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