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是陕西声户县农民大哥杨天良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八十余篇文字令人怦然心动,或抒爱国情,追求美好,也不乏对现实的关切,对祖国命运的思考;或谈改革路,也不乏心忧家国的真情流露,对深化发展的直抒己见;文化复兴,作者情真意切,寄託殷切期盼;小说《神狮》更是直言不讳揭露丑恶,针砭时弊,字字如针,尽显杨天良先生对早日实现中国梦的深切期盼;建言献策,篇篇动情,讴歌党的伟大事业,国家改革发展之成就。文字隽秀,思想深邃。或有诗情画意,或有激情奔放,或有以理警世,或有春潮涌动。以文字吐露心扉,思考致深,胸怀致广,窥一斑而知全貌。殷殷赤子之情,拳拳报国之心,无不体现了这位农民大哥追求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基本介绍
- 书名: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
- 作者:杨天良
- ISBN:9789881845653
- 类别:个人文集
- 定价:18.00元
- 出版社:中国学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9
- 装帧:简装
- 开本:889×1194 1/32
- 语言:简体中文
- 出版人:张爱平
- 责任编辑:叶斌文
- 封面设计:杜林枫
- 图书策划:北京宏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杨天良,男,一九六八年生,做过记者、编辑;小说、散文见诸杂誌报端,散文集《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在散文网已公开发表。《在希望的田野上开闢中国道路复兴新天地》在《求是》杂誌发表。散文《古槐》获首届古风杯华夏作家网杯文学大奖赛优秀奖。
序言
春水无痕德善载浪花有梦义仁存(序一)
(李景宁)
9月5日下午,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天桥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子元先生电话曰:我有个忘年交、乡党杨天良,他是户县蒋村镇红卫村人,是一名打工者,在挥洒汗水中感受着人生快乐,读书、看报、看电视,是他的业余生活。多年来喜爱读书、写作,关心时事,位卑未敢忘忧国,令人钦佩,现将多年来的作品整理、列印成册,并出了样书,拟由中国学仕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兹请你作序。时值甲午中秋节将临,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中华民族正处在复兴路上阔步前进的征途中。未见其人,先阅大作。读罢,令人深思许久。深感户县作为诗画之乡和有着22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化积澱深厚的古邑,民间的确藏龙卧虎,有着深邃思想和正义感的仁人志士,长期耕耘乡里,时时刻刻不忘国家、民族、百姓事,分分秒秒思考高层人士和上层建筑关注之问题,年年月月秉笔直书心中家国情怀,建言献策、弘扬正能量,怎幺能不叫人欣然鞠躬致敬呢。一个喜爱舞弄文字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果留下真情、真性情的思想轨迹,那幺儘管没有枝枝蔓蔓、文文雅雅、荡气迴肠的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甚或是所谓高深理论的支持,但是他的作品只因为真水无香而依然不朽、依然伟大、依然流芳百世。于细微处,真正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抱负。
爱国情怀,令人钦佩。你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一无是处。其论文观点明确,爱憎分明,直抒胸臆,尤其是《中国梦》《复兴强国路》两篇,从字里行间反映了作者不凡的人生抱负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复兴大道出师表》《一枝红杏出墙来》《愿人人享受到绿色》三篇,读后令人如沐春风,使人分享到了少有的温馨。《文化百花园盛开的奇葩》和《建得广厦千万间》更多地付诸于对祖国命运的思考、对美好生活的嚮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圆梦之情,叫人点讚。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复兴文化》《文化的力量》,道出了文化在圆梦路上的作用和意义。该书中,作者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寄託了希望,点点滴滴尽显民族情、爱国情、爱党情。《润物细无声》《复兴之路畅想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把复兴论坛办成》等篇章,既是对党的伟大改革事业的歌颂,也是对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和奔向美好明天的殷切期待。这些文字,如果没有长期的观察和思考,那幺就没有这幺深厚的思想理论支撑。作者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的思想并不平凡。该书中,作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预言家、思想家、关中哲人暨户县北街村的杨伟名先生给予了很高评价,使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中又一个思想家即将诞生的影子。杨天良的思想和文章,多多少少继承了陕西关学思想,和杨伟名先生一样,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我期待着天良先生的思想继续永放光芒。
关注国计,心忧天下。《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用事实说话,用理论明心,用真理警世,用感情交流,历史长河永远会记录下春风习习,春水无痕,润物细无声的朵朵浪花。上善若水,春潮涌动,昂首向上,是该书的基调。《用改革的思路破解》,是解释、解读、解决一切问题的源泉。《用愚公精神夺取》,是劳动美、真善美、和谐美的真实写照。《政府简政放权》和《铁腕治国的柔性思维》娓娓道来,使我看到了作者的心胸。古语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是,作者的这种情系国民,超前思维的定力,从字里行间实实在在感染了我们这些徘徊在菩提树下入世出世的思维定势。胸怀世界,绽放梦想。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看世界》中,作者热爱军事,关注国防,情怀荣辱,其中《给欧巴马的一封信》,高屋建瓴般纵论天下事,批驳了反华势力,昂扬的爱国情结,抒发流露尽显。《巴西世界盃》,文字里绽放着人性的美丽。《刀尖上跳舞》,警示了日本鬼子,分析了国际时事,具有战略眼光,涵盖了凝重和深沉的思想。
点点滴滴,殷殷乡情。《随笔杂谈》中的《春漫秦岭》等文,和书中雷鸣电闪般的论文相比,却都洋溢着绵绵的诗情画意,流露着斯文和隽秀的味道。《青春祭》,抒发了心中的感慨,焕发了青春的力量。《车祸》揭示了人性的源罪恶和对一代伟人周恩来先生的礼讚。同时,折射了当今社会金融系统等行业方面存在的假丑恶,文章字字如针,刺痛了这个社会的软肋和神经。《古槐》,记录了家乡钟楼旁古槐的命运,抒发了几多沧桑。《大风歌》、《正气歌》激情澎湃,歌颂了正义,弘扬了正能量和主旋律。《情人节、元宵节叠加的故事》,浩然正气,热情奔放,对中国教育问题提出了反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处处显示出忧国忧民情怀。小说《神狮》是该书的压轴之作,中心思想明确,完完全全揭露了现实,批判和鞭挞了社会存在的丑恶。文字中,真情、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悲情等诸般感情读后顿悟出:人心不古,岁月不朽,世界不灭,真理永存的人本思想。作者不注重于艺术方面的升华,不注重于对故事的铺排和精巧谋划,不注重于虚实结合,而是擅长于大胆地揭示、直白地批判、磊落地表达观点和立场。窗寒常忧家国事;室陋时读经世书。这篇小说,立意高远,思想积极,观点鲜明,让人读后深思,给人以正能量。
天地良心,美文作证。文以载道,向上向善。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拳拳爱国之心昭然。立志须知三古盛;为书自起一家言。杨天良先生1968年出生,与我同龄,属猴。他曾经做过记者、编辑等工作,其小说、散文等作品见诸报端杂誌。该书中《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等文章已在散文网发表。《在希望的田野上开闢中国道路复兴新天地》在《求实》杂誌发表。还有散文《古槐》荣获首届古风杯华夏作家网文学大赛优秀奖等。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捨昼夜。这本文集,是他几十年思想、精神、劳动汗水的结晶。仅此,一是祝愿未曾谋面的杨天良先生大作早日出版付梓;二是期待先生继续努力,不断创作出更加震撼、振奋、激励人的宏篇力作;三是但愿先生的理论思想在新时期再上新台阶,弘扬和传承好杨伟名先生思想,为诗画之乡户县继续谱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赞曰:
一缕和风荡我胸,池中浩气震寰中。
春饶真梦千秋盛,水润福康四海崇。
溅咏荷香涵晓月,起承桂芬醉长虹。
浪里求是描新景,花绽豪情画意浓。
是为序。
2014年9月6日于静竹轩
(李景宁,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户县誌》编辑,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户县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文以载道——农民大哥的中国梦(序二)
(张爱平)
宋代古文家周敦颐在《周子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涂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然不贤者。虽父兄临之,师保勉之,不学也;强之,不从也。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周敦颐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準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
杨天良先生是一位陕西省户县的农民大哥,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他走在了前列,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爱国情怀堪为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楷模。纵然农忙,但笔耕不辍,坚持写作,宣扬中国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令人敬佩。
与杨天良先生的接触也仅仅是在文集《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出版过程中的几通电话,但其质朴的西北农民性格,对国事关注的热情,对文字诚挚的热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从小就是在大西北农村长大,所以更能想像得到在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上,一位农民大哥利用农闲坚持追求写作,弘扬时代正能量,着实难能可贵。
通览全书,八十余篇文字令人怦然心动。或抒爱国情,追求美好,也不乏对现实的关切,对祖国命运的思考;或谈改革路,也不乏心忧家国的真情流露,对深化发展的直抒己见;文化复兴,作者情真意切,寄託殷切期盼;小说《神狮》更是直言不讳揭露丑恶,针砭时弊,字字如针,尽显农民大哥杨天良先生对早日实现中国梦的深切期盼;建言献策,篇篇动情,讴歌党的伟大事业,国家改革发展之成就。先生之作,文字隽秀,思想深邃。或有诗情画意,或有激情奔放,或有以理警世,或有春潮涌动。以文字吐露心扉,思考致深,胸怀致广,窥一斑而知全貌。殷殷赤子之情,拳拳报国之心,无不体现了这位农民大哥追求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是杨天良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本书的出版正是杨天良先生对共和国六十五华诞的最好献礼。也希望看到这本书的读者能从中悟到一二,感知这位农民大哥弘扬时代主旋律,奏响中国梦这一曲充满正能量的伟大凯歌的家国情怀,我想这不但是我们出版方所想,也更是本书作者杨天良先生所愿。
2014年9月16日于北京
(张爱平,中国学仕出版社总编辑,中国教育传媒研究院秘书长,北京宏文天下图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编后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编辑杨天良先生的《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感慨颇多。作为中国亿万农民中的一员,杨天良不同凡响,他善于观察思考,有着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用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生长在文化氛围浓郁的画乡户县,我的梦想就是致力于中华文化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更加科学地把社会主义复兴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国家民族的逐步强盛,让全中国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託;“中国梦”的茁壮,使每个人的梦想有了广阔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再次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才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和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杨天良先生的《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无论是“中国梦”,还是“复兴文化”,乃至“一池春水”和“改革之路”系列文章,无不充满着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杨天良在《青春祭》中写道:“我虽然居家务农,但我对自己靠勤劳双手挣得的每文每分钱十分珍惜……”在大力提倡反腐倡廉的当下,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就是那些贪官污吏的一面镜子。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心才有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池春水溅起的浪花》歌颂了正义,弘扬了正能量和主旋律,正如李景宁先生在序言中提到的,这本文集是杨天良“几十年思想、精神、劳动汗水的结晶。”期盼我们每个公民像杨天良一样,为实现“中国梦”付诸行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祝愿杨天良先生生活日益幸福,有更多的鼓舞人心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作品问世。
叶斌文
20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