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生物製药学(原着第二版)

(2020-04-01 11:45:24) 百科综合
生物製药学(原着第二版)

生物製药学(原着第二版)

《生物製药学(原着第二版)》是2006年6月1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爱尔兰)G.沃尔什。

基本介绍

  • 书名:生物製药学(原着第二版)
  • 作者:(爱尔兰)G.沃尔什
  • ISBN:750258451,9787502584511
  • 类别:图书>工业技术>化学工业>製药化学工业
  • 定价:49.00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06-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丛书名:国外药学专着译丛
  • 版次:1

内容简介

《国外药学专着译丛:生物製药学》是一部优秀的生物製药学教材。本书为生物製药工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评述,不仅列举了现有的生物製药产品。而且阐述了这些药物的生产方法和上市情况。
本书对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造血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治疗性激素、血液製品、治疗性酶、抗体、疫苗及其佐剂以及核酸治疗进行了阐述。
本书使用较大篇幅对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与生产全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使读者可以从全局上对这两个过程及其细节有深入的了解。
本书适用于製药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和微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上述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生物製药专业的入门图书。

图书目录

第1章药物、生物製剂与生物药物1
1.1药品简介1
1.2生物药物与药物生物技术2
1.3製药工业历史3
1.4生物药物时代4
1.5生物药物:现状与前景7
1.6生物来源的传统药物9
1.6.1动物来源的药物9
1.6.2植物来源的药用物质17
1.6.3微生物来源的药物21
1.7结语24
进一步阅读材料25
第2章药物开发过程27
2.1药物发现28
2.1.1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对药物发现的影响28
2.1.2植物作为药物来源33
2.1.3微生物药物34
2.1.4合理药物设计34
2.1.5药物发现的组合方法35
2.1.6初始产品描述38
2.2专利39
2.2.1什幺是专利以及什幺可以申请专利.39
2.2.2专利类型40
2.2.3专利申请40
2.2.4生物技术专利41
2.3生物药物的递送42
2.3.1口腔递送系统42
2.3.2肺部递送43
2.3.3鼻、黏膜和皮肤穿透递送系统44
2.4临床前试验44
2.4.1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45
2.4.2毒性研究45
2.4.3生殖毒性和致畸性46
2.4.4致突变性、致癌性及其他试验46
2.5临床试验47
2.5.1临床试验设计48
2.5.2试验规模和研究群体48
2.5.3随机对照研究49
2.5.4其他试验设计49
2.6管理机构的作用和职能50
2.6.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51
2.6.2欧洲法规54
2.6.3日本的药品注册57
2.6.4药品批准的世界协调58
2.7结语58
进一步阅读材料58
第3章药品製造过程61
3.1国际药典61
3.1.1马丁代尔药典——特别药典61
3.2优良药品製造规範指南63
3.3药品製造车间64
3.3.1洁净间64
3.3.2清洁、净化和消毒(CDS)66
3.3.3一般製造区的清洁、净化和消毒67
3.3.4加工仪器的清洁、净化和消毒67
3.3.5生物製药的製造用水69
3.3.6纯净水和注射用水的製备69
3.3.7注射用水输送系统71
3.3.8档案72
3.3.9製造规格73
3.3.10製造方案、工艺和包装说明73
3.3.11记录73
3.3.12製造记录73
3.4生物药物的来源74
3.4.1大肠桿菌作为重组治疗性蛋白质製造的来源74
3.4.2在动物细胞系统中表达重组蛋白质77
3.4.3其他製造系统:酵母77
3.4.4真菌製造系统77
3.4.5转基因动物78
3.4.6转基因植物81
3.4.7昆虫细胞表达系统82
3.5终产品的製造83
3.5.1细胞库系统83
3.5.2上游过程84
3.5.3微生物细胞的发酵86
3.5.4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系统87
3.5.5下游工艺88
3.5.6成品配方92
3.5.7改变蛋白质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92
3.5.8蛋白质降解93
3.5.9蛋白质脱醯胺作用93
3.5.10氧化和二硫化物转换94
3.5.11糖蛋白糖基化模式的改变95
3.5.12在终产物中加入稳定剂97
3.5.13终产品的灌装98
3.5.14冷冻乾燥100
3.5.15加贴标籤和包装102
3.6终产品的分析102
3.6.1蛋白质类污染物102
3.6.2从产品中去除蛋白质修饰体103
3.6.3产品的功效103
3.6.4蛋白质浓度的确定105
3.6.5蛋白质类杂质的检测105
3.6.6毛细管电泳107
3.6.7高压液相层析(HPLC)107
3.6.8质谱(MS)108
3.6.9免疫学方法检测污染物109
3.6.10胺基酸组成分析109
3.6.11肽谱110
3.6.12N末端序列110
3.6.13二级和三级结构的分析112
3.6.14内毒素和其他热原类污染物112
3.6.15内毒素分子112
3.6.16热原检测113
3.6.17DNA116
3.6.18细菌和病毒污染116
3.6.19病毒检测117
3.6.20其他污染118
3.6.21认证研究118
进一步阅读材料120
第4章细胞因子:干扰素家族122
4.1细胞因子122
4.1.1细胞因子受体125
4.1.2细胞因子作为生物药物126
4.2干扰素127
4.2.1IFN.α的生物化学128
4.2.2IFN.β128
4.2.3IFN.γ128
4.2.4IFN信号转导129
4.2.5干扰素受体129
4.2.6JAK.STAT通路129
4.2.7干扰素JAK.STAT通路131
4.2.8干扰素的生物活性132
4.2.9eIF.2α蛋白激酶体系134
4.2.10干扰素生物技术135
4.2.11IFN.α的生产和医疗套用136
4.2.12IFN.β的医疗套用138
4.2.13IFN.γ的医疗套用139
4.2.14干扰素毒性141
4.2.15其他IFN141
4.3结语142
进一步阅读材料142
第5章细胞因子:白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145
5.1白介素2146
5.1.1IL.2的生产148
5.1.2IL.2与癌症治疗149
5.1.3IL.2与感染性疾病150
5.1.4安全性问题150
5.1.5IL.2活性的抑制151
5.2白介素1151
5.2.1IL.1的生物学活性152
5.2.2IL.1生物技术153
5.3白介素3: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153
5.4白介素4154
5.5白介素6155
5.6白介素11157
5.7白介素5158
5.8白介素12159
5.9肿瘤坏死因子161
5.9.1TNF生化161
5.9.2TNF.α的生物学活性162
5.9.3免疫和炎症162
5.9.4TNF受体163
5.9.5TNF:治疗方面164
进一步阅读材料165
第6章造血生长因子167
6.1白介素作为造血生长因子169
6.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69
6.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170
6.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70
6.5CSF的临床套用171
6.6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73
6.7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73
6.7.1EPO受体和信号转导174
6.7.2EPO生成的调节175
6.7.3EPO的治疗用途176
6.8血小板生成素179
进一步阅读材料180
第7章生长因子182
7.1生长因子与创伤癒合183
7.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84
7.2.1IGF生物化学184
7.2.2IGF受体184
7.2.3IGF结合蛋白185
7.2.4生物学作用186
7.2.5IGF与胚胎髮育186
7.2.6IGF与生长186
7.2.7肾脏和生殖作用187
7.2.8神经元和其他作用188
7.3表皮生长因子(EGF)188
7.3.1EGF受体189
7.4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190
7.4.1PDGF受体和信号转导190
7.4.2PDGF与创伤癒合191
7.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1
7.6转化生长因子(TGF)193
7.6.1TGF.α193
7.6.2TGF.β193
7.7神经营养因子194
7.7.1神经营养蛋白195
7.7.2神经营养蛋白受体196
7.7.3神经营养蛋白低亲和力受体197
7.7.4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197
7.8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退行性变疾病197
7.8.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周围神经病变198
7.8.2神经营养因子和脑部神经退行性变疾病198
进一步阅读材料199
第8章治疗用激素201
8.1胰岛素201
8.1.1糖尿病202
8.1.2胰岛素分子203
8.1.3胰岛素受体与信号转导204
8.1.4胰岛素产品205
8.1.5猪胰岛素的酶转化207
8.1.6重组DNA技术製备胰岛素产品208
8.1.7胰岛素产品配方210
8.1.8基因工程胰岛素211
8.1.9胰岛素的其他用药方法213
8.1.10用胰岛素合成细胞治疗糖尿病213
8.2胰高血糖素213
8.3人生长激素(hGH)215
8.3.1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HRF)与抑制因子(GHRIF)215
8.3.2GH受体216
8.3.3GH的生理作用216
8.3.4GH的治疗作用217
8.3.5重组hGH(rhGH)与垂体性矮小218
8.3.6先天性身材矮小与特纳综合徵218
8.3.7hGH的代谢作用218
8.3.8GH、泌乳与排卵219
8.4促性腺激素219
8.4.1促卵泡激素(FSH)、黄体激素(L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20
8.4.2妊娠母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223
8.4.3抑制素与刺激素223
8.4.4LHRH及其对促性腺激素的调节作用225
8.4.5促性腺激素在医学与兽医学方面的套用225
8.4.6FSH、LH和hCG的来源与医学套用225
8.4.7重组促性腺激素227
8.4.8促性腺激素在兽医学中的套用228
8.4.9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228
8.4.10其他批准用于临床的重组激素229
8.5结语230
进一步阅读材料231
第9章血液製品和治疗性酶233
9.1疾病传播233
9.2全血234
9.3血小板和红细胞234
9.4血液代用品235
9.4.1右旋糖酐235
9.5白蛋白236
9.5.1明胶蛋白237
9.5.2携氧血液替代品237
9.6止血238
9.6.1凝集通路238
9.6.2凝血途径的终末步骤240
9.6.3凝血障碍243
9.6.4因子Ⅷ和血友病243
9.6.5因子Ⅷ的生产244
9.6.6因子Ⅸ、Ⅶa和.246
9.6.7抗凝剂246
9.6.8抗凝血酶251
9.6.9溶栓剂 252
9.6.10治疗用酶257
9.6.11超氧化物歧化酶262
进一步阅读材料265
第10章抗体、疫苗和佐剂267
10.1多克隆抗体製剂267
10.1.1抗D免疫球蛋白269
10.1.2正常人免疫球蛋白270
10.1.3B型肝炎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70
10.1.4抗蛇毒素及抗蜘蛛毒素270
10.2单克隆抗体271
10.2.1杂交瘤技术製备单克隆抗体271
10.2.2抗体筛选:噬菌体展示技术273
10.2.3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套用274
10.2.4肿瘤免疫276
10.2.5鼠源单抗的抗原性283
10.2.6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284
10.2.7抗体片段286
10.2.8单克隆抗体的其他治疗性套用286
10.3疫苗技术287
10.3.1传统疫苗製剂288
10.3.2基因工程对疫苗技术的影响291
10.3.3爱滋病疫苗的开发295
10.3.4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AIDS疫苗296
10.3.5肿瘤疫苗298
10.3.6重组兽用疫苗298
10.3.7佐剂技术298
10.3.8佐剂作用模式299
进一步阅读材料302
第11章核酸治疗305
11.1基因治疗305
11.1.1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306
11.1.2其他一些问题307
11.1.3基因治疗中套用的载体308
11.1.4质粒DNA的製造315
11.1.5基因治疗与遗传性疾病317
11.1.6基因治疗与癌症319
11.1.7基因治疗与AIDS320
11.1.8DNA疫苗320
11.1.9基因治疗:其他一些考虑321
11.2反义技术321
11.2.1反义寡核苷酸322
11.2.2寡核苷酸的用途、优点和不足323
11.2.3寡核苷酸的递送与细胞摄取324
11.2.4寡核苷酸的製备324
11.2.5获批反义药物——Vitravene324
11.2.6反基因序列与核酶325
11.3结语325
进一步阅读材料326
附录1美国与欧盟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328
附录2部分生物製药业相关的网址334
1.部分生物技术/製药/医学组织机构334
2.规章法规及联合体的站点334
3.部分生物製药公司335
4.蛋白质和基因335
附录3经欧洲委员会準许,选自欧洲药典的两则专论337
Ⅰ重组DNA技术产品337
Ⅱ干扰素α2浓缩液340
附录4人用生物药物产品的製造344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