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是由李兴杰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生命科学规划教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农林相关本科专业的微生物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科研工作者和生物学爱好者参考学习。
该教材以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与分类为主线,同时反映微生物实际套用,从分子、细胞、个体与群体等不同层次阐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
基本介绍
- 书名:微生物学
- 作者:李兴杰
- ISBN:978-7-04-038120-7
- 类别: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生命科学规划教材
- 页数:390页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9月18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版面字数:750千字
成书过程
编者针对地方普通高校课程设定和学生的特点,编写了该教材。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沈萍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周德庆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杨文博、李明春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以及中国国内外其他微生物学着作的图表和相关资料。河北体育学院白文忠教授、唐山师範学院范永山教授对该教材编写提出建议;唐山师範学院生命科学系陈超主任、王久义书记,教务处李小六副处长对教材出版给予支持;廊坊师範学院吴智艳、闫训友,河北民族师範学院董少鸣、宋晓燕等专家教授和唐山师範学院郑素玲、吴树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李天翊博士也对该教材出版给予支持;唐山师範学院生命科学系张超、纪景欣、谢京京、黄灿、赵文洁、王路晓等同学在稿件校对过程中提供了帮助。
该教材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吴雪梅编审、高新景编辑,唐山师範学院和生命科学系领导的支持。
2013年9月18日,《微生物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微生物学》重视微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在内容编排上以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与分类为主线,同时反映微生物实际套用,从分子、细胞、个体与群体等不同层次阐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该书共分12章,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与亚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微生物的分类及微生物的套用等内容。每章后均有拓展与综合性思考题以及网上探究。
教材目录
前辅文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学习微生物学的方法与建议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类群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其他真细菌 第三节 古生菌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类群 第一节 真菌细胞结构与类群 第二节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第三节 丝状真菌 第四节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概述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病毒的複製(增殖) 第四节 病毒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缺损病毒与亚病毒因子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纯培养技术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基 第三节 纯种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 第四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五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代谢的概念与微生物的能量转换方式 第二节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第三节 微生物的胞外降解作用 第四节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第五节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第六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七节 生物固氮 |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第二节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第三节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 第四节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 第三节 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 第四节 微生物育种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係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四节 微生物的生态学套用与环境保护 第五节 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方法与环境监测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 感染与传染病概述 第二节 传染病的致病因素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四节 抗原与抗体 第五节 特异性免疫 第六节 免疫学的实际套用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第二节 微生物进化和分类的测量指征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和技术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套用 第一节 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套用 第二节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套用 第三节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套用 第四节 微生物在能源开发方面的套用 第五节 微生物与新材料 参考文献 |
教学资源
- 课程资源
《微生物学》配套建设有“微生物学”数字课程,该数字课程包括图片、案例、网站连结等。
数字课程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内容提供者 |
---|---|---|---|
“微生物学”数字课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3年9月 | 李兴杰 |
教材特色
在该教材的编写中,编者力求既简明扼要又全面呈现微生物学的重要知识。在知识呈现方式上,重视教材的系统性、条理性以及核心概念的严密性和準确性,运用综合概括和类比归纳等方法,构建知识框架理顺知识脉络,使学生能获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一般描述又有高度概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历史发展又有前景展望等综合性的微生物学知识。
作者简介
李兴杰,唐山师範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