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

(2020-07-19 20:12:25) 百科综合
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版大专教材为蓝本,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全书共分3章,第1章为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第2章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第3章为医学寄生虫学检验技术。所有实验技术均有机地融进了教师的经验体会,而且结合临床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及观察能力。本实验指导亦可作为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学习及考试指导,供广大医学生使用。

基本介绍

  • 书名: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
  • 类型:医学
  • 出版日期:2008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801944631
  • 作者:徐秀芬 赵曼瑞
  •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 页数:214页
  • 开本:16
  • 品牌:人民军医出版社

内容简介

《微生物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医学生实验实习指导丛书

图书目录

第1章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检测法
实验一 吞噬细胞的吞噬试验
实验二 溶菌酶的测定
实验三 血清补体的测定

第二节 体液免疫功能检测法
实验一 凝集反应
实验二 沉澱反应
实验三 中和反应
实验四 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五 溶血空斑试验
实验六 单克隆抗体製备及其套用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法
实验一 淋巴细胞分离法
实验二 E玫瑰花环试验
实验三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实验四 自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实验五 T细胞亚群检测
实验六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实验七 体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检测

第2章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第一节 细菌形态检测法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与保护
实验二 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
实验三 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实验四 细菌染色法

第二节 细菌培养法
实验一 培养基的製作
实验二 细菌的基本培养法及生长现象观察
实验三 细菌的生化反应

第三节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实验一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实验二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实验三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第四节 细菌的变异
实验一 L型细菌的检测
实验二 Ames试验
实验三 细菌质粒的提取和细菌转化试验

第五节 细菌毒力的测定
实验一 细菌内毒素的测定——鲎试验
实验二 外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实验三 细菌侵袭力的测定

第六节 细菌在正常人体与环境中的分布
实验一 细菌在正常人体分布的检测
实验二 环境中细菌分布的检测

第七节 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一 临床标本——化脓性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 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三 链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四 肺炎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五 脑膜炎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六 淋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第八节 肠道桿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一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桿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 肥达反应
实验三 痢疾桿菌萤光菌球检测法

第九节 其他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实验一 霍乱弧菌的检测
实验二 嗜血桿菌属及包特菌属的检测
实验三 布鲁桿菌属的检测
实验四 棒状桿菌属的检测
实验五 分枝桿菌属的检测
实验六 需氧芽胞桿菌属的检测
实验七 厌氧芽胞桿菌属的检测
实验八 临床标本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九 假单胞菌属的检测
实验十 弯曲菌属的检测

第十节 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的检测
实验一 衣原体的检测
实验二 立克次体的检测
实验三 螺旋体的检测
实验四 支原体的检测

第十一节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
实验一 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真菌的培养

第十二节 病毒的检查方法
实验一 病毒的分离培养
实验二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实验三 病毒的血清学反应
实验四 病毒的抗原检测
实验五 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实验六 病毒感染的细胞包涵体检测
第3章 医学寄生虫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 实验须知
一、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测微技术
三、寄生虫标本的绘製
四、寄生虫学实验的特点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内容
一、医学蠕虫
(一)似蚓蛔线虫(蛔虫)
(二)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钩虫)
(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五)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六)斑氏吴策线虫(斑氏丝虫)、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二、吸虫
(一)华支睪吸虫(肝吸虫)
(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四)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三、绦虫
(一)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牛带绦虫)
(二)微小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
(三)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
(四)医学蠕虫小结
四、医学原虫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三)阴道毛滴虫(阴道滴虫)
(四)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
(五)疟原虫
(六)刚地弓形虫
(七)医学原虫小结
五、医学昆虫
(一)蚊(M0sguito)
(二)蝇(Fly)
(三)蚤(Flea)
(四)虱(Louse)
(五)臭虫(Bedbug)
(六)蜱(Tick)、螨(Mite)
(七)医学昆虫小结
附录A 常用寄生虫学免疫诊断技术
附录B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寄生虫学的实验目的和要求
附录C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室规则

序言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科学,作为医学生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坚实的临床技能和初步的实践知识。因此,实验和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多年的办学中重视实验、实习,不仅在实验设备上不断更新,为学生添置了各类现代实验设备,而且在教学上也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随着学校专科教育的发展,我们组编了这套丛书,一方面为我校学生使用,同时也作为向同行交流。本套丛书的编写者为学校聘任多年的老教师,多是来自河南省各高校的离、退休教授,他们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汇总到了该书中,提高了本套丛书的水平。
本套丛书共分10册,贯穿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各门课的实验与临床实习内容,每个学科的实验按专科教学要求进行了分节和规範,希望通过实验教学达到以下几个目的: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繫,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②掌握各科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③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利用所学知识去探讨新的知识;④培养学生对事物客观地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建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⑤培养临床基本技能,有利于循序渐进为进入临床做好準备。
实习是经验教学的初步阶段,是学生走向工作前的準备阶段,是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基本素质的训练阶段。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如存在不足之处,望指正。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