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黄淮学院化学化工系

(2020-06-25 22:39:19) 百科综合
黄淮学院化学化工系

黄淮学院化学化工系

化学与製药工程学院是黄淮学院最早开办的教学院系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科技开发资源,已成为该院教学、科研等综合实力较强的学院之一。几十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化学、化工方面的优秀人才,许多已成为教育、化工和科技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黄淮学院化学与製药工程学院
  • 专职教师:53人
  • 教授:6人
  • 博士:29人

师资力量

化学与製药工程学院现有专职骨干教师53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29人;曾宪梓奖获得者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555”人才工程人才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市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4人。近年来,本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近2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7项;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在全国中文及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近百篇,被国际权威文摘SCI、EI、CA收录60多篇;编着和出版教材和着作30余部。

硬体设施

化学与製药工程学院现开设有本科专业:套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製药工程。我院拥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建有分析、化工、製药实验室和研究室50多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20余台进口仪器设备,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个。
近年来,率先实施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套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取得了显着效果。研究生考取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高品质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严谨治学、质量为本,一直是化学与製药工程学院的光荣传统和不懈追求。近几年来,学科建设发展迅速,育人质量不断提高。以“功能配合物和聚合物合成及套用研究”,“天然有机物及药物提取合成及套用研究”,“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套用研究”等为研究方向的科研群体已初步形成;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分别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分析化学》课程被评为院级优秀课程。

招生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科、本科、四年制)
套用型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化学工程设计与运行、化工工艺分析与最佳化、化工生产开发与管理及工程项目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为目标。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部分)、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计算、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有机合成催化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工生产最佳化升级、化工项目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运行与管理工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内容:军事训练、专业实验、化工製图技能训练、课程设计、金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综合训练、专业实习、企业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意实践活动等。
套用化学(理科、本科、四年制)
套用型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面向工业品质量分析与检测、食品分析与检测、环境检测和精细化学品化学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工业品分析、精细化学品化学及精细化学品分析等二十多门主要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石化、轻工、能源、环境、医药、食品、材料等领域从事产品质量分析与检验、质量控制与监督及新产品研发等工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内容:军事训练、专业实验、学年论文、专业见习、专业综合训练、社会实践、企业生产实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创新创意实践活动等。
製药工程(理科、本科、四年制)
套用型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具有药品研发与生产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製药工程方面的知识和工艺设计能力,能对现代製药生产过程进行最佳化和过程设计的高素质套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与新药设计、药理学、药物化学、製药工艺学、製药工艺及设备、药剂学。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製药及相关领域、药品监督管理等领域从事药品生产、管理、行销、检验监督及研发工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内容:课程实验、专业实验、专业见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领导班子配备

院长 张宁
院党总支书记 李伟
院党总支副书记 牛静
副院长 李荣强
副院长 王世兵
院行政办公室主任 赵艳玲
製药工程教研室主任 闫凤美
套用化学教研室主任 沈红旗
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主任 魏雨
院学工办主任 张景迅
院团总支副书记 赵梦溪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