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检验医学(精)》分两册。 \r\n上册为临床诊断部分,以病因、发病机制为基础,阐述检验项目诊断疾病的原理、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及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的价值;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阐述适于各种疾病诊治的最佳项目或最佳项目组合。期望这部着作对于促进检验与临床的学术交流,提高医疗质量和检验医学学术水平有所帮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实用临床检验医学
- 类型:医学书籍
- 作者:丛玉隆
- 详细介绍:详见正文
内容简介
下册重点是实验技术,包括:根据国际标準化组织2007年版《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15189)的内涵,介绍如何建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国际上对于医学检验标準化、规範化要求;各类试验的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方法学评价、检测系统评估;影响实验的要素和环节及国家或行业制定的常用检验仪器的质量标準等。期望这部着作对于促进检验与临床的学术交流,提高医疗质量和检验医学学术水平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男,1947年5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医技部临床检验科主任兼全军医学检验指控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1994年以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检验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誌总编辑等职。
图书目录
上册
第一篇临床检验篇
第一章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第一节造血器官及生理变化
第二节血细胞起源——造血干细胞
一、造血干细胞
二、造血祖细胞
三、红系祖细胞
第三节造血微环境与造血调控
一、骨髓微环境的基本结构
二、骨髓微环境的功能
第四节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一、红细胞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二、粒细胞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三、巨核细胞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第二章红细胞系统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二、红细胞衰老与血红蛋白降解
第二节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一、贫血的定义和诊断标準
二、贫血的分类
三、各类型贫血实验室检查特点
四、贫血的特殊检验与实验室诊断
第三节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诊断
第三章白细胞疾病的检验诊断
第一节粒细胞数量、功能异常的检验诊断
一、中性粒细胞增多
二、嗜酸粒细胞增多
三、中性粒细胞减少
四、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
第二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检验诊断
一、粒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分类诊断
二、粒细胞白血病wHO分类诊断
第三节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二、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三、骨髓增生异常
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七、造血异常性贫血
第四节淋巴细胞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三、淋巴瘤
四、浆细胞病
五、淋巴细胞减少与免疫缺陷
第五节单核巨噬细胞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反应性单核巨噬细胞疾病
二、增殖异常的单核巨噬细胞疾病
第四章出血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正常的止血机制
一、血管壁的止血机制
二、血小板的止血机制
三、血液凝固机制
四、抗凝血机制
五、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
第三节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
二、临床套用
第四节遗传性出血病
一、血友病A
二、血友病B
三、血管性血友病
四、血小板无力症
五、巨血小板综合徵
第五节获得性出血病
一、过敏性紫癜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
四、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
五、肝脏疾病所致出血
第五章血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第一节血栓性疾病概论
一、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二、血栓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常见症状
三、血栓形成机制
四、血栓性疾病止凝血实验诊断原则
第二节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一、遗传性血栓性疾病
二、获得性血栓性疾病
第三节血栓前状态的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测和检验诊断
第四节遗传性血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二、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三、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
四、其他遗传性血栓性疾病
第五节获得性血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心肌梗死
二、脑血栓形成
三、周围动脉血栓形成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
五、肺栓塞
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六章血型及输血检验诊断
第一节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一、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二、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输血免疫反应的检验
.一、输血免疫反应的定义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三、红细胞相关的输血免疫反应
四、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免疫反应
五、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
六、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
第三节输血相关传染病
一、概述
二、输血相关爱滋病
三、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
四、其他经输血传播性疾病
第七章体液检验诊断
第一节脑脊液检验诊断
一、脑脊液形成
二、脑脊液检验诊断项目
三、常见疾病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浆膜腔积液检验诊断
一、浆膜腔积液的形成÷
二、浆膜腔积液检验诊断项目
三、常见积液检验诊断
第三节粪便检验诊断
一、粪便形成
二、粪便检验诊断项目
三、常见疾病粪便检查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检验诊断
第一节精液异常检验诊断
一、精液标本的採集和运送
二、精液的外观及物理学检验诊断
三、精液异常检验诊断
第二节无精子症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三节免疫性不育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四节男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五节性功能障碍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六节前列腺炎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检验诊断
第一节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检验诊断
一、阴道分泌物检查与清洁度评价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检验诊断
三、阴道毛滴虫病的检验诊断
四、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诊断
五、支原体感染的检验诊断
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验诊断
七、淋病的检验诊断
第二节卵巢功能与生殖内分泌激素检验诊断
一、主要生殖内分泌激素
二、激素测定目的与临床选择
三、卵巢功能与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的检验
诊断
四、生殖内分泌检验诊断结果分析中需注意的
问题
第三节不孕不育相关自身抗体的检验诊断
一、抗精于抗体的检验诊断
二、抗子宫内膜抗体及其检验诊断
三、抗透明带抗体及其检验诊断
四、抗卵巢抗体及其检验诊断
五、抗心磷脂抗体
六、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
七、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
第四节早孕检验诊断
一、hCG及其相关分子
二、正常妊娠时hCG的分泌
三、hCG与早孕及相关疾病的检验诊断
四、hCG检测方法与检验诊断
第五节妇科肿瘤的检验诊断
一、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
背景
二、宫颈细胞学检查
三、HPV检验诊断
四、肿瘤标誌物的检验诊断
五、hCG变化与滋养细胞疾病或肿瘤的检验诊断
第十章围生期保健与检验诊断
第一节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一、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概况
二、产前筛查的母血清标誌物
三、影响产前筛查的因素与筛查结果分析
四、产前诊断与产前诊断技术
第二节妊娠期合併其他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妊娠期贫血的检验诊断
二、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的检验诊断
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检验诊断
四、妊娠糖尿病的检验诊断
五、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检验诊断
第三节TORCFI感染的检验诊断
一、弓形虫感染的检验诊断
二、风疹病毒感染的检验诊断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诊断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检验诊断
第四节母婴血型不合的检验诊断
一、产前检验诊断
二、产后检验诊断
三、宫内胎儿血型鉴定
第十一章新生儿疾病检验诊断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与生理特点
一、新生儿的定义及分类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与检验诊断
一、新生儿黄疸与检验诊断
二、新生儿溶血病与检验诊断
第三节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与检验诊断
一、新生儿败血症与检验诊断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与检验诊断
三、TORCH感染的检验诊断
第四节新生儿出血病与检验诊断
第五节新生儿代谢性疾病与检验诊断
一、新生儿低血糖与检验诊断
二、新生儿高血糖与检验诊断
三、新生儿低钙血症与检验诊断
第六节遗传代谢性疾病与检验诊断
第七节先天性疾病与检验诊断
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检验诊断
二、先天性心脏病检验诊断
第十二章染色体病、基因病检验诊断
第一节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徵检验诊断
一、唐氏综合徵检验诊断
二、18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三、13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四、13号染色体环状综合徵检验诊断
五、猫叫综合徵检验诊断
六、8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七、9p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八、22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九、三倍体综合徵和二倍体/三倍体嵌合体
综合徵检验诊断
十、单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第二节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徵检验诊断
一、特纳综合徵检验诊断
二、X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三、47,克兰费尔特综合徵检验诊断
四、XYY综合徵检验诊断
五、假双着丝粒染色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六、真两性畸形检验诊断
七、男性假两性畸形检验诊断
八、女性假两性畸形检验诊断
九、性逆转综合徵
第三节脆性X综合徵检验诊断
第四节邻近基因综合徵检验诊断
第五节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徵检验诊断
第六节携带者检验诊断
第二篇临床生化篇
第十三章糖代谢紊乱与检验诊断
第一节糖代谢
一、糖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二、血糖及其调节
三、葡萄糖以外的糖代谢
第二节糖代谢紊乱
一、糖代谢紊乱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糖尿病
第三节糖代谢的先天性异常
一、半乳糖代谢异常
二、果糖代谢异常
三、糖原累积症
第四节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检测指标及其评价
一、糖尿病
二、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症
第十四章血浆蛋白质、胺基酸代谢紊乱与检验
诊断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
二、血浆蛋白质代谢异常
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四、血浆蛋白质正常参考範围的影响因素
五、血浆蛋白质电泳图谱的临床分析
六、与血浆蛋白质有关的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与基因诊断
第二节血浆蛋白质的检测
一、血浆总蛋白质的测定
二、免疫化学法测定个别蛋白质
第三节胺基酸代谢紊乱
一、苯丙酮尿症
二、工型酪氨酸血症
三、Ⅱ型酪氨酸血症
四、尿黑酸尿症
五、继发性胺基酸代谢紊乱
第四节胺基酸的检测
第十五章脂代谢紊乱与检验诊断
第一节血浆脂蛋白种类与结构
一、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二、血浆脂蛋白的特徵
三、载脂蛋白
第二节脂蛋白受体
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三、清道夫受体
第三节脂代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
一、脂蛋白脂肪酶
二、肝脂肪酶
三、卵磷脂胆固醇醯基转移酶
四、HMGOA还原酶
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第四节脂蛋白代谢
一、外源性脂质代谢
二、内源性脂质代谢
第五节神经鞘脂代谢
一、磷脂概述
二、神经鞘脂代谢
第六节脂质异常症
一、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第七节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四、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
五、代谢综合徵
第八节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一、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值
二、高脂血症的饮食与药物治疗
三、儿童高脂蛋白血症的监测
第九节高脂血症的检验诊断项目
一、血浆脂质检测
二、血浆脂蛋白测定
三、载脂蛋白测定
四、血浆特殊蛋白质与相关酶的测定
五、脂代谢相关基因检测
六、溶酶体疾病实验诊断
第十六章水电解质酸硷平衡与血气分析
第一节水、电解质来源与去路
一、水的生理作用与代谢
二、水、电解质代谢
第二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水代谢紊乱
二、钾代谢紊乱
三、钠代谢紊乱
四、氯代谢紊乱
第三节酸硷平衡及其调节
一、酸、硷性物质的来源
二、酸硷平衡调节
第四节血液气体运输
一、氧的存在形式及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存在形式及运输
第五节水盐代谢与酸硷平衡紊乱检验指标与评价
一、水盐代谢
二、酸硷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第十七章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检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脑脊液与血脑屏障
二、神经组织的生物化学代谢特点
三、神经递质的生物化学
四、神经营养因子
第二节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
一、神经变性病的生物化学基础
二、帕金森病
三、亨廷顿病
四、阿尔茨海默病
五、肝豆状核变性
六、多发性硬化
第三篇临床免疫篇
第四篇临床微生物篇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下册
第一篇实验室管理和临床检验技术篇
第一章临床实验室概论
第一节临床实验室概念
一、临床实验室的定义
二、临床实验室的类型
三、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範围
第二节临床实验室的组建
一、临床实验室的人员组成
二、实验室的用房与功能分区
三、实验室的环境要求
四、专业实验室的划分
五、临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六、检验项目的确定
第二章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第一节分析前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阶段準备和影响因素
二、标本採集的影响因素
三、标本的验收和拒收
四、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第二节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和历史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统计学基础
三、质控品的选择和套用
四、质控图的选择和套用
五、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和质量评价
六、质控规则
七、失控后的处理
八、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九、室间质量评价
第三节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后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检验结果确认的原则
三、结果的审核与发出
四、检验后标本的储存
五、谘询服务与抱怨的处理
六、参考範围、不精密度和不準确度
七、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第四节实验方法的选择
一、实验方法的分级
二、参考物的分级
三、方法选择的原则
四、方法选择的步骤
第五节方法学评价
一、方法学评价的基本步骤
二、误差的分类和表示
三、準确度的评价
四、精密度的评价
五、检测限的评价
六、可报告範围
第六节检测系统与测量不确定度
一、检测系统的组成
二、检测系统的评估方法
三、检测系统与测量不确定度
第三章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组成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二、质量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医学实验室的特点
一、医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
二、法律地位和组织结构
三、医学实验室的分析技术及仪器设备
四、医学实验室的检验过程
第三节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準备
三、组织结构的确定和资源配置
四、质量体系档案的编制
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持续改进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五节医学实验室认可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剖析
一、管理方面的问题剖析
二、技术方面的问题剖析
第四章临床检验量值溯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术语定义及有关概念
一、量和量值及有关概念
二、準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及有关概念
三、测量方法和程式及有关概念
四、溯源性和不确定度及有关概念”
五、参考测量系统及有关概念
六、互换性和基质效应及有关概念
第三节溯源性的建立
第四节临床检验参考系统现状及其套用
第五节临床实验室与溯源性
第五章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第一节循证医学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二、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
三、循证医学的发展,
四、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和基本步骤,
五、系统评价
六、Cochrane协作网
第二节循证检验医学与方法
一、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及研究範围
二、循证检验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循证检验医学与诊断性试验
四、循证检验医学与系统评价
五、循证检验医学指南
第六章检验信息系统
第一节建立检验信息系统的目的
一、检验科目的
二、信息科目的
三、医院管理目的
第二节检验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一、概述
二、检验信息系统现状
三、检验信息系统功能
第三节检验科与检验信息系统
一、7F模式
二、产品设计与选型
第四节检验信息系统与医院检验流程
一、检验信息系统条形码套用
二、检验信息系统与改善工作流程
第五节检验信息系统接口
一、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
二、与仪器的数据接口
第六节ISO15189与检验信息系统
一、ISO15189简介
二、信息系统重要性
三、检验信息系统建设和ISO15189
第七节检验信息系统整合大纲
第八节LOINC标準及其套用
第九节检验信息系统新技术与发展
第七章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一节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一、国际发展概况
二、我国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準
第二节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二、生物安全管理
三、个人防护要求
四、实验室操作规範
五、实验室区域划分
六、实验室环境防护要求
第三节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
一、生物安全柜
二、其他常用安全设备
第四节实验室其他危害
一、火的危害
二、电的危害
三、电离辐射
四、危害性化学品
五、噪声
第八章血液分析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血液分析仪检验技术原理
一、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二、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第二节血液分析仪分析参数临床意义
一、白细胞计数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
第三节血液分析仪套用全面质量管理
一、血液分析仪鉴定O~00JOgQ
二、血液分析仪校準
三、血液分析仪检测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节血液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细胞形态检查关係
一、仪器法血细胞分析后血涂片覆核现状
二、血涂片覆核国际準则
三、临床实验室制定血涂片覆核标準的原则和步骤
四、制定血涂片覆核标準时须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十五市健康人群抗凝静脉血细胞测定值调查
第九章血凝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检测原理
一、光学法
二、凝固法
三、发色底物法
四、免疫法
第二节基本结构
一、半自动血凝仪
二、全自动血凝仪
第三节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一、检测项目
二、性能特点
第四节质量管理与仪器维护
一、质量管理
二、维护与保养
第十章血液流变仪检测技术
第一节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一、毛细管黏度计
二、旋转式流变仪
第二节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一、全血黏度,
二、血浆黏度
第三节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
一、影响血液黏度测定的因素
二、影响毛细管黏度计测量主要因素
三、使用注意事项
四、质量保证
五、维护与保养
六、常见故障及分析
七、临床常用检测规範化
第十一章尿液分析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尿液乾化学分析仪
一、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二、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三、质量控制
第二节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一、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二、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三、质量控制
第十二章显微镜和成像系统检验技术
第一节显微镜光学原理
一、放大倍数与解析度
二、反差增强技术、
第二节普通光学显微镜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三节组合式光学显微镜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四节显微照相术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五节显微数字图像分析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三、临床套用
第十三章血细胞手工检验技术
第一节血液标本採集与染色技术
一、静脉採血
二、皮肤採血法
三、血涂片製备
四、血涂片染色
第二节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三、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三节红细胞计数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红细胞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四节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临床意义
第五节血细胞比容测定技术
一、毛细管法
二、温氏法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六节红细胞平均值计算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参考值
四、临床意义
第七节网织红细胞计数技术
一、试管法
二、Miller窥盘计数技术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八节白细胞计数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九节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形态检查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十四章造血细胞和造血组织形态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造血形态学检验项目最佳化组合及其结合
第十五章贫血检验技术
第十六章止血与血栓检验技术
第十七章输血相关检验技术
第十八章尿液分析技术
第十九章体液检验技术
第二十章脱落系统学检验技术
第二十一章男性生殖病检验技术
第二十二章女性生殖病检验技术
第二十三章围产期保健检验技术
第二十四章细胞遗传学检验技术
第二十五章床旁检验技术
第二篇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检验技术篇
第三篇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篇
第四篇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篇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附录血液尿液细胞形态
……
第一篇临床检验篇
第一章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第一节造血器官及生理变化
第二节血细胞起源——造血干细胞
一、造血干细胞
二、造血祖细胞
三、红系祖细胞
第三节造血微环境与造血调控
一、骨髓微环境的基本结构
二、骨髓微环境的功能
第四节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一、红细胞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二、粒细胞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三、巨核细胞造血的生理与病理
第二章红细胞系统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二、红细胞衰老与血红蛋白降解
第二节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一、贫血的定义和诊断标準
二、贫血的分类
三、各类型贫血实验室检查特点
四、贫血的特殊检验与实验室诊断
第三节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诊断
第三章白细胞疾病的检验诊断
第一节粒细胞数量、功能异常的检验诊断
一、中性粒细胞增多
二、嗜酸粒细胞增多
三、中性粒细胞减少
四、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
第二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检验诊断
一、粒细胞白血病形态学分类诊断
二、粒细胞白血病wHO分类诊断
第三节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二、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三、骨髓增生异常
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七、造血异常性贫血
第四节淋巴细胞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三、淋巴瘤
四、浆细胞病
五、淋巴细胞减少与免疫缺陷
第五节单核巨噬细胞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反应性单核巨噬细胞疾病
二、增殖异常的单核巨噬细胞疾病
第四章出血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正常的止血机制
一、血管壁的止血机制
二、血小板的止血机制
三、血液凝固机制
四、抗凝血机制
五、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
第三节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
二、临床套用
第四节遗传性出血病
一、血友病A
二、血友病B
三、血管性血友病
四、血小板无力症
五、巨血小板综合徵
第五节获得性出血病
一、过敏性紫癜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
四、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
五、肝脏疾病所致出血
第五章血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第一节血栓性疾病概论
一、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二、血栓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常见症状
三、血栓形成机制
四、血栓性疾病止凝血实验诊断原则
第二节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一、遗传性血栓性疾病
二、获得性血栓性疾病
第三节血栓前状态的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测和检验诊断
第四节遗传性血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二、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三、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
四、其他遗传性血栓性疾病
第五节获得性血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心肌梗死
二、脑血栓形成
三、周围动脉血栓形成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
五、肺栓塞
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六章血型及输血检验诊断
第一节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一、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二、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输血免疫反应的检验
.一、输血免疫反应的定义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三、红细胞相关的输血免疫反应
四、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免疫反应
五、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
六、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
第三节输血相关传染病
一、概述
二、输血相关爱滋病
三、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
四、其他经输血传播性疾病
第七章体液检验诊断
第一节脑脊液检验诊断
一、脑脊液形成
二、脑脊液检验诊断项目
三、常见疾病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浆膜腔积液检验诊断
一、浆膜腔积液的形成÷
二、浆膜腔积液检验诊断项目
三、常见积液检验诊断
第三节粪便检验诊断
一、粪便形成
二、粪便检验诊断项目
三、常见疾病粪便检查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检验诊断
第一节精液异常检验诊断
一、精液标本的採集和运送
二、精液的外观及物理学检验诊断
三、精液异常检验诊断
第二节无精子症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三节免疫性不育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四节男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五节性功能障碍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六节前列腺炎检验诊断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特徵
三、实验室检查
四、检验诊断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检验诊断
第一节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检验诊断
一、阴道分泌物检查与清洁度评价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检验诊断
三、阴道毛滴虫病的检验诊断
四、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诊断
五、支原体感染的检验诊断
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验诊断
七、淋病的检验诊断
第二节卵巢功能与生殖内分泌激素检验诊断
一、主要生殖内分泌激素
二、激素测定目的与临床选择
三、卵巢功能与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的检验
诊断
四、生殖内分泌检验诊断结果分析中需注意的
问题
第三节不孕不育相关自身抗体的检验诊断
一、抗精于抗体的检验诊断
二、抗子宫内膜抗体及其检验诊断
三、抗透明带抗体及其检验诊断
四、抗卵巢抗体及其检验诊断
五、抗心磷脂抗体
六、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
七、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
第四节早孕检验诊断
一、hCG及其相关分子
二、正常妊娠时hCG的分泌
三、hCG与早孕及相关疾病的检验诊断
四、hCG检测方法与检验诊断
第五节妇科肿瘤的检验诊断
一、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
背景
二、宫颈细胞学检查
三、HPV检验诊断
四、肿瘤标誌物的检验诊断
五、hCG变化与滋养细胞疾病或肿瘤的检验诊断
第十章围生期保健与检验诊断
第一节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一、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概况
二、产前筛查的母血清标誌物
三、影响产前筛查的因素与筛查结果分析
四、产前诊断与产前诊断技术
第二节妊娠期合併其他疾病的检验诊断
一、妊娠期贫血的检验诊断
二、妊娠合併病毒性肝炎的检验诊断
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检验诊断
四、妊娠糖尿病的检验诊断
五、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检验诊断
第三节TORCFI感染的检验诊断
一、弓形虫感染的检验诊断
二、风疹病毒感染的检验诊断
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诊断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检验诊断
第四节母婴血型不合的检验诊断
一、产前检验诊断
二、产后检验诊断
三、宫内胎儿血型鉴定
第十一章新生儿疾病检验诊断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与生理特点
一、新生儿的定义及分类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与检验诊断
一、新生儿黄疸与检验诊断
二、新生儿溶血病与检验诊断
第三节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与检验诊断
一、新生儿败血症与检验诊断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与检验诊断
三、TORCH感染的检验诊断
第四节新生儿出血病与检验诊断
第五节新生儿代谢性疾病与检验诊断
一、新生儿低血糖与检验诊断
二、新生儿高血糖与检验诊断
三、新生儿低钙血症与检验诊断
第六节遗传代谢性疾病与检验诊断
第七节先天性疾病与检验诊断
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检验诊断
二、先天性心脏病检验诊断
第十二章染色体病、基因病检验诊断
第一节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徵检验诊断
一、唐氏综合徵检验诊断
二、18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三、13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四、13号染色体环状综合徵检验诊断
五、猫叫综合徵检验诊断
六、8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七、9p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八、22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九、三倍体综合徵和二倍体/三倍体嵌合体
综合徵检验诊断
十、单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第二节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徵检验诊断
一、特纳综合徵检验诊断
二、X三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三、47,克兰费尔特综合徵检验诊断
四、XYY综合徵检验诊断
五、假双着丝粒染色体综合徵检验诊断
六、真两性畸形检验诊断
七、男性假两性畸形检验诊断
八、女性假两性畸形检验诊断
九、性逆转综合徵
第三节脆性X综合徵检验诊断
第四节邻近基因综合徵检验诊断
第五节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徵检验诊断
第六节携带者检验诊断
第二篇临床生化篇
第十三章糖代谢紊乱与检验诊断
第一节糖代谢
一、糖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二、血糖及其调节
三、葡萄糖以外的糖代谢
第二节糖代谢紊乱
一、糖代谢紊乱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糖尿病
第三节糖代谢的先天性异常
一、半乳糖代谢异常
二、果糖代谢异常
三、糖原累积症
第四节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检测指标及其评价
一、糖尿病
二、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症
第十四章血浆蛋白质、胺基酸代谢紊乱与检验
诊断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
二、血浆蛋白质代谢异常
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四、血浆蛋白质正常参考範围的影响因素
五、血浆蛋白质电泳图谱的临床分析
六、与血浆蛋白质有关的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与基因诊断
第二节血浆蛋白质的检测
一、血浆总蛋白质的测定
二、免疫化学法测定个别蛋白质
第三节胺基酸代谢紊乱
一、苯丙酮尿症
二、工型酪氨酸血症
三、Ⅱ型酪氨酸血症
四、尿黑酸尿症
五、继发性胺基酸代谢紊乱
第四节胺基酸的检测
第十五章脂代谢紊乱与检验诊断
第一节血浆脂蛋白种类与结构
一、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二、血浆脂蛋白的特徵
三、载脂蛋白
第二节脂蛋白受体
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三、清道夫受体
第三节脂代谢有关酶类与特殊蛋白质
一、脂蛋白脂肪酶
二、肝脂肪酶
三、卵磷脂胆固醇醯基转移酶
四、HMGOA还原酶
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第四节脂蛋白代谢
一、外源性脂质代谢
二、内源性脂质代谢
第五节神经鞘脂代谢
一、磷脂概述
二、神经鞘脂代谢
第六节脂质异常症
一、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第七节脂蛋白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三、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四、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
五、代谢综合徵
第八节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一、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值
二、高脂血症的饮食与药物治疗
三、儿童高脂蛋白血症的监测
第九节高脂血症的检验诊断项目
一、血浆脂质检测
二、血浆脂蛋白测定
三、载脂蛋白测定
四、血浆特殊蛋白质与相关酶的测定
五、脂代谢相关基因检测
六、溶酶体疾病实验诊断
第十六章水电解质酸硷平衡与血气分析
第一节水、电解质来源与去路
一、水的生理作用与代谢
二、水、电解质代谢
第二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水代谢紊乱
二、钾代谢紊乱
三、钠代谢紊乱
四、氯代谢紊乱
第三节酸硷平衡及其调节
一、酸、硷性物质的来源
二、酸硷平衡调节
第四节血液气体运输
一、氧的存在形式及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存在形式及运输
第五节水盐代谢与酸硷平衡紊乱检验指标与评价
一、水盐代谢
二、酸硷平衡失调的检测指标
第十七章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与检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脑脊液与血脑屏障
二、神经组织的生物化学代谢特点
三、神经递质的生物化学
四、神经营养因子
第二节神经和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学
一、神经变性病的生物化学基础
二、帕金森病
三、亨廷顿病
四、阿尔茨海默病
五、肝豆状核变性
六、多发性硬化
第三篇临床免疫篇
第四篇临床微生物篇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下册
第一篇实验室管理和临床检验技术篇
第一章临床实验室概论
第一节临床实验室概念
一、临床实验室的定义
二、临床实验室的类型
三、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範围
第二节临床实验室的组建
一、临床实验室的人员组成
二、实验室的用房与功能分区
三、实验室的环境要求
四、专业实验室的划分
五、临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六、检验项目的确定
第二章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第一节分析前质量管理
一、分析前阶段準备和影响因素
二、标本採集的影响因素
三、标本的验收和拒收
四、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第二节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和历史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统计学基础
三、质控品的选择和套用
四、质控图的选择和套用
五、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和质量评价
六、质控规则
七、失控后的处理
八、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九、室间质量评价
第三节分析后质量管理
一、分析后质量管理的概念
二、检验结果确认的原则
三、结果的审核与发出
四、检验后标本的储存
五、谘询服务与抱怨的处理
六、参考範围、不精密度和不準确度
七、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第四节实验方法的选择
一、实验方法的分级
二、参考物的分级
三、方法选择的原则
四、方法选择的步骤
第五节方法学评价
一、方法学评价的基本步骤
二、误差的分类和表示
三、準确度的评价
四、精密度的评价
五、检测限的评价
六、可报告範围
第六节检测系统与测量不确定度
一、检测系统的组成
二、检测系统的评估方法
三、检测系统与测量不确定度
第三章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组成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二、质量体系的构成
第二节医学实验室的特点
一、医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
二、法律地位和组织结构
三、医学实验室的分析技术及仪器设备
四、医学实验室的检验过程
第三节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準备
三、组织结构的确定和资源配置
四、质量体系档案的编制
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持续改进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第五节医学实验室认可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剖析
一、管理方面的问题剖析
二、技术方面的问题剖析
第四章临床检验量值溯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术语定义及有关概念
一、量和量值及有关概念
二、準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及有关概念
三、测量方法和程式及有关概念
四、溯源性和不确定度及有关概念”
五、参考测量系统及有关概念
六、互换性和基质效应及有关概念
第三节溯源性的建立
第四节临床检验参考系统现状及其套用
第五节临床实验室与溯源性
第五章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第一节循证医学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二、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
三、循证医学的发展,
四、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和基本步骤,
五、系统评价
六、Cochrane协作网
第二节循证检验医学与方法
一、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及研究範围
二、循证检验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循证检验医学与诊断性试验
四、循证检验医学与系统评价
五、循证检验医学指南
第六章检验信息系统
第一节建立检验信息系统的目的
一、检验科目的
二、信息科目的
三、医院管理目的
第二节检验信息系统基本功能
一、概述
二、检验信息系统现状
三、检验信息系统功能
第三节检验科与检验信息系统
一、7F模式
二、产品设计与选型
第四节检验信息系统与医院检验流程
一、检验信息系统条形码套用
二、检验信息系统与改善工作流程
第五节检验信息系统接口
一、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
二、与仪器的数据接口
第六节ISO15189与检验信息系统
一、ISO15189简介
二、信息系统重要性
三、检验信息系统建设和ISO15189
第七节检验信息系统整合大纲
第八节LOINC标準及其套用
第九节检验信息系统新技术与发展
第七章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一节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一、国际发展概况
二、我国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準
第二节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基本知识
二、生物安全管理
三、个人防护要求
四、实验室操作规範
五、实验室区域划分
六、实验室环境防护要求
第三节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
一、生物安全柜
二、其他常用安全设备
第四节实验室其他危害
一、火的危害
二、电的危害
三、电离辐射
四、危害性化学品
五、噪声
第八章血液分析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血液分析仪检验技术原理
一、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二、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第二节血液分析仪分析参数临床意义
一、白细胞计数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
第三节血液分析仪套用全面质量管理
一、血液分析仪鉴定O~00JOgQ
二、血液分析仪校準
三、血液分析仪检测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节血液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细胞形态检查关係
一、仪器法血细胞分析后血涂片覆核现状
二、血涂片覆核国际準则
三、临床实验室制定血涂片覆核标準的原则和步骤
四、制定血涂片覆核标準时须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十五市健康人群抗凝静脉血细胞测定值调查
第九章血凝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检测原理
一、光学法
二、凝固法
三、发色底物法
四、免疫法
第二节基本结构
一、半自动血凝仪
二、全自动血凝仪
第三节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一、检测项目
二、性能特点
第四节质量管理与仪器维护
一、质量管理
二、维护与保养
第十章血液流变仪检测技术
第一节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一、毛细管黏度计
二、旋转式流变仪
第二节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一、全血黏度,
二、血浆黏度
第三节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
一、影响血液黏度测定的因素
二、影响毛细管黏度计测量主要因素
三、使用注意事项
四、质量保证
五、维护与保养
六、常见故障及分析
七、临床常用检测规範化
第十一章尿液分析仪检验技术
第一节尿液乾化学分析仪
一、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二、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三、质量控制
第二节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一、基本结构和检测原理
二、检验项目和性能特点
三、质量控制
第十二章显微镜和成像系统检验技术
第一节显微镜光学原理
一、放大倍数与解析度
二、反差增强技术、
第二节普通光学显微镜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三节组合式光学显微镜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四节显微照相术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第五节显微数字图像分析
一、基本结构
二、技术要点
三、临床套用
第十三章血细胞手工检验技术
第一节血液标本採集与染色技术
一、静脉採血
二、皮肤採血法
三、血涂片製备
四、血涂片染色
第二节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技术
三、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三节红细胞计数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红细胞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四节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临床意义
第五节血细胞比容测定技术
一、毛细管法
二、温氏法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六节红细胞平均值计算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参考值
四、临床意义
第七节网织红细胞计数技术
一、试管法
二、Miller窥盘计数技术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测定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八节白细胞计数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九节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形态检查技术
一、方法学
二、方法学评价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第十四章造血细胞和造血组织形态学检验技术
第一节造血形态学检验项目最佳化组合及其结合
第十五章贫血检验技术
第十六章止血与血栓检验技术
第十七章输血相关检验技术
第十八章尿液分析技术
第十九章体液检验技术
第二十章脱落系统学检验技术
第二十一章男性生殖病检验技术
第二十二章女性生殖病检验技术
第二十三章围产期保健检验技术
第二十四章细胞遗传学检验技术
第二十五章床旁检验技术
第二篇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检验技术篇
第三篇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篇
第四篇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篇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附录血液尿液细胞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