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7-18 15:43:18) 百科综合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是201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夏海鸥。

基本介绍

  • 书名: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 作者:夏海鸥
  • ISBN:9787117160773
  • 页数:340
  • 定价:65.00元
  • 出版时间:2012-7
  • 副标题: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本书共12章。第1、2章介绍国内外护理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护理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3章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套用;第4章介绍课程理论以及它们在护理课程设定中的套用;第5、6章分别介绍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及其它们的套用;第7、8、9章分别介绍构成护理教育要素的环境、教师和学生;第10章介绍教育评估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11章介绍教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第12章介绍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作者简介

夏海鸥,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获泰国清迈大学护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实践20年。目前主讲《护理教育学》、《妇产科护理学》、《高级护理实践导论》、《护理伦理学》等课程。当前的科研方向是专科护理、护理管理、高级护理实践等领域。承担过市级及校级相关课题7项,在国内外杂誌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5部。目前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宏玉,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本科,1995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护理硕士,2000年获美国Villanova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教育硕士。目前负责护理教育、护理伦理、护理理论、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担任人文教研室主任,负责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人文课程的教学及建设工作;带领护理教育课题小组,主持课题4项,发表论文多篇。进行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定、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主编及参编教材多部。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护理教育》杂誌编委。

目录


第一章国外护理教育
第一节国外护理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一、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史
二、国外护理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国外护理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理念
二、课程体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
第三节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护理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及多样化
二、强调高级护理实践人才培养
三、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定改革
四、重视杜区护理的发展
五、注重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方式多样化
第二章中国护理教育
第一节中国护理教育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国护理教育的历史沿革
二、中国护理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中国护理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层次
二、教育规模
三、培养目标及要求
四、教育评价
第三节中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趋于明确
二、护理学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三、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
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第二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学习理论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三、奥苏贝尔的意义同化学习理论
四、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章课程理论
第一节概述
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理论
三、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课程设定
一、课程设定的概念
二、课程设定的指导模式
三、课程设定的依据及基本原则
四、课程设定的程式与方法
第三节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内涵
二、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
三、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
四、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概念
二、教学模式结构
三、教学模式特性
四、教学模式功能
五、教学模式分类
六、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第二节常用教学模式及其套用
一、程式教学模式
二、範例教学模式
三、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四、“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五、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七、合作教学模式
八、暗示教学模式
第三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趋势
三、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
第六章教学策略
第一节教学策略概述
一、教学策略概念
二、教学策略基本类型
三、教学策略特徵
四、教学策略功能
五、教学策略制定
第二节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三、教学方法设计
四、教学组织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计
第三节教学实施策略
一、导入策略
二、讲授策略
三、提问策略
四、教学指导策略
第七章教学环境
第一节概述
一、环境的含义
二、教学环境的组成
三、教学环境的作用与调控
四、现代教学环境的功能
五、教学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学校教学环境
一、物理(物质)环境
二、文化环境
第三节临床教学环境
一、医院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第八章教学主导——教师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地位
一、教师的地位与职业价值
二、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
三、教师的角色功能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节教师的职业素质
一、道德素养
二、文化素养
三、能力素养
四、人格特质
第三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三、教师的职责
第四节教师的专业化及其培养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四、教师的培养
第九章教学主体——学生
第一节学生的属性
一、学生的基本属性和时代属性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一、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
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
第三节学生学习的策略
一、学习策略概述
二、认知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
第十章教学评价
第十一章教学管理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