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尔嘉耶夫文集第三卷:自我认知》是2007年1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俄罗斯)别尔嘉耶夫。
基本介绍
- 书名:别尔嘉耶夫文集第三卷:自我认知
- 作者:(俄罗斯)别尔嘉耶夫
- ISBN:9787208071322
- 定价:38 元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1-1
- 开本:23cm
- 所属丛书:文景学术·思想家文集
作者简介
别尔嘉耶夫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罗斯思想家,以理论体系庞杂、思想精深宏富享誉西方世界。一生共发表有43部着作、500多篇文章。1874年3月6日生于基辅。他的家庭属于俄国的开明贵族阶层,受到西方文化较大的影响。这使他从小就既有贵族的孤傲,又全身心地追求自由。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以其对“自由”的执着而着称于世,其哲学更被命名为自由主义哲学。
别尔嘉耶夫宣称:在厌倦了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平庸、枯燥、无奇、丑陋和虚伪之后,所能做的,便是创造性地、积极地改变这一世界,建立新的世界。而哲学便是他所选择的解放自己的武器,别尔嘉
耶夫试图用他的哲学来阐述一种“新人的新生存”。
别尔嘉耶夫的哲学便是对于人在世界中的悲惨遭遇和痛苦命运的反省,是一种对于世界上的“恶”
的解释和克服。
别尔嘉耶夫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便是:人类何以会陷入如此的悲惨的、不自由的境地,究竟是什幺导致了自由的丧失?在他的哲学思想的成熟期,别尔嘉耶夫只用一个辞彙来回答这个问题,即:“客体化”。在别尔嘉耶夫看来,客体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与世界的关係,导致了人的自由的丧失,使人陷于了完全异己的世界。
别尔嘉耶夫指责以往的认识论将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导致了主体与客体都不再是“生存”意义上的存在。即如他在其着作《我与客体世界:孤独与交往的哲学》中指出:“一切层次的客体化认识都脱离了存在主义意义上的主体,也即脱离了人”。“客体化世界是人神皆无的世界”,客体化既抹煞了“人”的存在,更抹杀了人之中的
高尚的神的因素。在客体化世界中,人成了依附于客体化世界之上的一种失去了内在生存的存在,人成了受异化、被决定、无个性的生物,人身上的不可重複的精神因素和个性因素受到了贬低。也正因为如此,人自从被抛入了这一世界之后,便不断地体会到异己感和失落感,人与人的疏远、淡漠、隔绝由
此而生。
无疑,依据别尔嘉耶夫的观点,“自由”对于“客体化”的产生负有责任,并且人的精神因此而受到了严重的异化和扭曲,但是,精神自由却也具有极大的能动性,自由也可以达到对客体化的意识,引导人们走出客体化的世界,最终彻底地摆脱奴役,走向精神和意义的王国。因而,别尔嘉耶夫指出:虽然“人由于被抛入世界而为客体所奴役,并自视为客体,但他仍然能在自身之中体验到自己的在,自己的命运”。有感于此,世世代代的人类都在追寻着摆脱奴役,达到自由的道路,都试图去揭示“未被抛入世界之前的存在”,而在这一过程中起
决定作用的,便是耶稣基督。
别尔嘉耶夫认为,在客体化世界的背景下,在“前基督教社会”中,人类社会被自然界所同化,人疏远了自身中的神性,人的精神滑进了自然必然性的深渊,“堕落的、沉溺于自然界生活的人类精神受到自然界的奴役”。人成为了自然的客体化世界的一部分,失去了扎根于深处的内在生存,人类的生活处于因果律和决定论的支配和统治之下,人类社会成了被异化的、被决定的、无个性的世界,世界上的种种的“恶”与“不幸”便由此而来。
别尔嘉耶夫认为,是耶稣基督首先意识到了真正的“自由”,并将其昭示于世,“基督是带有自由精神的圣者”。基督教首次将自由精神引入了人类社会,把人类从“受自然界奴役”的处境中挽救了出来。“精神自由”使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一种绝对价值,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无可取代的,因为作为“个性”的人无法被任何存在物所替代,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耶稣基督的出现,为人类指明了一条摆脱奴役、走向光明和自由的道路。但是在精神已被歪曲的条件下,人们却用一种客体化的观点来看待和解读耶稣基督,从而歪曲了耶稣基督,历史上的2000年的基督教史就是对耶稣基督精神歪曲的历史。历史上的和现在的基督教,都不是真正的、而是已经被歪曲了的“客体化的”基督教。受到歪曲的历史上的基督教不知道该如何去追求真正的光明的过渡,便试图把客体化的世界法则与基督精神结合起来。历史上的基督教之所以没有成功,原因便在于此。
也正因为此,当今的基督徒们,也只是在这个客体化的世界中浮沉,依然迷茫、彷徨、挣扎、失落、孤独。依然未能走出这个客体化的世界,所以基督徒们总是抱怨着自己不被世人所理解,却不知是因为他们依然身处于客体化的王国之中。在客体化王国中,人与人是永远都无法真正的相互了解的。在客体化的条件下,人就是这幺悲哀的生物。真正的完满的国度遥不可见。
而别尔嘉耶夫所试图做的,便是纠正历史上的基督教的道路,彻底抛弃现世的法则,并不妄图在此世的基础上建立天国,而是致力于追求人类的真正的光明,追寻着返回客体化之间的美好世界的道路。
图书目录
自我认知——哲学自传的尝试
前言
第一章 起源与出身我与世界环境最初的动力。贵族世界
第二章 孤独 忧郁 自由 反抗 怜悯 精神的怀疑与挣扎 关于爱欲的沉思
第三章 第一次皈依生活意义的探索
第四章 哲学认知的世界哲学的来源
第五章 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六章 20世纪初俄罗斯的文化复兴 与风云人物的相遇
第七章 转向基督教宗教剧精神的相遇
第八章 创造的世界((创造的意义》与创造迷狂的体验
第九章 俄罗斯革命和共产主义世界
第十章 俄罗斯和西方世界
第十一章 我的终极哲学信仰的自白 末世论的世界 时间与永恆
第十二章 关于自我认知及其限域 自我鉴定
附录一 沉重的年代(1940-~1946年的补遗)
附录二 1947年的补遗
俄罗斯的命运
世界性的危险(代序)
第一章 俄罗斯民族的心理
第二章 民族性问题(东方与西方)
第三章 各民族的灵魂(比较论)
第四章 战争的心理学和战争的意义
第五章 政治和社会性的心理学
俄汉人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