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指南》是2011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家华。
基本介绍
- 书名: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指南
- 作者:周家华
- ISBN:9787122093905
- 页数:429页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1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我国允许使用的主要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使用範围和剂量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防腐剂、漂白剂、抗氧化剂、食用色素、增味剂、酸味剂、甜味剂、增稠剂、乳化剂、营养强化剂,以及食用香精等常用食品添加剂。
本书可供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食品添力口剂套用单位、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作为食品添力口剂方面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使用。
目录
绪论1
第1章防腐剂7
11苯甲酸及其钠盐7
12山梨酸及其钾盐10
13脱氢乙酸及其钠盐14
14乙氧基喹17
15仲丁胺19
16桂醛21
17双乙酸钠22
18二氧化碳25
19噻苯咪唑27
110乳酸链球菌素29
111乙萘酚31
112联苯醚(二苯醚)31
1132苯基苯酚钠盐32
1144苯基苯酚33
1152,4二氯苯氧乙酸33
116稳定态二氧化氯34
117丙酸及其钠盐、钙盐35
118纳他霉素39
119单辛酸甘油酯41
121二甲基二碳酸盐45
第2章抗氧化剂46
21丁基羟基茴香醚(BHA)46
22二丁基羟基甲苯(BHT)49
23没食子酸丙酯(PG)51
24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54
25茶多酚(维多酚)56
26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59
27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61
28甘草抗氧物63
29抗坏血酸钙65
210磷脂67
211抗坏血酸棕榈酸酯68
212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69
2134己基间苯二酚71
214抗坏血酸(维生素C)72
215维生素E(dlα生育酚)75
216迷迭香提取物78
217竹叶抗氧化物79
第3章着色剂及护色剂80
31苋菜红及其铝色淀80
32胭脂红及其铝色淀87
33赤藓红及其铝色淀89
34新红及其铝色淀90
35柠檬黄及其铝色淀91
36日落黄及其铝色淀92
37亮蓝及其铝色淀94
38靛蓝及其铝色淀95
39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96
310β胡萝蔔素99
311二氧化钛103
312诱惑红及其铝色淀106
313酸性红(偶氮玉红)109
314氧化铁黑(红)111
315喹啉黄111
316甜菜红112
317姜黄113
318红花黄115
319紫胶红(虫胶红)116
320越橘红118
321辣椒红119
322辣椒橙120
323焦糖色(普通法)122
324焦糖色(亚硫酸铵法)123
325焦糖色(加氨生产)124
326红米红125
327栀子黄126
328菊花黄浸膏129
329黑豆红130
330高粱红132
331玉米黄134
332萝蔔红135
333可可壳色136
334红曲色素137
335落葵红140
336黑加侖红141
337栀子蓝142
338沙棘黄143
339玫瑰茄红144
340橡子壳棕145
341多穗柯棕146
342桑椹红146
343天然苋菜红147
344金樱子棕149
345姜黄素149
346酸枣色151
347花生衣红152
348葡萄皮红153
349蓝锭果红154
350藻蓝(淡、海水)154
351植物炭黑155
352密蒙黄156
353紫草红157
354茶黄色素,茶绿色素158
355柑橘黄159
356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160
357胭脂虫红162
358硝酸钠(钾)164
359亚硝酸钠,亚硝酸钾170
第4章漂白剂174
41二氧化硫 174
42焦亚硫酸钾176
43焦亚硫酸钠177
44亚硫酸钠 178
45亚硫酸氢钠181
46低亚硫酸钠182
47硫黄183
第5章甜味剂185
51糖精钠185
52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186
53异麦芽酮糖189
54天冬醯苯丙氨酸甲酯191
55麦芽糖醇192
56山梨糖醇(液)194
57木糖醇196
58甜菊糖苷198
59甘草酸一钾及三钾,甘草酸铵,甘草200
510乙醯磺胺酸钾202
511Lα天冬氨醯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醯胺203
512乳糖醇205
513罗汉果甜苷207
514三氯蔗糖208
515D甘露糖醇210
516赤藓糖醇211
517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212
第6章酸度调节剂214
61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214
62乳酸218
63酒石酸219
64L苹果酸221
65偏酒石酸223
66磷酸223
67乙酸(醋酸)225
68己二酸226
69富马酸227
610氢氧化钙228
611氢氧化钾230
612碳酸钾231
613碳酸钠232
614碳酸氢三钠233
615柠檬酸一钠234
616碳酸氢钾235
617乳酸钙236
第7章增味剂238
71谷氨酸钠238
725 ′鸟苷酸二钠240
735 ′肌苷酸二钠242
745 ′呈味核苷酸二钠244
75琥珀酸二钠245
76L丙氨酸246
77氨基乙酸247
第8章食用香精249
81薄荷油(亚洲薄荷油)249
82甜橙油251
83丁香油252
84肉桂油253
85八角茴香油255
86茉莉浸膏256
87桂花浸膏256
88芳樟醇257
89叶醇261
810玫瑰醚263
811β萘乙醚263
812麝香草酚264
813麦芽酚265
814乙基麦芽酚266
815柠檬醛268
816反式,反式2,4壬二烯醛270
817香兰素270
818乙基香兰素271
819甲基环戊烯醇酮272
820呋喃酮273
821苯乙醛二甲缩醛274
822草莓酸275
823桂酸276
824乙酸苄酯277
825乙酸芳樟酯279
8262辛炔酸甲酯280
827γ戊内酯281
828δ癸内酯281
829十三碳二酸乙二醇二酯282
830糠酸甲酯283
8312,3,5三甲基吡嗪284
832二丁基硫醚284
8331,6己二硫醇285
第9章乳化剂286
91蔗糖脂肪酸酯286
92酪蛋白酸钠(酪朊酸钠)289
93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290
94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290
95双乙醯酒石酸单双甘油酯291
96硬脂醯乳酸钠,硬脂醯乳酸钙293
97氢化松香甘油酯 295
98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295
99辛、癸酸甘油酯296
910改性大豆磷脂297
911丙二醇脂肪酸酯298
912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299
913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油酸酯)301
914斯盘类: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斯盘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
(斯盘4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斯盘60)、山梨醇酐三硬脂酸
酯(斯盘65)、山梨醇酐单油酸酯(斯盘80)302
915吐温类: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聚氧乙烯山梨
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
6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305
916乙醯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307
917硬脂酸钾307
918聚甘油蓖麻醇酯 308
919辛烯基琥珀酸澱粉钠 309
920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310
921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310
第10章消泡剂312
101乳化硅油312
102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PPE)312
10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313
104聚氧丙烯甘油醚314
105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314
106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315
第11章膨鬆剂317
111碳酸氢钠317
112碳酸氢铵318
113硫酸铝钾320
114硫酸铝铵322
115磷酸氢钙323
116酒石酸氢钾325
117酸性磷酸铝钠 326
118磷酸氢二铵327
第12章抗结剂329
121亚铁氰化钾329
122硅铝酸钠330
123磷酸三钙332
124二氧化硅334
125微晶纤维素335
126硬脂酸镁337
127滑石粉338
128亚铁氰化钠340
第13章稳定剂和凝固剂341
131硫酸钙341
132氯化钙343
133氯化镁344
134丙二醇345
13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47
136柠檬酸亚锡二钠348
137葡萄糖酸δ内酯349
138薪草提取物351
第14章麵粉处理剂352
141过氧化苯甲醯352
142L半胱氨酸盐酸盐354
143偶氮甲醯胺355
144碳酸镁356
145碳酸钙357
146过氧化钙359
第15章增稠剂361
151琼脂361
152明胶362
153羧甲基纤维素钠364
154海藻酸钠366
155海藻酸钾367
156果胶369
157卡拉胶370
158阿拉伯胶372
159黄原胶374
1510海藻酸丙二醇酯376
1511罗望子多糖胶379
1512羧甲基澱粉钠380
1513澱粉磷酸酯钠381
1514羟丙基澱粉382
1515乙醯化二澱粉磷酸酯383
1516羟丙基二澱粉磷酸酯384
1517磷酸化二澱粉磷酸酯385
1518甲壳素(几丁质)386
1519黄蜀葵胶387
1520亚麻籽胶388
1521田菁胶388
1522聚葡萄糖389
1523槐豆胶(刺槐豆胶)391
1524β环状糊精393
1525瓜尔胶394
1526脱乙醯甲壳素396
1527结冷胶396
1528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397
1529皂荚糖胶398
1530氧化澱粉399
1531乙醯化双澱粉己二酸酯399
1532酸处理澱粉400
1533氧化羟丙基澱粉400
1534磷酸酯双澱粉401
1535葫芦巴胶401
1536聚丙烯酸钠402
1537沙蒿胶402
1538辛烯基琥珀酸铝澱粉403
1539醋酸酯澱粉403
1540海萝胶404
第16章水分保持剂405
161磷酸三钠405
162六偏磷酸钠406
163三聚磷酸钠408
164焦磷酸钠409
165 磷酸二氢钠411
166磷酸氢二钠412
167磷酸二氢钙414
168焦磷酸二氢二钠416
169磷酸氢二钾418
1610磷酸二氢钾419
1611乳酸钾420
1612乳酸钠420
1613丙三醇420
第17章被膜剂422
171紫胶422
172白油423
173吗啉脂肪酸盐425
174松香季戊四醇酯425
175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426
176巴西棕榈蜡426
177硬脂酸427
参考文献428
序言
食品的安全是食品的第一要素。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主要可以归纳成两个因素,一个是微生物因素,另一个是化学因素。在西方已开发国家,食品安全问题较少,且基本上由微生物因素引起。在我国,食品问题较多,但由于居民普遍有食用高温烹调食品的习惯,微生物引发的安全问题占所有食品安全问题的比例相对较小,化学添加剂引发的食品问题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化学添加剂引发的安全问题主要由下面几个途径引起: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类化学物质,使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套用範围,超量添加食品添加剂。这说明食品的化学安全主要是由于技术和管理问题引起的,如何使食品添加剂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知法守法,管理者正确监测,合理执法是我国食品安全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书针对我国目前食品化学安全的形势,重点介绍了我国允许使用的主要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使用範围和剂量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可供食品添加剂生产单位、食品添加剂套用单位、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
本书由周家华、肖苏尧、何东平、刘静波主编。第1、2章由肖苏尧、王俊亮编写,第3章由何东平、欧爱芬编写,第4、7、13、17章由周家华、文雪英编写,第5章由周家华、孟志锋编写,第6章由周家华、沈五雄编写,第8、12章由刘静波、孟志锋编写,第9、15章由何东平、徐巍编写,第10、11、14、16章由肖苏尧、田婷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