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科·罗西(Francesco Rosi,1922年11月15日—2015年1月10日),出生于义大利那不勒斯,义大利导演、编剧、製片人。
1946年,从戏剧领域进入电影界。1948年,成为卢齐诺·维斯康蒂的助理导演,并参与拍摄剧情片《大地在波动》。1951年,在维斯康蒂的剧情片《小美人》中担任助理导演。1952年,罗西接替阿列桑德里尼完成影片《红衫军》的拍摄工作。1954年,参与维斯康蒂剧情片《情慾》的拍摄。之后,他为鲁恰诺·艾麦、拉斐尔·马达拉佐、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等人担任助理导演。
1958年,执导的长片处女作《挑战》获得第2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1962年,凭藉犯罪片《龙头之死》获得第2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63年,执导的剧情片《城市上空的魔掌》获得第2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70年,执导战争题材影片《寸土必争》。1972年,执导的政治惊悚片《马蒂事件》获得第25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82年,执导的剧情片《三兄弟》获得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987年,执导的剧情片《事先张扬的杀人事件》入围第40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1990年,执导影片《遗忘巴勒莫》。1997年,执导剧情片《劫后余生》后宣布息影。1999年,罗西为义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维斯康蒂拍摄传记影片《卢奇诺·维斯康蒂》。2012年,获得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2015年1月10日,罗西在义大利罗马因支气管炎併发症去世,享年92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弗朗西斯科·罗西
- 外文名:Francesco Rosi
- 别名:弗兰西斯科·罗西
- 国籍:义大利
- 出生地:义大利那不勒斯
- 出生日期:1922年11月15日
- 逝世日期:2015年1月10日
- 职业:导演、编剧、製片人
- 代表作品:挑战、龙头之死、城市上空的魔掌、三兄弟
- 主要成就:第25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第2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第2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第2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演艺经历
1922年11月15日,弗朗西斯科·罗西出生于义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童年时,罗西已跟父亲去影院,看影评杂誌,跟同学讨论反法西斯主义。大学时代攻读法律。1946年,罗西首先从戏剧领域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之后进入电影界。
弗朗西斯科·罗西

1948年,成为卢齐诺·维斯康蒂的助理导演,并参与了剧情片《大地在波动》的拍摄。1951年,在维斯康蒂的剧情片《小美人》中担任助理导演。1952年,由于电影《红衫军》原来的导演阿列桑德里尼因故无法继续拍摄,罗西接替他完成了影片的拍摄工作。
1954年,参与维斯康蒂剧情片《情慾》的拍摄。之后,他为鲁恰诺·艾麦做助理导演,先参加了剧情片《八月的一个星期天》,接着参与剧情片《永远如是的巴黎》,后来又在剧情片《重婚》中担任助理;然后作为拉斐尔·马达拉佐的助理导演,参与拍摄了剧情片《折磨》和剧情片《弃儿》两部影片;之后,他跟随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拍摄了影片《被征服的人》;以及为马里奥·莫尼切利的影片《禁忌》做助理导演。
1956年, 他与人合作编剧和导演了影片《狂才金》。1958年,他独立执导影片《挑战》,该片获得第2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1959年,执导的犯罪片《布商》是一部有关黑手党对移民的暴力行为的影片,在该片中,罗西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得到确定。
弗朗西斯科·罗西

1962年,他凭藉犯罪片《龙头之死》获得第2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同年,自编自导剧情片《萨尔瓦多·朱利亚诺》。1963年,执导的剧情片《城市上空的魔掌》获得第2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1970年,执导根据莱昂那多·夏侠的小说《背景》改编的剧情片《无头兇案》;同年,执导战争题材影片《寸土必争》。1972年,执导的政治惊悚片《马蒂事件》获得第25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79年,罗西根据卡尔诺·莱维的小说拍摄了同名电影《基督不到的地方》。
1981年,自编自导剧情片《三兄弟》。1982年,该片获得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984年,执导影片《卡门》。1987年,罗西根据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同名小说拍摄了剧情片《事先张扬的杀人事件》,该片入围第40届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1990年,执导的影片《遗忘巴勒莫》描述了义大利悲剧性的南方。1997年,执导剧情片《劫后余生》后宣布息影。1999年,罗西为义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维斯康蒂拍摄了传记影片《卢奇诺·维斯康蒂》。
2012年,获得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弗朗西斯科·罗西

个人生活
2010年,与罗西共度半个世纪的妻子因火灾去世,他们育有一女卡洛琳娜·罗西,是一名演员。
2015年1月10日,罗西在义大利罗马因支气管炎併发症去世,享年92岁。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时间 | 作品 | 类型 |
---|---|---|
1999年 | 《卢奇诺·维斯康蒂》 | 传记片 |
1997年 | 《劫后余生》 | 剧情片 |
1990年 | 《忘却巴勒莫》 | 剧情片 |
1987年 | 《事先张扬的杀人事件》 | 剧情片 |
1984年 | 《卡门》 | 剧情片 |
1981年 | 《三兄弟》 | 剧情片 |
1979年 | 《基督停在恩波利》 | 剧情片 |
1976年 | 《精采的尸体》 | 剧情片 |
1974年 | 《教父之祖》 | 剧情片 |
1970年 | 《寸土必争》 | 剧情片 |
1967年 | 《西部往事》 | 剧情片 |
1965年 | 《一个斗牛士的命运》 | 剧情片 |
1963年 | 《城市上空的魔掌》 | 剧情片 |
1962年 | 《龙头之死》 | 剧情片 |
1959年 | 《马利亚里》 | 剧情片 |
1958年 | 《挑战》 | 剧情片 |
1956年 | 《重婚》 | 剧情片 |
1955年 | 《Racconti romani》 | 剧情片 |
1951年 | 《小美人》 | 剧情片 |
导演作品
时间 | 作品 | 类型 |
---|---|---|
1999年 | 《卢奇诺·维斯康蒂》 | 传记片 |
1997年 | 《劫后余生》 | 剧情片 |
1990年 | 《忘却巴勒莫》 | 剧情片 |
1987年 | 《事先张扬的杀人事件》 | 剧情片 |
1984年 | 《卡门》 | 剧情片 |
1981年 | 《三兄弟》 | 剧情片 |
1979年 | 《基督停在恩波利》 | 剧情片 |
1976年 | 《精采的尸体》 | 剧情片 |
1974年 | 《教父之祖》 | 剧情片 |
1970年 | 《寸土必争》 | 剧情片 |
1967年 | 《西部往事》 | 剧情片 |
1965年 | 《一个斗牛士的命运》 | 剧情片 |
1963年 | 《城市上空的魔掌》 | 剧情片 |
1962年 | 《龙头之死》 | 剧情片 |
1959年 | 《马利亚里》 | 剧情片 |
1958年 | 《挑战》 | 剧情片 |
1956年 | 《重婚》 | 剧情片 |
1955年 | 《Racconti romani》 | 剧情片 |
1951年 | 《小美人》 | 剧情片 |
助理作品
时间 | 作品 | 类型 |
---|---|---|
1951年 | 《小美人》 | 剧情片 |
1954年 | 《战国妖姬》 | 剧情片 |
1954年 | 《Proibito》 | 剧情片 |
1956年 | 《重婚》 | 剧情片 |
製片作品
时间 | 作品 |
---|---|
1970年 | 《寸土必争》 |
(资料参考)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82 | 第54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 三兄弟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97 | 第50届 | 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劫后余生 | 提名 |
1987 | 第40届 | 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事先张扬的杀人事件 | 提名 |
1972 | 第25届 | 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马蒂事件 | 获奖 |
1965 | 第18届 | 坎城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一个斗牛士的命运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2 | 第69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 ---- | 获奖 |
1989 | 第46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皮埃特罗.比安奇奖 | ---- | 获奖 |
1963 | 第28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 城市上空的魔掌 | 获奖 |
1958 | 第23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 挑战 | 获奖 |
1958 | 第23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 挑战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8 | 第58届 | 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熊奖 | ---- | 获奖 |
1962 | 第21届 | 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 | 龙头之死 | 获奖 |
1962 | 第21届 | 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 | 龙头之死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86 | 第39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 | 卡门 | 提名 |
1983 | 第36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 | 基督停在恩波利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1985 | 第10届 | 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影片奖 | 卡门 | 提名 |
1985 | 第10届 | 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奖 | 卡门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06 | 第50届 | 义大利大卫奖大卫五十周年纪念奖 | ---- | 获奖 |
1997 | 第41届 | 义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 | 劫后余生 | 获奖 |
1997 | 第41届 | 义大利大卫奖最佳编剧奖 | 劫后余生 | 提名 |
1988 | 第29届 | 义大利大卫奖大卫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1985 | 第29届 | 义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 | 卡门 | 获奖 |
1985 | 第29届 | 义大利大卫奖义大利航空(Alitalia)奖 | 卡门 | 获奖 |
1981 | 第25届 | 义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 | 三兄弟 | 获奖 |
1981 | 第25届 | 义大利大卫奖最佳编剧奖 | 三兄弟 | 获奖 |
1979 | 第23届 | 义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 | 基督停在恩波利 | 获奖 |
1976 | 第20届 | 义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 | 精采的尸体 | 获奖 |
1965 | 第9届 | 义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 | 一个斗牛士的命运 | 获奖 |
(资料参考)
人物评价
弗朗西斯科·罗西关注义大利社会现实,运用调查与讽刺,记录义大利政治与生活影像成就,以及金狮、金棕榈加持的荣誉,都让其成为走了多年下坡路的义大利电影仅存不多的“硕果”。(网易评)
弗朗西斯科·罗西从各种不同风格的导演里汲取了各家所长,从而探索自己的电影语言。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并非坚决贯彻义大利“新现实主义”浪潮的导演,在“新现实主义”宣言大行其道的年月里,他冷静地观察电影与现实之间的脉络关联。(澎湃新闻网评)
弗朗西斯科·罗西以拍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政治题材影片着称,勇于揭露黑幕,被视为战后义大利黑帮片和政治片的代表导演。其拍摄的黑帮电影多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多与政治相结合,美学上遵从严谨的现实主义,暴力场景从不追求血腥夸张。(时光网评)
他就像一场抵达一切污秽之物的风暴。(马丁·斯科塞斯评)他的作品都是政治电影的经典,他是义大利电影这50年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柏林国际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科评)弗朗西斯科·罗西是“公民精神的诗人”,“黑帮电影的教父”。(《电影世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