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胺基酸尿症以尿中排出过多胺基酸为特徵的一类代谢疾病,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混合性。各类高胺基酸尿症的治疗效果差别很大,有些通过严格控制饮食中相应胺基酸的摄入或补充某些维生素,即可获良好效果;有些即使採取各种措施,使血浆胺基酸水平接近正常,也无法改善临床症状。
肾性胺基酸尿是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胺基酸障碍,使大量胺基酸从尿中排出。从尿中排出的胺基酸主要有甘氨酸、牛磺酸、甲基组氨酸等。此外,丝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也可有少量排出。
病因
1.生理性胺基酸尿
由生理变化所致。
2.病理性胺基酸尿
由疾病致胺基酸尿有:
(1)“肾前性”胺基酸尿 ①“溢出性”胺基酸尿:如苯丙酮酸尿症,槭树汁尿症,是由某种胺基酸代谢缺陷所致,②“竞争性”胺基酸尿:如高脯氨酸血症等,系在肾小管内与同一转运系统的胺基酸竞争所致。
(2)“肾性”胺基酸尿 是近曲小管转运缺陷所致。①单组胺基酸转运系统缺陷:即近端肾小管对某组胺基酸的转运系统缺陷,而使该组胺基酸从尿中排出,包括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胱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②多组胺基酸转运系统缺陷:由于近端曲管有多种功能缺陷,出现多种胺基酸尿,同时还伴有糖尿,高磷酸盐尿,尿酸化功能障碍等,如Fanconi综合徵,Lowe综合徵等。
临床表现
1.共性
各种胺基酸尿临床表现的共同点是生长发育障碍,除体型矮小外,多有程度不等的智力发育迟缓。
2.特徵性表现
因胺基酸尿种类不同而异。
(1)胱氨酸尿(硷性胺基酸尿) ①特异性肾性胺基酸尿:尿中有大量胱氨酸与三种二硷胺基酸,尿胱氨酸排泄量较大者可在浓缩尿沉渣中见到胱氨酸结晶,这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②胱氨酸结石:尿路结石往往是患者获得诊断的重要线索,常引起反覆肾绞痛、血尿、梗阻及继发感染等。结石与氰化硝普钠呈阳性反应,可作为筛选性诊断试验。③躯体矮小,智力发育迟缓。④吡咯烷及呱啶尿。⑤其他:少数患者常合併遗传性低血钙、遗传性胰腺炎、高尿酸血症及肌萎缩等。
(2)色氨酸尿(中性胺基酸尿) 由于烟酸胺形成不足,致糙皮病样皮肤损害和神经症状,如Hartnup病。该病多在儿童发病或加重。大多数患者幼年出现症状,呈间歇性,成年后可自发性缓解。部分患者至成年才发病。①体型矮小:一般认为幼年发病者可有体型矮小,这是由上述胺基酸从尿中和粪中大量丢失,引起营养障碍所致。本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身高仅受到轻微的影响,智力发育正常。②皮肤损害:光感性糙皮病样皮疹,在身体暴露部位,日晒后皮疹加重。③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发作性小脑共济失调,偶有精神症状,能于数周内自发性缓解。过度活动与哺乳可加重皮肤与神经系统症状。本病预后良好。
(3)酪氨酸尿 可产生髮作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及精神症状。根据上述临床病史、家族病史及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即可确诊。尿色谱法定量分析对确诊和分型有助。
检查
1.尿液检查
尿中含有大量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及鸟氨酸。尿胱氨酸的检查方法如下:
(1)尿胱氨酸结晶检查 尿胱氨酸排泄量较大者,可在浓缩尿沉渣中见到胱氨酸结晶,这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取晨尿作离心沉澱,光镜检下可见六角形扁平状与苯环式相似的结晶。结晶出现常示尿胱氨酸浓度超过200~250mg/L。
(2)氰化硝普盐试验 结石与氰化硝普钠呈阳性反应,可作为筛选性诊断试验。将结石研成粉末,放少许于试管中,加1滴浓氨水,后再加1滴5%氰化钠,5min后再加3滴5%硝普钠。
(3)尿色谱法定量测定 对确认及分型有帮助。
(4)吡咯烷及呱啶尿 由于空肠对这些胺基酸吸收不良,大量赖氨酸与鸟氨酸在肠道降解产生尸胺与腐胺,吸收后被还原成吡咯烷与呱啶从尿排出引起。
(5)尿常规检查 氨酸尿路结石常引起反覆血尿,继发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
2.血液检查
少数可合併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等。
3.粪检查
由于空肠对胺基酸吸收不良,胺基酸从粪中大量丢失。腹部平片检查可见结石呈淡薄阴影,造影、B超检查也可发现结石。脑电图检查和脑CT检查可发现异常,严重脑病发作者可有瀰漫性脑萎缩。
治疗
因本病属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
1.饮食控制
因胺基酸尿种类不同而异。
(1)胱氨酸尿病 应给予低蛋氨酸饮食。
(2)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尿患者 应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烟醯胺;但如出现共济失调及精神症状时应禁食蛋白。
2.水化尿液
多饮水维持多尿(包括夜间)。要保证24小时尿量达4L以上,特彆强调夜间临睡前饮水,使夜尿量维持在1.5L以上;因为夜间长时间不饮水,尿液高度浓缩,是胱氨酸尿症形成尿路结石的关键。
3.对症治疗
(1)硷化尿液 胱氨酸尿患者可服枸橼酸钠或碳酸氢钠以硷化尿液,目的是增加胱氨酸溶解、防止结石形成。使用剂量应因人而异,维持尿pH在7.5以上。一般开始使用碳酸氢钠1.0g,3次/d,以后随尿pH值变化加以调整。也可使用10%枸橼酸钾,以10ml,3次/d为起始剂量。
(2)静脉输注葡萄糖、口服抗生素等。
4.药物治疗
当尿胱氨酸排泄量过大时(>750mg/d或3mmol/d),或使用水化与硷化尿液不能有效预防尿路结石时,可考虑使用硫醇衍生物,如D-青霉胺、硫普罗宁、α-巯基丙醯戊炔甘油等。但这类药物可引起血清病样反应、一过性粒细胞减少、蛋白尿及可逆性肾病综合徵等。
(1)青霉胺 不仅可减少尿中游离胱氨酸,还能防止结石形成。但该药有较大的副作用。可给予硫醇丙酸、甘氨酸、谷氨醯胺、氯氮卓(利眠宁)等药物治疗。
(2)N-乙醯-D-青霉胺 毒性较低,效果与上相同。硫普罗宁(巯基丙醯甘氨酸)作用同青霉胺,但毒性较少。
(3)烟醯胺 中性胺基酸尿可出现光感性糙皮病、小脑共济失调和精神错乱。给予烟醯胺治疗,可防止出现糙皮病和神经精神症状。
5.肾结石治疗
除採用体内碎石术或手术取石外,还可服用中药排石汤。胱氨酸结石体外震波疗法效果不好时需要外科治疗。
6.併发症的治疗
包括防治尿路感染;解除尿路梗阻;尿毒症患者需给予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等。
预后
本病为终生疾病,一些患者不能长期维持治疗,所以严重胱氨酸尿症患者发生尿路结石的机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防治结石,可以减少併发症,使患儿长期存活。长期不予治疗可因併发症引起肾功能衰竭。Hartnup病经积极治疗,大多随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
预防
肾性胺基酸尿是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预防胱氨酸尿症引起的尿路结石,有两个基本点:一是降低尿胱氨酸浓度,另一是增加胱氨酸溶解度。如患者尿胱氨酸的排泄量较少,属于“无结石性胱氨酸尿症”,可不予特别治疗,动态观察,定期複查。在水化尿液与硷化尿液的基础上,部分患者给予D-青霉胺或α-巯基丙醯戊炔甘油,可以有效地抑制尿路结石的生长;还可发现经上述治疗后尿胱氨酸浓度控制在138~326mg/gCr,结石逐渐消失。但该药有较大的副作用,30%使用硫普罗宁者有显着副作用,使用D-青霉胺者85.7%发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