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浓度在控制外源性(食物)来源,没有进行剧烈运动时,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
1.适应症:有尿液常规检查异常,如蛋白尿、管型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等。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脓毒症、休克、多发性创伤、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肾毒性药物治疗的监测、血液透析治疗。
2.标本採集:血清和肝素抗凝血均可。
3.检测方法:苦味酸法(Jaffé反应动力学法或终点法)。
4.参考範围:成人:30~106μ mol/L,儿童:18~53 μ mol/L(Jaffé反应动力学法)。
成人:44~133 μ mol/L,儿童:27~62 μ mol/L(Jaffé反应终点法)。
5.临床意义
⑴血清肌酐浓度增高:表明存在肾功能不全,但对其早期诊断并不敏感,当肾小球清除率降低到正常的50%时,仍可正常,当减低到正常的1/3时,Scr才明显上升。所以,Scr增高提示肾脏的病变较重,临床常作为氮质血症(azotemia)、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观察指标。
⑵判断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由于Scr比Ccr测定简便,临床更为常用,尤其适合于门诊病人。根据血清肌酐的水平,可初步判断肾功能损害的程度:①轻度肾损害<178 μ mol/L,②中度肾损害>178 μ mol/L(氮质血症),③重度肾损害 >445 μ mol/L(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时,Scr可达1800 μ mol/L甚至更高。
⑶配合指甲肌酐测定,可了解3个月前的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功能状态,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有意义,但套用较少。
⑷引起Scr水平改变的其他因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一些药物,如头孢噻吩、头孢西丁、阿斯匹林、甲氰咪胍、甲氧苄氨嘧啶等可使Scr增高。肝病、恶液质、年龄增大,Scr可见低。
6.评价与问题
⑴ Scr日内生理波动为10%以内,这与个体肌肉量有关。肌肉发达者与消瘦者相比生理水平有明显差异。剧烈运动时,Scr有一过性增高。
⑵妊娠时由于血浆稀释而比正常人偏低,多在35.2~52.8 μ mol/L,如果孕妇Scr >70.4 μ mol/L则被认为有升高倾向。
⑶高蛋白饮食可使Scr升高。
血肌酐基本上不受饮食、高分解代谢等肾外因素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生成量恆定(每日20mg/kg)的情况下,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彻底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 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而当血肌酐显然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
正常男性血肌酐为53—106 μ mol/L(0.6—1.2rug/d1),女性为44.2—97.2 μ mol/L(0.5—1.1rug/d1)。由于内生肌酐量与肌肉的量有相关性,一般每20g肌肉每天产生1rug肌酐,因而肌肉特别发达的人,其血肌酐可达到130 μ mol/L;而特别消瘦的人,其血肌酐可仅为26.5 μ mol/L,如果该患者血肌酐超过132 μ mol/L,则肾小球可能已有严重损害。除消瘦外,正常妊娠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多及胎儿的同化作用,血肌酐常较正常为低。
正常人肌酐只有微量由肾小管分泌,也可有微量弥散到肠腔。但尿毒症患者肾小管分泌量大增,弥散到肠腔的量也可高达总量的16%~60%。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的链球菌和肠球菌繁殖时可以产生肌酐裂解酶裂解肌酐,因而有些尿毒症患者血、尿肌酐浓度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会呈现变化。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基因学中的Scr scrambled control olig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