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製品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8月成立,1993年通过验收,依託单位为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拥有中试车间400平方米和1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拥有90年代国际先进仪器100多台套。成立以来共完成国家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3项和一大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近三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9项,完成国家项目2项和省部级项目7项,承接了行业内外300多批次的试验任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广东省医用电子仪器及高分子材料製品重点实验室
- 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 验收时间:1993年
- 成立时间:1991年8月
研究方向
- 光机电一体化的医用电子仪器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着重开展人工脏器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
- 基于网际网路及混合现实平台的虚拟治疗和视觉治疗工程化研究。利用后DNA时代的神经细胞修复及感知觉学习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以视/听/动统合、视觉/触觉统合、视觉/听觉统合为工程化的表现形式,与临床套用研究相结合,实现虚拟治疗与保健、视觉治疗与保健;
- 建立基于网际网路的医疗保健产品套用资料库,开展医疗保健器具产品安全性能与试验的研究与服务,形成面向行业、社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体系。如医学保健与人类健康状态关係、人体生理与健康关係可视化资料库以及人体行为与发育可视化资料库。
研究内容
- 医用电子仪器产品和医用高分子材料製品:微电脑数字血压计、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分析系统、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6个成果;
- 将感知觉生物信息刺激分类技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科学的集约,提供具备科学性和工程性的临床可套用的知觉状态评估和诊断系统,对具有感知觉障碍患者的信息加工状态进行有效的分类评估。根据评测结果,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虚拟治疗或视觉治疗;并且在网路技术基础上,建立治疗资料库、感知觉生物信息刺激资料库、治疗模式资料库等;採用智慧型互动方式对患者进行互动跟蹤治疗。
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
创新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
- 科研项目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自身服务向行业、产业和公共服务的转变,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和工程化前景的高新科技产品;
- 积极参与重点技术、公共技术和实用技术的攻关,带动实验室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立足于开放、共享、协作和服务,以工程化技术作为平台和纽带,以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有机互动方式,加强实验室基地建设,包括预实验研究基地、实验研究基地、产业化研究基地和成果的临床套用与推广基地建设;
- 为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做好在研究方向上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中长期目标
- 寻求突破点与创新点:
(1)人工脏器替代产品的研究开发:在已开展的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新型膜式人工肺、一次性自体血回输系统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推进产品系列化、工程化和产业化。
(2)基于网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生物信息感知觉科学研究:中期进行临床套用平台搭建,建立完善的临床互动研究平台以及网路诊断及跟蹤治疗体系;长期目标进行产业化推广,与临床治疗单位形成良性产业链,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基于网际网路的医疗保健公共服务平台:中期目标是结合工程化研究成果构建国内最大、最全的医疗保健(产品与服务)资料库;长期目标是将"医疗保健器具"杂誌与网路相结合,形成互动的公共医疗保健服务平台。 - 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创新平台,提高和完善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创新能力。建立较为齐全的技术储备,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验室的依託和带动下,形成较为强大的技术创新群体;促进实验室与相关研究机构的互动合作。
- 支撑企业、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建设我省甚至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研成果的辐射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主任温志浩,生于1966年,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医疗器械专业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常委。
1、主要从事生物工程尤其是医疗器械项目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精通医疗器械项目(课题)研发的特殊性、规範性。
2、积极创新实验室运行与管理体系、模式,使实验室在项目研究、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对外服务和产业化各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提升了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与整体水平。
3、主持完成二项和参与完成四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一个和参与完成二个单位新产品开发,负责过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支持工作。
4、三次荣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获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1、主要从事生物工程尤其是医疗器械项目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精通医疗器械项目(课题)研发的特殊性、规範性。
2、积极创新实验室运行与管理体系、模式,使实验室在项目研究、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对外服务和产业化各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提升了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与整体水平。
3、主持完成二项和参与完成四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一个和参与完成二个单位新产品开发,负责过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支持工作。
4、三次荣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获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
开放课题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画课题"儿童视觉及智慧型虚拟现实训练软体研製"(课题编号:2002BA709B12):已通过验收,正在申请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3项。目前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儿童视觉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对儿童视觉信息加工问题进行临床套用研究;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混合现实形态功能性电脑游戏多元认知与多维视觉表达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5-11200-4109-003):与中山大学合作的国家资助项目,目前处于在研阶段;
- 虚拟技术减轻患者疼痛的临床套用研究(项目编号:2005B33101001):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开展的省部级重点引导项目,处于在研阶段;
- 儿童认知发展障碍的虚拟治疗系统成果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005B3310100):与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合作开展的省部级重点引导项目,处于在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