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护是适用于重型颅脑伤、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出血等患者的治疗方法,有脑室内压监护、硬脑膜外压监护、遥测监护法等分类,监护装置需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颅内压监护期间,要保持接头的连线紧密和管道通畅。
操作名称
神经外科监护-颅内压监护
适应症
1.重型颅脑伤患者。
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3.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
4.某些择期开颅术后患者。
5.其他需要了解颅内压动态变化的神经外科患者。
方法及内容
脑室内压监护
通常採用侧脑室前角穿刺法。在冠状缝前或髮际内2cm、正中矢状线旁2.5cm交点,用颅锥或颅钻钻孔,达硬脑膜。以穿刺针经颅骨孔刺入,与矢状面平行,针尖向后下方,对準两侧外耳道连线,刺入5-6cm即可。见脑脊液流出,证明进入侧脑室前角。将硅胶管经导针置入侧脑室内。将硅胶管另一端连线引流瓶,直接测出颅内压,或连线于感测器,利用脑脊液作为感测物质,输入压力监护仪,经示波器显示颅内压或经记录仪描记列印出颅内压。
硬脑膜下压监护
作颅骨钻孔并切开硬脑膜,将压力感测器置于硬脑膜下腔,经导线与压力监护仪装置相连线即可记录颅内压。
硬脑膜外压监护
与硬脑膜下压监护不同的是压力感测器置于硬脑膜外腔。
遥测监护法
将感测器完全置于颅内,经遥测技术监护患者的颅内压。因头部无导管或外接线路,患者可自由恬动。但临床很少採用,因为颅内压监护主要用于危重神经外科患者。
光纤颅内压监测法
将柔细的光纤颅内压探头(直径仅1.5mm,长3mm)直接放置在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实质内或脑室内,经光导纤维传至颅外压力监护仪,能準确动态监测患者的颅内压。由于该系统操作简单、损伤少、性能稳定,是目前国际上最理想的颅内压监护装置。
注意事项
1.装卸监护装置需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经液体传导脑室内压监护的导管、接管、三通开关、储液瓶等必须严格消毒。
2.脑室内或硬脑膜下压监护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以免发生感染。
3.颅内压监护期间,要保持接头的连线紧密和管道通畅。要注意由于导管损坏、导管摺叠受压、脑脊液渗漏、监护仪零点漂移等因素所致的误差。
4.护士应定时观察颅内压变化,若颅内压超过2.66kPa或反覆出现“高原”波(A波),应及时报告医师。
5.光纤颅压探头不能直接放置在减压皮瓣下方,以免造成颅内压波动不準。应放置在骨窗周围骨缘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