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我的祖国(玖月奇蹟演唱歌曲)

(2020-02-29 07:17:18) 百科综合
我的祖国(玖月奇蹟演唱歌曲)

我的祖国(玖月奇蹟演唱歌曲)

《我的祖国》是着名器乐演唱组合玖月奇蹟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致敬经典》中,2013年7月25日发行。

《我的祖国》是中国大陆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乔羽词,刘炽曲,原唱者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我的祖国
  • 所属专辑:致敬经典
  • 歌曲时长:4:45
  • 发行时间:2013-07-25
  • 歌曲原唱:郭兰英
  • 填词:乔羽
  • 编曲:刘炽
  • 演唱者:玖月奇蹟

简介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着名的爱国主义歌曲,作于1956年夏。
作词:乔羽、
作曲:刘炽、
原唱:郭兰英
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
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
后半部是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

歌词

(女)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男)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闢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合)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男)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合)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男)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背后故事

乔羽,新中国两大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作词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牡丹之歌》、《难忘今宵》、《思念》等至今传唱不衰。本书作者对乔羽跟蹤採访十余年,他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笔触,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乔羽的成长史及其心路历程,浓墨重彩描写了乔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与郭兰英、王昆、李谷一、彭丽媛等一大批艺术家友情交往等鲜为人知的故事。
“双桨”就这样荡起来
创作、拍摄于1954年春天的电影《祖国的花朵》,是第一部反映新中国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故事片。它需要一首主题歌,导演约请中国剧本创作室27岁的乔羽来完成主题歌的创作。他认为乔羽是最合适的作者,乔羽不仅在年龄上与少年儿童接近,他创作的七八部少年儿童题材的作品已受到全国小朋友们欢迎。导演相信乔羽有足够的能力写好这首“儿歌”。
乔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就这幺开始了。然而,他感到为难了,他必须从27岁回到11~12岁、8~9岁,他必须把满腹经纶全部丢弃,他必须忘了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疤”和疼痛,他必须让心灵出现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而后进行随心所欲的“涂鸦”。
他打定主意,乾脆放放再说。这时乔羽正与佟琦进行着热恋。
一段时间里,乔羽就是忙活三件事:一、恋爱与划船;二、饮酒与神侃;三、漫无边际的溜达。有时在湖边散步,大脑一片空白,但他却有一个独特的重大发现:不论是他自己,还是佟琦;不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也不论是男人和女人,只要是翻身解放了的中国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好心情。
乔羽与佟琦常常为到哪里玩而发生争执。1954年4月16日,乔羽与佟琦又是一场争执。
乔羽:“就在昆明湖玩吧!”佟琦:“到北海去。”
乔羽:“哪里都一样嘛!”佟琦:“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乔羽自然依了佟琦。两人溜进北海公园,租了条船,尾随着过队日的少先队员在湖上泛舟。这时正有一船孩子向他们划来,孩子们悠悠然划桨的姿态,小船儿推浪而行的“憨态”……神差鬼使般地让乔羽把心智的大门敞开,此时,他已经忘记自己身置何处,口中呢喃不止:“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佟琦被乔羽的神态弄呆了,这是怎幺了,怎幺了?乔羽说:“快上岸,歌词来了!”
立即将船靠岸,他拉着佟琦连蹦带跳来到一片绿草地上,掏出个小本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就这样诞生在北海公园里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蕩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歌词近乎白描,因事起意,触景生情,它是去尽雕饰、洗尽铅华的纯美奇奂。
乔羽紧接着又按照导演的要求写了第二首歌词,这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姊妹篇《我们在大地上栽种鲜花》。说来奇特,这首最贴近《祖国花朵》的主题歌,却远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风光无限,长达五十多年的如潮好评为这只“小船”鼓起了远航的风帆。
远赴长春,为“上甘岭”写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我的祖国》诞生于1956年夏天,这年乔羽29岁。
这年稻花飘香的季节,乔羽遵命赴赣东南、闽西一带原中央苏区体验生活,蒐集素材,目的是写一部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即后来家喻户晓的《红孩子》。当他正处于採访过程“十八盘”紧要阶段的时候,长春电影製片厂沙蒙导演的电报却接二连三地“撩拨”着乔羽,约他为正在拍摄的影片《上甘岭》创作歌词,并希望乔羽能回长影去写。沙蒙又把剧本寄给乔羽。乔羽读罢剧本,立即预感到这也是一个有着卓越前程的“孩子”,不禁使他陷入两难境地。
乔羽想一鼓作气把即将动笔的《红孩子》剧本儘可能在当地写好,因此,他几次回电恳请沙蒙就近找人写歌词,免得徒劳往返,贻误时机。当乔羽完成採访回到南昌,坐下来要写《红孩子》的时候,又收到了沙蒙近乎“绑架”之势的电报。电文长达数页,连启程的路线都安排妥当:让乔羽先到上海,由上影厂厂长袁文殊安排车次,儘快赶到长春,电文最后一连用了三个“切”字,三个惊叹号。接到电报的那个晚上,乔羽正在看福建梨园戏《陈三五娘》,他再也无心看戏,当机立断离开剧场,当夜登车赶往上海。
车到上海,是早晨8点钟。袁文殊厂长已经为乔羽买好了直驱长春的火车票,下了火车上火车,中间的时间,便是乔羽与袁厂长一个劲地寒暄。当列车随着几声长鸣驶出上海站,当送行的朋友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说来奇怪,他眼眶里竟涌出了热热的泪水……
“长江,长江———”车厢里出现了人群的骚动,所有的视窗里挤拥着贪婪的眼睛。乔羽迅即摆脱思索,和乘客们争抢着一睹长江的风采。这是他第二次观瞻长江。两个月前,他通过这里赶往江西。第一次看到长江时,其突出的感受是惊讶!走出书本和梦想的惊讶!再次看到长江时,其突出的感受是“补课”般的急切和不能再留下遗憾的决心。然而,他想看的一切都没看清楚,大江蒙在一片雾里,想像中的长江却在他的大脑中奔腾起来……
列车经泰山,过济南,跨黄河、天津,入山海关,过锦州、瀋阳,哐哐噹噹直达长春。下车之前,他还细心地看了一会列车里程表,从南昌到长春,正好是八千里路云和月。
最先蹦出的句子是“一条大河波浪宽”
下车伊始,沙蒙便把情况和盘摆给了乔羽。《上甘岭》影片已经拍完,样片也剪出来了。只留下安排插曲的那几分钟戏,等歌出来后补拍。摄製组停机坐等,即使什幺也不乾,每天也要耗费两千块钱(两千块钱在当时不是太小的数字)。沙蒙的意思,是在催乔羽快写。乔羽忙问沙蒙:“你认为这首歌应该写成什幺样子呢?”沙蒙说:“你想怎幺写就怎幺写,我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有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
乔羽哈哈大笑。然而乔羽万万没有想到,在他急切想写好这首歌词的时候,却出现了临纸踌躇、四顾茫然的状态。
乔羽在江西已经看过《上甘岭》的本子,他现在找人要来样片,躲在长影小白楼里,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天。太行山里长达3年的战争岁月,使乔羽懂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什幺……饱受严寒折磨的人,最企盼温暖的阳光。乔羽在苦苦寻找一种角度,战争之后的和平,硝烟瀰漫后的“江山如画”……
他想到过《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等惊雷般的佳作,高山仰止般的感觉,使他不打算再走这样的道路。他必须寻求适合自己更适合时代的创作走向。
在写歌词的这段时间里,长春下过一场大雨。大雨过后,乔羽在外面溜达,发现乐得发狂的一群孩子,正在小小的水沟里放草船。这个小小的细节使乔羽再次沉浸在对家乡大运河、微山湖,对太行山西部的汾河,对长江、黄河的亲切回忆和精神皈依中。水,始终是乔羽创作时灵感闪现的“源头”。他急匆匆地往住处跑,坐在写字桌旁,点上一支香菸……
最先“蹦出”来的句子是“一条大河波浪宽”,乔羽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了第一句,就等于有了全篇。半个多月的煎熬、期待,终于有了结果,《我的祖国》的歌词终于诞生了。
乔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
在乔羽“难产”的日子里,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他屋子里来一趟,不急不躁,闲扯几句就走人。作品诞生的时辰是深夜。第二天早晨,沙蒙又到乔羽房间来,乔羽把稿子胆怯地交给了他。沙蒙把稿子铺在桌子上,不足两百个字的歌词,站在那里看了足足半个小时,最后,沙蒙只说了一个字:“行!”接着,他拿着稿子笑吟吟地走了。
第二天,沙蒙又拿着稿子来到乔羽的屋里,问:“你的这一条大河是指的长江吧?”
乔羽回答:“是。”
沙蒙说:“好极了,我没猜错。那幺既然是长江,为什幺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那样不是更有气势吗?”
这一问可把乔羽问了一个愣。他把稿子铺展在桌子上一声不响地看了足足半个小时,最后乔羽说出了这样一个理由:长江的确是中国最大的一条江,居住在这个流域的人口也很多,但和全国相比仍然是少数。譬如我吧,是一个北方土包子,只见过黄河,没见过长江,这次去江西才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它,印象之强烈引发我写出了这首歌词,但这只是一种引发,而不能代替别人的亲身感受。用“一条大河”就不同了,无论你出生在何时何地,家门口几乎都会有一条河,即使是一条很小的河流,在幼小者的心目中也是一条大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因此,我感觉还是用“一条大河”为好。
沙蒙沉吟片刻,“就一条大河!”拿起稿子起身告辞了。
沙蒙拿着歌词找到了作曲家刘炽。刘炽本是有名的作曲快手,这一回,他竟然比乔羽“憋”了更长的时间。近20天后,他终于以优美的旋律为这首歌配上了飞翔的翅膀。紧接着,长影请了当时一批国内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乔羽忽然提出:“怎幺不请郭兰英来?”
郭来了,一试,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郭兰英的演唱使参加录音的工作人员的眼里噙满了泪花。第二天,电台便向全国播放了这支歌。迅即,神州万里都迴蕩起“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
《上甘岭》电影首播式结束时,放映室里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沙蒙哭了。乔羽却笑了。两位艺术家的一哭一笑,等于这首不朽之作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郭兰英唱红了“祖国”,唱哭了观众
《一条大河》这首歌以后的巨大影响和永远年轻的生命力,是乔羽无法预料的。
故事之一:1962年11月,在某南疆边境线上,为庆祝边境保卫战的胜利,有关地区军民举行了规模隆重的欢迎仪式。在欢迎现场,云集了上万名人民民众,欢迎保国将士们的凯旋归来。然而,当大队人马走近,当人们目睹一个个担架上抬的伤病员,当人们看到将士们被战争摧残的不堪入目的情景之后,準备的锣鼓敲不起来了,手里的鲜花舞不起来了,心里的口号也呼不出来了,泪水涟涟的欢迎民众,用自己模糊的双眼看着自己的队伍通过。终于有了人的声音,那是从一个担架上飞出的歌声,那歌声就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那伤员的头部包满了绷带,绷带里浸出了鲜红的血,而“一条大河”的歌声却惊人的清脆美丽。顿时,现场的人们一起唱起了《我的祖国》,欢迎者和被欢迎者都沉浸在《我的祖国》的“一条大河”里……
故事之二:“四人帮”垮台后不久,郭兰英在深圳开音乐会,有很多东南亚华侨在座。台下不断往台上递条子,强烈要求郭兰英唱《我的祖国》。当音乐响起,观众席上一片安静。郭兰英唱着唱着,看见前几排观众都低下了头,郭兰英以为自己唱出了毛病,心中有点不安,再往舞台前走了几步,又看见后面的观众也低下了头,最后,几乎全场的观众都低下了头。郭兰英一边演唱,一边仔细观察,果然动人的一幕映入了她的眼帘,那些低头的观众都是在擦眼泪。他们在哭,郭兰英也边唱边流泪。《我的祖国》是一首让人永远动情的歌,特别对海外游子更是这样。《我的祖国》的灵魂是乡恋,说到底乔羽的乡恋就是“祖国之恋”。
故事之三:1998年2月7日,《羊城晚报》在第8版以整版的篇幅,以套红大字《一条大河波浪宽》为通栏标题,并配上了5幅照片,介绍了《上甘岭》影片中那位志愿军女战士在坑道里给战士们唱歌的生活原型、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志愿者协会吴炯的动人故事。1950年,17岁的吴炯在四川老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又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上甘岭战役中,她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食品,抢救伤病员……其中有位叫姚余达的战友,就是吴炯从死神手中夺回来的。
1955年,吴炯转业到天津工作。她把自己的原名吴祖福改成吴炯,也把自己一系列立功受奖的荣誉悄悄地隐藏起来,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了40年。姚余达寻找救命恩人长达45年,直到他在1997年第7期《中华老年》杂誌上看到一篇《上甘岭女卫生员的昨天和今天》的报导,才“顺藤摸瓜”找到了阔别将近半个世纪的救命恩人。这样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被作者冠之以“一条大河波浪宽”的题目,是耐人寻味的。“一条大河”是祖国的象徵,是岁月的象徵,是友情的象徵,是人生的象徵,只要属于这条“大河”里的故事,它就会永远的流动。流动,便是“故事”永远不老的吟唱。
故事之四:美国时间2011年1月19日晚,美国总统欧巴马在白宫设国宴招待来访的胡锦涛主席,席间一曲《我的祖国》从国际级中国钢琴家郎朗的指尖流淌出来,令来访的中国嘉宾倍觉亲切。刚刚演奏完,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的郎朗在网上写下日记,和大家分享他在白宫的一天。“今晚参加晚宴演出的有流行教父昆西·琼斯,传奇歌手芭芭拉·史翠珊,爵士大师赫比·汉考克,大提琴家马友友等,成龙大哥也出席了晚宴……而后我又独自演奏了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贵宾面前演奏这首讚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重要演出

时间名称地点表演者
2016年12月31日
东方卫视跨年演唱会
上海宝山体育中心
Vocal Force (力量之声)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