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这当今自然科学两大热点的相互结合研究,其目标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将大量、不同层次的有关脑的研究数据分析、处理、整合与建模,建立神经信息学资料库和有关神经系统所有数据的全球知识管理系统,以便从分子水平到整体系统水平研究、认识、保护、开发大脑。美国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人类脑计画
- 性质:科学研究
- 领先地区:美国
- 目的:认识 开发 保护大脑
计画缘起
曼哈顿计画、阿波罗登月计画和人类基因组计画是划时代的三大科学工程,它们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类基因组计画是生物实验结果和信息学的完美结合,人类基因库将为人类健康、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生态平衡和生物学研究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人类基因组计画之后应该是人类蛋白质组计画和人类脑计画。
人类脑计画包括神经科学和信息学相互结合的研究,其核心内容是神经信息学。脑科学和信息学是当今国际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神经信息学是这两大学科相结合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目标是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使神经科学家和信息学家能够将脑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联繫起来,其将不同层次有关脑的研究数据进行检索、比较、分析、整合、建模和仿真,绘製出脑功能、结构和神经网路图谱,从而解决当前神经科学所面临的海量数据问题,从基因到行为各个水平加深人类对大脑的理解,达到“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的目标。
人脑的複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前的认识能力,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等的实验室研究对于解决人脑对複杂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加工及高级认知功能的机制,犹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神经信息学工具和资料库的套用,使得我们可能从有限的实验数据中找出神经信息获取、处理和整合的规律和法则,提出在各种刺激条件下,脑内信息加工的数学模型的实验假设和用计算机模拟脑内神经信息网路。可以说,人类脑计画近20年的发展历程处处与神经信息学紧密相连。
1997年人类脑计画在美国正式启动,美国20多家着名的大学和研究所参加了这个研究计画。50多位神经信息学的课题负责人得到该项目的基金资助。他们充分利用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优势条件进行研究,相互间建立合作关係,利用电子网路互通信息,运用资料库进行资源共享。
1996年在巴黎的政府间实体———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科学论坛批准建立以美国为领头国家的神经信息学工作组,参与国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挪威、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19个国家,欧洲委员会也作为正式成员参加。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副主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信息学部主任——考斯陆博士是全球人类脑计画的负责人。考斯陆博士是一名神经药理学家,他在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药理学等领域出版了多本着作,发表了100多篇科研论文,还得到了十几个不同的荣誉和奖章。考斯陆博士创建 N IH第一个神经科学项目,并出任 N IMH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部主任。几年前他又创建了着名的人类脑计画并出任 N IH该机构主任,该机构当前已资助数千万美元专项科研经费用于人类脑计画和神经信息学的研究。美国的几个着名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康乃尔大学等都承担了人类脑计画的研究课题。
没有一个国家能独立完成“人类脑计画”这项巨大的工程,它需要像人类基因组计画那样开展国际间的大规模协作。当前,国际性的神经信息合作组织已在全球召开了4次工作会议,共同策划“全球性人类脑计画和神经信息学”。具体已提出几项重大建议:创建全球性的神经信息学电子网路,开发先进的神经信息学工具、方法和资料库,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和建模仿真来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推动科学进步。
2013年3月公布美国一项名为“脑活动绘图”的计画,参与者包括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邦机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等私营机构,以及神经学家和纳米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他们将共同推进对人类大脑近千亿神经细胞的理解,加深对感知、行为以及意识的研究。这一计画也有助于加深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理解,找到一系列神经性疾病的新疗法,并有望为人工智慧领域的进展铺平道路。
研究目的
揭示大脑的奥秘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生命是什幺?“人活着”是怎幺一回事?大脑如何思维?数不清的疑问浮现在人类的脑海中。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其它物种,是因为人类有极其複杂的大脑,它是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晶。在过去的六亿年中,生物体通过进化产生出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联结而形成的神经网路,解决了在不断变化的複杂环境中人脑如何处理各种複杂信息的问题。尤其是人的高级认知功能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类成为万物之首,具备了主宰世界的能力。科学研究发现,一个成人大脑重约3.3磅,体积1.5公升,脑内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还有超过10^14个神经突触。大脑是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最複杂的组织,是接受外界信号、产生感觉、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思维、发出指令产生行为的指挥部,它掌管着人类每天的语言、思维、感觉、情绪、运动等高级活动。人脑也是极为精巧和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人体内外环境信息获得、存储、处理、加工和整合的中枢。
由于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极其複杂,需要从分子、细胞、系统、全脑和行为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和整合,才有可能揭示其奥秘。为此,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专门研究,美国把九十年代最后十年定为“脑的十年”,欧洲确定了“脑的二十年研究计画”,日本将21世纪视为“脑科学世纪”,脑科学的研究热潮遍布全球。科学家们提出了“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三大目标,人们相信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为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保护自己、防治脑疾病和开发大脑潜能等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了解大脑、认识自身”是21世纪的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建立之初
继人类基因组计画之后又一国际性的科研计画
2005年来, N ature、Science、Trends in Neuroscience等着名学术期刊对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学纷纷进行了报导。他们认为人类脑计画比基因组计画更大,囊括了更加广泛的内容,是一项更加伟大的工程。
1996年,以美国为首的神经信息学工作组建立,其目的是组织和协调全世界神经科学和信息学家共同研究脑、开发脑、保护脑和创造脑。根据规定,成员国之间可利用电子网路寻求研究协作伙伴,进行数据交换和科研协作,可以免费使用通用神经信息学资料库和信息工具,承担科研任务,同享科研成果和脑研究资源。
2001年7月,唐一源教授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信息学部主任、全球人类脑计画负责人考斯陆博士的邀请,访问美国 N IH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学总部,并做专题报告“中华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学的进展”,使考斯陆博士及美国其他科学家认识到中国的实力和决心。于是考斯陆博士发出专函:“同意中国唐一源、唐孝威和尹岭博士参加始建于2000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全球科学论坛神经信息学工作组”。考斯陆博士认为中国专家参加这一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将有助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发展保持同步,中国的参与将会对全球神经信息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001年10月4—5日,我国科学家赴瑞典参加了人类脑计画的第四次工作会议,成为参加此计画的第20个成员国。中国科学家表示,要积极配合国际神经信息网路及资料库,建立中国独特的神经信息平台、电子网路和信息资料库,才能在合作中不受制于人,更好地和国外科学家协作,共享科研成果和国际资源。
建立新学科
1970年至2000年的30年间,美国神经科学学会的会员人数增长了近30倍,2000年达到28,000人左右,每年年会的论文摘要增长了近100倍,2000年已达到15,000篇左右,遍布神经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往有关脑的研究包括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病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等,已经获得了大量有关动物脑和人脑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2005年来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从基因水平来揭示人脑的奥秘,先进的基因晶片技术在每秒钟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脑功能成像( f MRI、PET等)的套用使我们能够从活体和整体水平来研究脑,好比窥探脑的视窗,可以在无创伤条件下了解到人的思维、行为活动时脑的功能活动。这些新方法、新技术极大增强了我们从微观与巨观两个水平上进行脑研究的能力,同时也产生了海量的实验数据。没有哪个科学家、实验室能够掌握所有的信息并独立地进行脑的全面研究。
面对这样的信息爆炸,我们应该怎幺办?我们以往的科研模式是否需要变革?答案只有一个:新的需要产生新的学科,新的模式产生新的突破。神经科学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能否灵活有效地管理数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数据,减少不必要的重複性研究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信息工具的套用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所以,建立全球神经信息资料库和神经信息电子网路,已经迫在眉睫。神经科学家和信息学家都在呼吁,应加强神经科学和信息学的合作和相互渗透,採用一种新的研究模式,即实验数据→数学理论→计算机模拟和预测→生物学实验验证→数学模型与验证后的理论,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加快脑的研究进程。
我国发展水平
加入人类脑计画共享神经信息资源
许多科学家认为,我国的神经信息学的总体研究水平落后于已开发国家,今后10年是神经信息学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竞争性最强的阶段。我们加入越晚,失去的机会就越多,造成的损失就越大。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去开发研製自己的资料库和信息工具,即使研製出来,也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难以与国际接轨。如果购买或租用国外的信息工具,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会永远处于被动状态。
同时,神经科学研究日益深入和专业化,几乎没有哪一个科研人员能够精通脑科学的全部领域。显然,以往通过发表论文或参加会议来进行学术交流的形式已严重製约了科研思路和成果的产生。而国际人类脑计画中的神经信息电子网路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信息交流的快速工具,成员国的科学家可以利用神经信息电子网路进行数据交换、分析、整合、建模等工作。参加国际的合作会极大促进国内有关工作的进行。不过,所有这一切都必须有一个大前提———加入国际性神经信息合作组织,参加国际人类脑计画的研究工作。
在人类基因组计画这个宏伟的全球性科研大计画中,我国科学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争取到1%的测序任务。然而,就是这1%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效益,再一次向世界宣告,中国科学家具有做出世界一流科研成果的能力,使中国跻身于人类基因组计画的行列,站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并理所当然地分享人类基因组计画的研究成果。
唐一源教授与美国 N IH神经信息学部主任、国际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学工作组织总负责人考斯陆博士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繫。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考斯陆博士终于同意唐一源教授作为特邀代表,首次参加在日本理化研究所举行的“全球科学论坛神经信息学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唐一源教授在这次会议上,首次向全世界19个国家的代表介绍了中国在本领域的工作,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应邀访问美国几个重要的“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学”研究基地,与负责人广泛交流探讨,探索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参与人类脑计画。此举使考斯陆博士及美国其他科学家认识到中国的实力和决心。
考斯陆博士应唐一源教授邀请访问中国,在大连理工大学、解放军301医院、168次香山科学会议分别做了“人类脑计画及其资助机会”的科学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非常重视和关注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在国内的发展,分别会见了考斯陆博士并进行了友好协商,支持中国参与全球人类脑计画。在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301医院、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经国内本领域科学家的共同努力,2001年9月,中国正式成为参与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学研究的第20个国家,意味着中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已经和国际接轨。
凭特色加入计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脑科学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解放军301医院、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积极参与并组织关于中华人类脑计画和神经信息学的工作,在近一年中,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华人类脑计画和神经信息学”的专家研讨会,专家们就许多关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年9月由国内40余位神经、化学、数学、信息等方面的专家会聚香山,召开了题为“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学”的第168次香山科学会议,专家们认真讨论了国内外脑研究的状况、我们如何应对国际形势等问题,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已逐渐明朗———凭中国特色加入国际人类脑计画。
在美国人类脑计画的资助下,美国各相关科研机构已初步汇集和建立了各种神经信息资料库和信息处理工具,并正与超级计算机中心、欧洲联盟等联网合作,建立全球神经信息工作平台,该系统有数据质量控制的标準和规定,也有一系列数据检索、分析、整合、建模等工具。当前人类脑计画开展的国际大合作,使用通用资料库,统一格式、统一标準,将脑的结构和功能、微观和巨观的研究结果联繫起来,绘製出健康和疾病状态下脑的功能、结构、神经网路、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图谱”。成员国的科学家们可以在资料库中进行搜寻、比较、分析和整合,并进行数学模拟和仿真计算,这将十分有利于理论假设的形成和研究者之间的电子合作,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性研究。
我国专家在深入探讨、反覆论证后,大家普遍认为,在浩大的人类脑计画中,中国不可能处处涉足,必须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我们人类脑资源丰富和计算机信息学研究方面的一定优势,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如针刺等)、汉语认知与特殊感知觉的神经信息学研究等领域深入开展工作。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脑计画和神经信息学研究项目加入全球人类脑计画之中。
开展中国特色的人类脑计画与神经信息学研究,无疑将大大加深人类对大脑的认识和自身的认识。可以预料,像人类基因组计画一样,在国家的支持下,引进新的科研协作和风险投资运行模式,通过国内本领域的专家齐心协力、联合攻关,以开放的新模式吸纳社会资源,从研究、产业等几个方面同时启动,必将会极大推动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