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保护区总面积71592公顷,涉及独峪乡、白崖台乡等5个乡镇、51个行政村,是山西省目前面积最大、气候地理条件较为优越、野生物种较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羊和省级保护稀有树种青檀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地理环境複杂,森林景观丰富多样,动植物分布种类繁多。据初步调查统计:区内植物约有48科400多种;鸟类14科目37科200多种;兽类6目15科40多种;两栖爬行类7目9科18种。其中国家濒危植物10多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0多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
- 级别:省级
- 区域面积:71592公顷
- 保护对象:黑鹳、青羊和省级保护稀有树种青檀及森林生态系统
- 管理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 批准时间:2002年6月
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山西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山西省北部灵丘县南山区,总面积71592公顷,为山西省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地处太行山系唯一以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黑鹳命名的自然保护区。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9℃,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30.7℃,年降水量480~560mm,海拔为550~1918m之间,无霜期150~180天。境内动植物分布种类繁多,据初步调查统计:区内植物约有48科400多种;鸟类有14目37科200多种;兽类6目15科40多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6科13种。其中国家濒危动物30多种,占保护区动物种类的11.63%;国家濒危植物10多种,占保护区植物种类的2.5%;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10%;属于中日合作保护候鸟8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40%;属于中澳合作保护候鸟20多种,占保护区鸟类的10%。
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动物黑鹳、国家二级保护濒危动物青羊和国家珍稀濒危树种青檀及森林生态系统。
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目前在局机关设立综合办公室、资源保护室、科研技术室、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疫源疫病监测站)四个科室,在地处核心区域的乡镇设立森林生态系统四个保护管理站。
保护区境内的实验区自然生态旅游景点较多,如桃花山不但风景优美,且有华北地区少有的尚处于生成性的溶洞,地球环境植物园、曲回寺石佛冢群以及多处自然生态景观都极具游览和科研开发价值,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开发生态旅游。
“十一五”期间,保护区管理局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自然保护区工作全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实现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高,珍稀濒危物种生存栖息环境得到改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争取将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管理科学、持续发展,并具国内先进水平,集水源保护、生态保护、科学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