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Kang Ning),男,广东广州人,祖籍广西省防城, 1963年4月3日出生于广西防城一个书香门弟,中国实力派书画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康宁
- 外文名:Kang Ning
- 别名:曾用名:王振堂,笔名:兆丰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广西防城
- 出生日期: 1963年4月3日
- 职业:画家
- 毕业院校:暨南大学
- 代表作品:《一马当先》、《马到功成》、《千虾图》、《春日》、《生生不息》
个人简介
康宁(Kang Ning),男,广东广州人,祖籍广西省防城, 1963年4月3日出生于广西防城一个书香门弟,中国实力派书画家。曾用名:王振堂,笔名:兆丰;自幼师从广东美院实力派国画家单柏钦先生,学习书画(五年);后师从广东美院雕塑系主任关伟显先生,学习素描和色彩(三年);基本功和笔墨扎实且传神,后毕业于暨南大学,并任教于暨南大学,多年从事教学工作。90年后致力于书画鉴赏及创作,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及《广州日报》多次刊登,被聘为多家拍卖公司鉴赏顾问。2000年创办骏雅堂-康宁画苑,画风画法别具一格,彰显传统笔墨,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书画艺术,中医,武术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1985年,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正雷先生及弟子张晓武来广州讲学,康老师就是第一批弟子并由张晓武亲自传授长达十年之久,坚持至今从不间断,并在画和书法中无处不体现太极的刚柔并重。
中文名康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西省防城
出生日期1963年4月3日
职业书画家且多年来致力于书画教育
毕业院校广东省广州市暨南大学
主要成就多幅作品被广州日报刊登,其中《舞》,《鱼乐图》于2014年由原中国嘉德(广州)拍卖有限公司成功拍出!
代表作品《一马当先》、《马到功成》、《千虾图》、《春日》、《生生不息》
笔名兆丰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1963年4月3日,生于广西防城。父亲康世新(暨南大学教授),母亲邓彩霞(暨南大学教师),兄妹两人。
《罗马尼亚少年》

1971年,就读于广州市五一国小,自幼随父习画,后师从广州市美术学院国画大师单柏钦先生及雕塑系主任关伟显教授,素描基础极为扎实,国画技法娴熟有加,并对篆刻书法研究透彻。
《罗马尼亚少年》作于约13岁,1977年,就读四十七中学。
青年时期
1980年就读于广州暨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此期间,对中国近代绘画系统研究,精通曆代画派技法,对中国各画派的鉴赏独有建树,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最简练的笔法在绘画中体现墨透笔精。并被多家拍卖公司特聘为首席鉴赏家。多幅作品在广州日报刊登后,深得广大美术爱好者的好评,并由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多家拍卖公司如嘉德,华艺国际,万千拍卖,中亿拍卖等多家公司长期徵集并拍出。深受国内外收藏者的青睐。
2005年创办康宁画苑开始研画课徒。致力于书画艺术教学。
艺术特色
书法
康宁老师几十年每天研习书法,从不间断,王曦之的书法练习纸可用吨来计算,每天写书法一个小时已经是康宁老师生活的一部份。康宁老师对书法的练习并不是一味的临贴,而是在吸取前人在书法里的法度加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形成自己对书法的理解。篆书更是远溯秦朝的小篆,金石味贯穿全纸。书画同源,整箇中国文化体系也是同源的,它与中医及太极拳都是一脉相承的。柔中带刚,中正抱圆,是中国太极拳的秘訯。康宁老师几十年练习太极拳悟出了在纸上体现太极精髓的用笔方法,使其书法刚柔并重。是历代书法家所要追求的精神高度。






绘画
康宁老师(笔名:兆丰),《鱼乐图》和《鹤舞》两幅作品上拍于华艺国际秋拍(原中国最权威艺术品拍卖公司嘉德广州公司),预展时间:9月26日~27日;拍卖:9月28日;地点:广州天河新天希尔顿酒店3~4楼(天河林和西横路215号);并成功拍出;百度点击“鹤舞雅昌兆丰”或“雅昌鱼乐图兆丰”可欣赏作品高清图;
《鹤舞》和《鱼乐图》作品特色:
《鹤舞》和《鱼乐图》作品特色:


康宁老师的作品非常独到,既有传统的笔墨功夫又有现代的表现感染力,其中《舞》灵动,飘逸。整幅画以书法入画,看是一幅画,更是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的结合;《鱼乐图》则墨分五色,鱼身则一笔成形加以勾勒,栩栩如生;这两幅画技法和构图都是独树一帜,前人未所为之,把国画之魂的“水与墨”发挥到极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康老师始终对自然生命及其灵性怀着永恆的兴趣和尊重,赋予了画中万物的灵性,活灵活现,百看不厌,其艺术意趣令人回味无穷!
作品赏析
《千虾图》局部赏析:康宁老师画的虾,有的成群闲游,有的双双嬉戏,或进或退,各种情态,异彩纷呈。成群的分出了浓淡虚实,疏密层次,疏可走马,参差聚散,因而错落有致,大群中有小群,落伍的单个急游直追,既有整个群体的动势,又有各自的神态。另虾与虾的重叠,交错的处理,成群的小虾米多型态组合,也是前人未敢尝试的!



《一马当先》登载于2014年1月26日《广州日报》B8版;赏析:
康宁老师画的马,呼啸长空、气势辉宏,让观画者浑身充满澎湃动力,让您对生命,对事业充满热情与激情,真有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之感受,深悟龙马之精神。

《生生不息》,画的两朵红棉仿佛听到春天的讯息,落地的声音,体现出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无穷的生命力。这个艺术手法让画家必须对大自然长期观察,用心提炼!艺术提炼就像诗人用最简练的艺术语言表达更广及

循环变迁不定的自然现象,就像诗人用简练的词语描绘一段故事,表达情怀!这就是艺术家与常人不同的理解深度!
《我主我沉浮》,动物的描写不能死板的画一些标本及依赖相片,这就是当今画坛及艺术院校一大通病,以为拿张黄山照片就可以画山水画了,又以为看着一条鱼的标本又可以画活鱼了,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一些专门艺术院校摆设一些塑胶苹果、提子、甚至塑胶鱼让学生写生,闭门造册,这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学生根本就无法接触真实的自然,已至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泰斗靳尚谊竟然画出左手套在右手上面,太可笑了!康宁老师画前大部分时间用于观察,有时会在鱼缸前一看就是3个小时!这张画康老师用手抓,摸,甚至听到泥鳅浮上水面张开两腮的声音!泥鳅大部分时间沉在水底,在水中一剎那的沉浮又回到水底,静观其变!历代尚未有人画过泥鳅,康老师用水墨色彩的变化画出泥鳅灵动,疾速及表皮粘液感。这不是躲在画室里可以创作出来的!
《我主我沉浮》


素描对中西绘画两大体系康老师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书法是国画的基础,是脉搏。而素描是油画的基础,是基石,他并认为学好素描是画好油画的前提。但对于国画如果学好素描而不能从素描中脱颖出来,死板地利用素描的光学反而画不好国画。素描是画光在物体上的表现,而国画则是画物体本身的质感。康宁老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深入地研究过米开朗基罗,达文西,伦勃朗,列宾等巨匠的素描作品,通过大量的线条练习及写生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以至于现在康宁老师的作品看似简单几笔,都包含了物体的高光、明暗、反光等素描要素,难怪一些行家及评论家看了康宁老师的国画作品就知道其在素描上下了大功夫,但又不被素描的光影所束缚才能够使得画出的国画灵动,自然!
《静·夜色》让我们想起《月光曲》的旋律,钢笔画的盛行反映出工业革命的盛起!从马克思用的鹅毛笔进化到工业革命的钢铁,塑胶及化学水剂的结合成为了文化艺术的常用工具更盛行了一套钢笔画技巧,也是连环画最多用的工具,五六十年代,原苏联把钢笔画几乎推崇到国家级,大大小小的美术院校都开设专门的钢笔画教程。由于它的方便携带!七十年代更是在中国流行,我们记得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同造型的特殊钢笔,叫美工笔!可想而知,是老一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画画工具。康老师更是从少年时代就苦练钢笔画的线条,所以康老师现在画起钢笔画来得心应手!
康宁老师

















中国书法讲究金石味,源于几千年中国书法的传承,依赖于碑文,也就是远古的作品都只能在石头上看到,所以通过写好书法才能够在篆刻篆出好的作品,反过来能篆刻好一方章又可以体会书法的金石味,所以康老师从小其父就买回刻刀,没有石头就用普通粉石磨成方章在上面练习雕刻。久而久之,康老师在刻章的时候把刀看成是笔,非常的运用自如。看康老师刻章,刀就像笔,石头就像纸,像书写一样流畅。刀法即笔法,康老师的书法又像刀在石上运用刀法的感觉,使其书法入木三分,这才让我们理解到了康老师为什幺这幺忠实雕刻,他要求学生在书法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在停滞不前的时候去刻刻章,就会领悟书法的真谛。只能言传不可理会。这一教悔让不少学生受益匪浅。
社会评价
康宁老师与《广州日报》
《一马当先》2014年1月26日B8版

《生生不息》2015年2月1日B7版

《熊猫》2012月12月23日B7版

《芦苇翠鸟》2013年8月31日B6版

《春意》2013年5月11日B6版

《马到功成》2008年12月9日B6版
《春风细语》2008年3月19日B7版
《马到功成》


社会活动
(1)指导阳江市商会商界人士作画,交流;




(2)于九龙湖公主酒店为金马路亚钓鱼赛事挥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