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五加

(2020-04-09 04:14:48) 百科综合
五加(五佳)

五加

五佳一般指本词条

五加(学名: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灌木,高2-3米;节上通常疏生反曲扁刺。伞形花序单个稀2个腋生,或顶生在短枝上;花黄绿色;萼边缘近全缘或有5小齿;果实扁球形,长约6毫米,宽约5毫米,花期4-8月,果期6-10月。

分布地区在中国甚广,西自四川西部(天全、屏山)、云南西北部(维西),东至海滨,北自山西西南部(永济)、陕西北部(延安),南至云南南部(蒙自)和东南海滨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生长于灌木丛林、林缘、山坡路旁和村落中,垂直分布自海拔数百米至一千余米,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可达3000米。

五加根皮供药用,中药称“五加皮”,作祛风化湿药;又作强壮药,据称能强筋骨。“五加皮酒”即系五加根皮泡酒製成。

嫩叶可作蔬菜。树皮含芳香油,酒精浸出液约25%左右。枝叶煮水液,可治棉蚜、菜青虫等。植株枝繁叶茂,花果奇特,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植物,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灌木。

(概述图参考来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五加
  • 学名: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 别称: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细柱五加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伞形目
  • :五加科
  • :多蕊木族
  • :五加属 
  • :花椒五加组
  • :五加
  • 变种:短毛五加、柔毛五加、糙毛五加、大叶五加
  • 分布区域:中国
  • 命名者及年代:W. W. Smith,1917

形态特徵

灌木,高2-3米;枝灰棕色,软弱而下垂,蔓生状,无毛,节上通常疏生反曲扁刺。
叶有小叶5,稀3-4,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厘米,无毛,常有细刺;小叶片膜质至纸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厘米,宽1-3.5厘米,先端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疏生刚毛,边缘有细钝齿,侧脉4-5对,两面均明显,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网脉不明显;几无小叶柄。
伞形花序单个稀2个腋生,或顶生在短枝上,直径约2厘米,有花多数;总花梗长1-2厘米,结实后延长,无毛;花梗细长,长6-10毫米,无毛;花黄绿色;萼边缘近全缘或有5小齿;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长2毫米;雄蕊5,花丝长2毫米;子房2室;花柱2,细长,离生或基部合生。
果实扁球形,长约6毫米,宽约5毫米,黑色;宿存花柱长2毫米,反曲。花期4-8月,果期6-10月。

主要变种

变种名称形态特徵产地生境
短毛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var. pubescens (Pampanin) Li)
该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上面无毛,下面有短柔毛,沿脉更密。
分布于四川(雷波、酉阳)、贵州(德江)、湖南(龙山),湖北(恩施、建始)和陕西(太白山)。生长于海拔650-2000米的灌木丛林和山坡路旁。
柔毛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var. villosulus (Harms) Li)
该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上面尤毛或稍有刚毛,下面脉上有长柔毛和刚毛。
分布于陕西(太白山)、四川(青神)和湖南(黔阳)。生长于山坡路旁和灌木丛林中。
糙毛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var. nodiflorus (Dunn) Li)
该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上面粗糙,有刚毛,下面粗糙或有短柔毛。
分布于江西(庐山)、湖南(祁阳)、广西和广东(阳山、乳源)。生长于山坡路旁或林缘。
大叶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var. major Hoo)
该变种为小乔木,小枝灰棕色,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较大,长14厘米,宽5厘米,边缘有粗大钝齿等点和其他变种不同。
分布于安徽(舒城)和浙江(杭州)。生长于村落屋旁。
(参考资料:)

生长环境

五加生长于灌木丛林、林缘、山坡路旁和村落中,垂直分布自海拔数百米至一千余米,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可达3000米。耐庇荫,对土壤适应性强,能在土层浅薄的石质土上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稍带酸陛的沖积土或沙壤土生长为佳。
分布区西端(以青海化隆、互助为例)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2℃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7-15℃,极端最低气温-33.1℃,极端最高气温29.3℃,年降水量300-400毫米。

分布範围

分布地区在中国甚广,西自四川西部(天全、屏山)、云南西北部(维西),东至海滨,北自山西西南部(永济)、陕西北部(延安),南至云南南部(蒙自)和东南海滨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

繁殖方法

播种

播种是大量繁殖採取的一种方法。8-9月採种,果实晒乾,搓去果皮,即得净种,置于通风乾燥处贮藏。催芽处理方法,一是就鲜(即採种后)立即催芽,先水浸3-4天,用0.5%高锰酸钾消毒,以3倍湿沙,置于10-20℃室内1月,后转入10-20℃,每月放室外冷冻3天,约100天左右开始发芽即可播种。种子千粒重约6克,重量为16万粒/千克,发芽率40%左右。春季3-4月间育苗,开沟条播,行距30厘米,沟深3-5厘米,均匀撒播,覆土1.0-1.5厘米,镇压。苗高约10厘米时间苗。如是园林绿化,1年生苗木可移栽,培育大苗。

扦插

6月中旬採取健壮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穗,先用1000μL/L的IAA酒精溶液速浸1-2s,然后插入苗床沙土,经常洒水保持湿润,经15-20天即可生根。据试验半木质化嫩枝扦插成活率高于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成活率高达60%以上。插壤需保持在15-20℃之间,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低湿、高温容易引起插穗愈伤组织和枝条腐烂,使生根率降低。
播种和扦插苗需经2年培育后即可出圃。

栽培技术

五加虽喜生于阴湿山地,但高山、平原皆可种植。选择半阴山地缓坡处,提前细緻整地,坑穴规格50x40x30厘米,秋季或春季皆可定植,株行距1.5x2米。定植后需注意鬆土除草,3-4年后,每年秋季或春季在植株基颈环状开沟施入有机肥料,每株约20-25千克。
园林绿化可在庭院、草坪、假山石、路亭和街心花园处孤植或丛植。五加可与黄蔷薇、黄刺玫、胡颓子、五味子等混植。

主要价值

药用

五加为着名中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自古用根皮(称为五加皮)泡製“五加皮酒”,为益精、强筋骨、祛风湿、治半身不遂、跌打损伤之良液。民间有:“两足不能提,牛膝、木反五加皮”的传说。李时珍称:五加皮能降低高血糖,可治疗轻、中型糖尿病,能调节血压;使高低血压患者的血压趋于正常。
主治心腹疝气,腹痛,补气益中,可治疗行走不稳或小儿三岁还不能走路;另可治疗疽疮阴浊,男子阴部潮湿不适,小便不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疼痛及两脚疼。补中益精,壮筋骨,增强意志。久服,使人轻耐老,驱逐体内各种恶风及恶血,四肢不遂,风邪伤人,软脚肾腰,主治多年淤血积在皮肌,痹湿内不足,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酿酒饮,也治风痹,四肢挛急。製成粉末浸酒饮,治眼部疾病。

经济

嫩叶可作蔬菜。树皮含芳香油,酒精浸出液约25%左右。枝叶煮水液,可治棉蚜、菜青虫等。

观赏

植株枝繁叶茂,花果奇特,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植物,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灌木。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